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水镇失地农民生计方式转变的研究

2016-05-05常笑

速读·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失地农民城市化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用地以及非农业用地的比例逐渐上升。城市的扩张增加了对农村土地的需求,很多农民被迫放弃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搬离自己的家园,失地农民这一群体由此产生。城市化改变了农民的生活轨迹,失地农民的生计方式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已成为新形势下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蓬莱市潮水镇为例,通过了解失地农民的就业,工资,娱乐以及社会保障的转变来分析因机场建设而被迫失去土地的这一群体的生活现状以及在生计方式上的转变,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失地农民;生计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进程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很多学者将21世纪的中国定义为“城市中国”。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的扩张必然会导致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农转非趋势明显,失地农民这一群体由此产生。对于以土地为生的农民来说,失去土地必然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生计方式,因此如何应对失去土地的现状,如何解决谋生问题就成为他们生活的重中之重。尤其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在全国人口中占据重要比例,农民生活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的和谐,因此作为农民中的新生群体,失地农民生计方式的转变成为社会各界都关注的问题。

一、潮水镇失地农民生计方式转变的情况

(一)潮水镇的基本情况

蓬莱市潮水镇位于胶东半岛北部,面积约77平方公里,辖53个自然村,2.9万人口,耕地面积5.4万亩,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2011年在潮水镇平畅河东打算建设烟台潮水国际机场,随着机场项目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随着机场主跑道、机场连接路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推进,被征地农民人数不断扩大。项目征地共涉及14个村、约8673人,其中需整体搬迁5个行政村,898户房屋,拆迁面积9.5平方米。

目前,因机场建设而失地的农民已搬进和谐家园小区,部分土地发展成为工业园区,大庆电子,中大集团等投资企业先后入驻潮水镇。由于该地交通便利,人流较多,道路两边现已开满了餐馆,超市,发廊,美容馆,服装店等各类店铺,白天顾客很多,夜晚烧烤店餐饮店人流不断,居民生活因此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二)失地农民主要生计方式的转变

1.就业方式的转变

潮水镇有悠久的果树栽培,瓜菜种植历史,在失地之前,村民大多以种植蔬菜瓜果为生。土地被征收改变了他们的就业方向,形成就业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征地后政府向农民发放了征地款及每月有150元的生活补贴,一些人处于迷茫期暂时靠征地款和补贴生活,成为无业人士;以前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和一些难以找到理想工作的人许多选择了回乡创业;部分岁数大的人没有专业技术就通过到别地干农活和做临时工维持生计。

2.工资收入的转变

失地前农民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农作物的收成,对于种植果树的家庭一年的收入有5万多,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一年的收入为也在三万左右。而失地之后农民的收入呈现多元化的倾向。一些劳动力进入工厂或选择外出打工,因其技术水平低,工资水平不高,每月收入仅在1000-2000之间;40-60岁之间的人群每月的固定收入就是政府发放的的卖地补贴,相比以前收入水平低了不少。还有一些人利用搬迁机会在小区周围承包了服装店,超市,餐馆,收入较之前提高了不少,而老年人享受着搬迁后的社会保障,生活水平较种地也提高了不少。

3.消费方式的转变

消费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环节,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两种。失地之前农民以土地为生,很多生活必需品可以自给自足,大部分的资金用于医疗和教育。失地后,农民住进楼房,不但要每天购买粮食,蔬菜,而且每月新增了物业费,水费,冬天时还有取暖费,花销较之前明显增多。对于收入低的人来说,他们每天都要精打细算挑选物美价廉的商品以节省开支,对于收入水平正常或收入水平较之前提高的人来说,自己的消费比以前开放了不少,时常会和朋友聚在一起吃饭,唱KTV,不再仅仅注重物质的消费,更倾向于精神消费。

二、生计方式转变过程中的问题及分析

失地农民在进入社区生活后必然会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由于土地被征用,使农民与土地相关的一系列财产权、生存权、就业权以及受教育权等权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和影响甚至丧失,一部分失地农民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农民便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人。

(一)失地农民综合素质低

综合素质是由研究群体所处的环境,所接触到的事物,所受思想的影响决定的。失地农民大多以土地为生,长期从事田间劳动,除了种地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特长,而且他们习惯了农村的自给自足的小农式生活,受传统观念影响比较深,思想比较保守,一部分人缺乏灵活的思维和开放的眼界,不擅长与时俱进,这在中老年群体中反应尤为明显。这就会导致这一群体接受新事物能力低,住进楼房之后还保留在农村的生活习惯。

