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附加监测罐的衬胶与硫化
2016-05-05陈广
陈广
摘 要:主要介绍了核电站附加监测罐的衬胶与硫化工艺流程,以期为相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核电站;附加监测罐;衬胶;硫化
中图分类号:TQ33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8.063
1 简介
台山核电站HQT厂房3台附加监测罐9TER1101/1201/1301BA需要用STEULER KCH公司的VULCOFERRAN2194橡胶板进行内部衬胶。下面简要介绍罐的衬胶与硫化工艺流程及相关内容。
2 衬胶与硫化
2.1 衬胶结构
罐体衬胶由3种材料构成,依次为底涂2层、Vulkodurit LS3A黏结剂3层、VULCOFERRAN2194橡胶板。
2.2 衬胶条件
施工环境温度应控制在 10~30 ℃之间,相对湿度应小低于75%.如果不能满足要求,需增设除湿机来控制施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材料和罐体温度应高于 15 ℃,露点差应大于3 K。罐体内壁应满足DIN EN 14879-1的要求。
2.3 衬胶与硫化的工艺流程
衬胶与硫化的工艺流程为:罐体内部喷砂、打磨→涂刷底涂、黏结剂→内衬施工→热水硫化→最终检验。
2.3.1 喷砂
罐体内壁表面应喷砂至金属白,洁净度应达到 DIN EN ISO 12944-4规定的 Sa2.5 标准,表面粗糙度“Medium(G) ”必须符合 ISO 8503-1 的要求,且最低粗糙度(Rz)应大于 50 μm。
2.3.2 涂刷底涂、黏结剂
罐体内表面经过喷砂处理并清理干净后,应在24 h内涂刷或喷涂底涂1#。只有基体表面周围的空气湿度低于60%时,才可以适当延迟涂刷底涂的时间,最长不超过48 h。在大面积施工时,应在喷砂处理的当天在喷砂区域涂刷底涂 1#,且应在除去表面灰尘后,薄薄地再涂刷一层底涂。只有当基体表面周围的空气湿度低于60%时,才可以在喷砂和除尘结束后统一涂刷底涂1#。为了使底涂1#便于喷涂,可在其中加入质量比为10%的KCH稀释剂9,待其风干、固化后,手工涂刷底涂2#。底涂2#风干后,再刷涂两层 VULKODURIT LS3A 黏结剂。黏结剂和固化剂的使用参数如表1所示,底涂、黏结剂的用量和固化时间如表2所示。
2.3.3 衬胶
采用目测的方式检查胶板的外观和厚度,必要时,可用电火花检测仪检查。如果有缺陷,用粉笔画出记号,在下料时剔除。按罐体内壁胶板排版图裁剪好胶板,胶板宽1 070 mm,最长9 000 mm。将稀释后的Vulkodurit LS3A黏结剂均匀地刷在裁剪好的胶板和搭接边上。黏结剂与稀释剂的混合比为1∶1,用量为100 g/m2,风干时间最短为10 min,最长为30 min。
胶板贴衬需按照“先衬顶,后由上至下衬壁”的顺序进行。将风干后的胶板按罐体内壁胶板排版图平铺在罐体内壁,先用手轻轻摁压,然后用30 mm宽的辊子或刮刀贴牢。焊逢、接缝和边角处用3 mm宽的辊子贴牢。
2.3.4 硫化前的检查
外观检查:检查衬里上肉眼可以看到的缺陷,比如气泡、夹杂物、粗糙处、裂缝或其他机械性损伤。
密封性检查:使用ELMED-ISOTEST-II-R电火花检测仪按调准3.38、显示灵敏度1、检验电压15 kV或Wegener手枪式检测仪按检验电压25 kV对衬胶进行密封性检查。
2.3.5 硫化
通过临时管线将HMX厂房的SVA 系统蒸汽输送至HQT厂房3台附加监测罐9TER1101/1201/1301BA。在罐体中冲满水后立即加热,水面至少要高出衬胶面 1 m。在衬胶工作完成 12 h后,就可以向罐体内冲水。
使用SVA 系统蒸汽对罐体内的水进行加热,并向罐内输送蒸汽,在5~6 h内使罐体内的温度上升到95~98 ℃。通过水的循环保证罐体内所有部位的温度都是一致的,并保持95~98 ℃的温度至少72 h,直到挂在罐体内不同高度(根据罐体高度平均分布)的经过轻微打磨测试样板的邵氏硬度在23 ℃的条件下至少达到邵氏硬度65 Shore D。达到测试样板硬度后,停止输送蒸汽,并打开TER罐底部管嘴的临时阀门,注入冷水,使罐体内水的温度慢慢接近30 ℃,然后放掉水。
2.3.6 硫化后的检查
目测检查:同2.6.
硬度测试:在测试邵氏硬度D1 h之前,轻轻打磨胶板表面测量点,然后冷却。
密封性检查:同2.6.
3 结束语
依据本文描述的工艺流程对台山核电站3台附加监测罐9TER1101/1201/1301BA进行了衬胶与硫化,结果满足设计要求,相关罐已投入运行。
〔编辑:刘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