APP下载

浅谈行为主义心理学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2016-05-05邓自立

速读·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高校管理

邓自立

摘 要:本文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角度针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几大问题作出现状解释及理论分析,并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对所述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行为主义心理学;心理学应用;高校管理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简介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主张以客观的方法研究人类的行为,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的目的。其古典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华生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S-R)联结而形成的。发展至20世纪30年代,托尔曼、赫尔和斯金纳等一批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了华生理论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全盘否认意识对心理学的影响;忽视有机体内部条件的研究,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新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本身,于是在华生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改造加入中介变量,发展S-R公式为S-O-R公式。至此,可以说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规律,以便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二、高校常见问题及行为主义心理学角度的分析

1.大学生网瘾现象

(1)现状:大学生网络成瘾是指大学生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越来越长,不玩网络就会出现各种躯体不适和情绪障碍的一种社会性现象。网络成瘾会引起注意力下降,反应能力变差,影响智力发展,在心理上还会产生焦虑情绪;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业、人际关系和生活状况等。

(2)分析: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和环境刺激密切以及个体的人格特质密切相关。一般而言,环境刺激的强度越高,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对于大学生网络成瘾这一问题来说,网络的娱乐性相当于一个异常强大的刺激物,即S。而心理防御机制尚不完善的大学生在面对人际关系,学业负担及就业压力等一系列的问题时产生的消极情绪无法合理纾解,就很容易向网络虚拟世界寻求“快乐”。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且自控能力不足的大学生一旦沉迷于虚拟快乐中无法自拔,就出现了网瘾现象,即R。

2.课堂效率低下

(1)现状: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课堂效率低下的情况,包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玩手机,或者趴在课桌上睡觉发呆,甚至逃课缺勤。

(2)分析: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人类的学习行为及其效果是有规律的,其三大学习定律中的效果律指出,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在最初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能够增强进一步练习和学习的专注程度和决心,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反之则会产生消极效果。某些大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单一无趣,课堂时间过长,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及大学课堂与中学课堂的模式存在严重脱节现象,导致督促反馈不及时,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大学生在初始的学习过程中效果不佳,从而对大学生课堂效率产生极大影响。

3.寝楼卫生问题

(1)现状:大学的寝楼卫生一直是大学生活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寝楼的卫生对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以及学习状态都有极大的影响。以武汉东湖学院为例,学校后勤部门发现寝室楼道垃圾堆积状况严重,极大的污染了寝楼环境。为解决这一问题,后勤部门在楼道张贴标语,以及通知各学院老师对学生进行教导,但该问题的解决效果却不理想。

(2)分析:寝室管理员观察了解到,只要有一个学生将垃圾放在楼道,那么,后面的学生就会跟着这样做。如此一来过不了多久,楼道边就堆满了垃圾。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犯罪心理学理论“破窗效应”该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三、从行为心理学角度提出的整治策略

1.大学生网瘾防治手段

从上一节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大学生网瘾现象的产生是S的不断刺激导致反应R的产生。根据新行为主义心理学提出的S-O-R公式,我们可以从O(中间变量)入手,即改变大学生对于网络虚拟世界的认知和态度,使其理性对待网络刺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远离网瘾。落实到具体行动上,首先学校和家长应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次,学校应有目的地开展文艺演出、体育竞赛、演讲辩论等活动,让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使其能在现实世界中获得精神愉悦,从而远离网络世界的虚拟快乐。

2.课堂效率低下改进措施

要解决大学生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也必须从问题本质入手,即通过课堂改革增加大学生在初始学习中的满意度,从而增加其良好学习行为的重复强度,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而课堂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互动性;二是根据人类注意力平均集中时长,适当调整课堂时长;三是根据学生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课程,提高课程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四是加大课堂及时反馈力度,如可实行奖惩制度,利用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达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

3.寝楼卫生问题整治方案

对于寝楼卫生问题屡治无效的情况,我们也可以借助心理学“破窗效应”的理论,制定一些整治方案。想要避免“破窗效应”的恶化,最重要的就是及时修补破掉的“窗子”。以上述武汉东湖学院的情况为例,学校后加大了寝楼卫生管理力度,当寝室楼道出现少许垃圾时,就能得到及时清理,并对某些同学帮助修补“破窗”的行为大力赞扬,利用榜样的力量,帮助形成积极的连锁反应。其次,学校还对“破窗”本身的形成原因也着手进行了改进,即对寝楼的垃圾丢弃处进行重修改建,使其更便于同学们丢垃圾。以上双重整治方案在实践中得到肯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结束语

行为主义心理学作为一门年轻的科学,正不断以其独特的优势向我们展示它的魅力,例如在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侧写师在刑侦中的应用,心理医生在治疗儿童自闭症中的应用以及对于人们金融行为的分析应用等。但其应用范围远不止于此,我们应在对它的不断深入了解中,更进一步开发其应用范围,使之更好服务于人类。

参考文献:

[1]崔爽,温恒福,大学生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及改进策略[A].G642.421

[2]孙科炎,行为心理学[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01.

[3]周斌、王琼,行为心理学在技工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中山市工贸技工学校

[4]徐俊,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及其心理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04

猜你喜欢

高校管理
从大学生就业反思高校教育管理
高校管理引入企业管理模式的分析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管理中的价值探析
先进企业管理理念对高校管理的启示与借鉴分析
高校教学管理者必须树立的若干观念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如何建构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