(二)失地农民再就业难

首先,失地农民存在就业率低,就业后失业率高的现象。失地农民长期以来从事田地劳作,技术水平差,适合他们的岗位少,在找工作时会遇到各种歧视,特别是40岁以上群体企业不愿意接收,自身技术水平又低,收入水平较之前降低很多。其次,创业是失地农民生存的一条出路,但由于没有创业经验和培训,资金也较多的依赖征地补偿款,创业项目往往只能靠不断的摸索总结经验而勉强维持,由此也反映出政府相关的政策引导有限,失地农民文化水平低,缺乏现代化的文化管理理念和技能。

(三)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社会保障不单单指医疗保障,更倾向于生活水平的保障。潮水镇为因机场建设而失地的农民办理了城镇医疗保险,但调查发现40-50岁的群体,虽然有医疗保障,但失去土地之后生活保障水平低,每月的收入有限,生活水平较失地之前降低了很多,而政府又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来保障这一群体的利益,导致这一群体失地之后面临生存困境。

(四)消费水平存在差异

消费水平很大程度上是由收入水平决定的,失地之后,收入水平高的群体的消费更倾向于精神消费,而对于收入水平低的群体却只能精打细算的过日子,长期关注物质消费会降低这一群体的生活水平。这违背了罗尔斯的最大最小化原则,未能充分关注低消费群体的利益最大化。调查发现这一群体多半是技术平低又缺乏创业能力的年轻人以及四五十岁的中老年人。消费水平是基于收入水平而定的,由此也从一个侧面发映出政府对这一群体政策帮扶、技术培训、创业培训的重要性。

三、促进生计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一)失地农民要提高自身素质

1.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城市的新主人

脱离土地对农民来说会有很多的不适应,但农民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城市化及工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民要在城市生活必须具有稳定的工作,可观的收入,较好的社会保障,所以,失地农民要从自身出发,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以较好的适应城市的生活,使自己能够真正的在城市立足。

2.加快思想转变,冲破传统小农思想的束缚

失地农民应该创新思维,深刻认识到脱离土地自己依旧可以通过其他途径生存,转变思想观念,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和地理位置等。可以通过经营店面,加盟连锁等方式改善自己的生活,积极地投身城市生活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首先,建立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那些没有达到城市低保标准的农民全都纳入城镇的最低生活保障的范围。其次,关注40-50岁的中老年群体的生活,通过给予政策及资金支持等方式激励部分企业吸收该群体。最后,失去土地的农民属于暂时失业,应建立失地农民失业保险制度,对这些人员进行登记,由政府对其失业期间提供资金帮助,直至培训上岗,以保证其基本的生活。

(三)对失业农民提供就业指导,帮助其就业

政府可以组织专门针对失地农民的现场招聘会,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系统,确保招工信息的有效传达。本地服务中心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相联系,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并为其推荐员工。镇就业创业指导分中心应定期为失地农民提供技术政策和技术支持,增加他们找到满意工作的可能性。

(四)促进经济发展,帮扶低消费群体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是收入水平,而收入水平的提高首先要靠经济的发展。因此潮水镇政府应该充分发挥本地的特色,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招商引资,发展相关产业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政府应该充分利用最大最小化原则关注低消费水平群体的权益和保障问题,解决他们在失地之后的困难,通过就业引导,资金补助以及优惠政策改善他们的生活。

失地农民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顺应了城市化发展的趋势,研究并关注失地农民的生计方式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失地农民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技术水平低,就业率低,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社会保障水平的落实不到位,征地之后补偿机制的不健全,这些问题的彻底解决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失地农民的共同努力。关注失地农民生计方式的变化,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困境是促进社会稳定的必然举措和重要要求。

参考文献:

[1]汤夺先、李遥.试论失地农民市民意识的培育问题—以合肥市JLY小区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41.

[2]林添福.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6:2-10.

[3]吴丽萍、吴露萍.中国失地农民的现状和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09,(1):52.

[4]王晓洁、陈树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29):38-40.

[5]郭金云、江伟娜.促进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的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2010,(2):106-109.

[6]陈信勇、蓝邓骏.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制度建构[J].中国软科学,2004,(3):15-21.

[7]李冬梅、钟永圣.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J].财政研究,2010,(5):60-63.

[8]杨素青.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与对策[J].经济问题,2009,(8):73-75.

作者简介:

常笑(1988~ ),女,山东烟台人,中国海洋大学2014级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失地农民城市化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山东淄博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及对策
论失地农民职业化的问题
辽宁省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负荷的交互响应研究
失地农民城市融入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城镇化扩张中失地农民市民化基本状况研究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