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化学中考二轮复习教学方案的设计
——一节“酸碱盐化学性质专题复习课”的设计与反思
2016-05-05孙振凤
孙振凤
(江苏省海安县白甸初级中学 江苏海安 226682)
浅议初中化学中考二轮复习教学方案的设计
——一节“酸碱盐化学性质专题复习课”的设计与反思
孙振凤
(江苏省海安县白甸初级中学江苏海安226682)
摘要:以“酸碱盐化学性质专题复习课”的设计与反思为例,探讨了如何在初三化学二轮复习中设计多样化的课堂形式,把相关零散、单一的知识点进行重新归纳、整合并有机地联成知识网络,以期变传统枯燥乏味的复习课为生动有趣的探究课,从而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关键词:整合;知识网络;探究思维
在很多教师的潜意识中,中考二轮专题复习即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脱离课本,加大加深习题的练习量和难度,采用题海战。其实专题复习绝不是一轮复习的压缩,它应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专题复习应该把相关章节中零散、单一的知识点进行重新归纳、整合并有机地联成知识网络。它是对知识点进行综合巩固、完善和提高,并将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起来的过程。专题复习中要突出重点、抓住热点,深化提高,这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笔者以“酸碱盐化学性质专题复习课”为例谈一谈二轮复习中教学方案的设计。
一、对照课程标准,整合知识点
本专题的重难点是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笔者重新组合为:1.认识酸碱盐的通性;2.了解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区别与联系;3.学会有关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基本方法和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通过重新整合学生能很好地融入二轮复习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又为下面的三轮复习打下伏笔。
二、巧设课堂引入,避免枯燥无味
在酸碱盐的复习课中我以下面三幅图开始,让学生既感觉新鲜又贴近生活,议论之后请同学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追问要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哪些知识点?从而水到渠成引出酸碱盐化学性质专题复习课。
三、以题目代替知识点,避免机械重复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理论,人的记忆内容在6天之后只剩25.4%,而化学一轮复习的时间为30天左右,也就是说:一轮复习后学生的知识点又遗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在二轮复习中知识点的巩固必不可少。好多教师首先想到的是以“小题”的练习来巩固知识点。可化学知识点繁多,如果每个知识点都对应一道题,那二轮复习又变成一轮复习的翻版,每节课的一半时间将在小题练习中度过,学生既得不到提升又浪费时间。为此笔者在酸碱盐化学性质复习课上用了下面这幅有许多“吃人野兽”的小山图,并设计如下问题:
(1)“探险队员”——硫酸,不小心走进了有许多吃人野兽(即能与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的小山,请同学们帮助他安全地逃生,并写出能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果探险队员是Ca(OH)2的话,又应该如何安全逃生呢?请找出逃生路线。
(3)如果探险队员CaCl2从入口出发,请问它不能从(1)、(2)、(3)哪一个入口进入?为什么?
(4)如果探险队员CuSO4在出口处等待队员,请问它不能停在(6)、(8)、(9)三个出口的哪一个出口?为什么?
(5)绘制酸碱盐的知识网络图。
这样通过一题多问,不但减少学生的阅读量,而且让学生真实感到复习课并不是一轮的重复,而是在游戏中轻松地巩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四、注重实验的插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紧张的复习中,学生只要听到实验就一个个精神抖擞。通过实验的设计不但培养学生的兴趣,更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合作、学会观察交流、学会反思。因此不管条件多困难教师都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本节课在基础知识巩固后,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实验探究题。
问题: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钾溶液,其成分是什么呢?
a.猜想1________._,猜想2._____________,猜想3._______________;
b.如要确定该试剂是否变质,你能用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来验证吗?那么这三种试剂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通过实验证明该试剂已变质,那么它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请你一起共同完成以下的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____第一步:除尽溶液中的CO32-该试剂部分变质第二步: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K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由上可知该试剂是部分变质,你能除去里面的杂质以便下次再次使用吗?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
e.变质的氢氧化钾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
笔者设计此题的目的是:
1.平时的习题中大多以氢氧化钠为主,笔者改用氢氧化钾作相关变形;
2.a题不但巩固碱的化学性质——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而且引导学生怎样合理进行猜想;
3.b题意在强化盐的化学性质同时,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找出关键字眼,并在此基础上亲自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已变质,从而避免了纸上谈兵;
4.c题先让学生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在方案确定的基础上追问如何证明其中的碳酸钾已完全除尽?从而引出过滤操作,在此之上请一个学生把整个思路复述一遍,学生再动手实验,从而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解题的整体思路;
5.d题紧接c题不但严格检验学生用量的确定“过量”与“适量”,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除杂”与“检验”试剂的选择,从而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
6.化学来源于生活,e题无言之中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无时无刻不与生活生产相联系。同时与d题放在一起,意在培养学生资源充分利用的思想。
五、精心设计拓展,培养学生开阔的思维
在上面一道题结束后,可以追设一问:围绕这瓶试剂你还想探究什么问题?
我的问题:_________;我的方案:___________;我的收获:___________。
通过这一提问,学生的思维在无言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拓展,这样也会为接下来的三轮复习打好铺垫。
教学反思与启示:本节课的设计巧妙系统地巩固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在教学过程中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体会到复习课一样生动精彩,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效率。不足之处是拓展题没能在课堂上让学生自我展示,这就需要笔者课后及时跟踪分析作出应有的评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梁宁建.心理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4.026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4-0073-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