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016-05-05孙海英吕卫国
孙海英+吕卫国
摘要:“三个自信”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三个自信”,新一代领导集体又加以丰富和深化。“三个自信”既是对主张走封闭僵化老路和企图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邪路的“左”、右倾社会思潮的回应,也是对妖魔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西方反华势力的有力回击。坚持“三个自信”,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的重大原则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凝聚党心,振奋民心,有利于打破对西方制度的迷思并为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和实现中国梦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图分类号:D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4-0032-0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作为我党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从四维角度勾勒出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和根本措施。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也提出了“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可以说,“三个自信”是实现“四个全面”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三个自信”源自于胡锦涛总书记党的十八大报告,后经新一代领导集体加以丰富和深化。这一中共建党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理论突破,不仅对中共思想理论建设和制度建设将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和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原因
第一,这是对主张走封闭僵化老路的“左”的社会思潮的回应。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伊始就不遗余力地反“左”、纠“左”、防“左”,并把反“左”作为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事来抓。1992年,他在南方谈话中告诫我们,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象越“左”越革命。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邓小平多次的强力批“左”,目前“左”的势力已经衰弱,“左”的路线虽已纠正,但“左”的思想仍在影响着当今中国社会的诸多方面,影响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2008年以来,薄熙来在重庆主导的以唱红打黑为主要内容的“重庆模式”之所以得到“左”派人士和部分媒体的热捧,就在于“重庆模式”适应了“左”派人士的政治诉求。这说明“左”的东西在当下的中国仍然很有市场,稍不注意,就可能死灰复燃。“重庆模式”一段时期被热捧,说明今天的中国社会仍然存在走回头路的现实可能性。对此,我们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从一定意义上说,“重庆模式”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厚的社会思想土壤。一旦具备适应的气候和土壤,“左”的思想就会卷土重来。不可否认,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为“左”的思想的回潮提供了条件。郑永年教授的一篇文章指出,外资和私人企业也因为担心极左思潮泛滥而选择离开中国。因为法治的不健全,民粹和“左派”思潮变得毫无节制,被大多数企业家视为是政治环境的恶化。这不仅是中国的民营企业的感觉,更是跨国公司的认知。近年来,企业家连同他们的资本大规模地外流,和这些变化相关,外资的退出也可以用这些因素来解释。此种观点我们不敢苟同,也未必正确,但经济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警惕“左”的危害是必须引起重视的。对此,我们党在十八大报告中已向世人郑重宣告,中国决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经过几代领导集体艰辛探索,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这是对主张走改旗易帜邪路的右的社会思潮的回应。正如邓小平指出,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思潮,既有“左”,也有右,而我们党的一贯立场,是有“左”反“左”,有右反右。经过30 多年市场化改革的实践和长期的破除教条以及思想解放运动的洗礼,目前“左”的势力已经日薄西山,而右的社会思潮却借助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在中国大肆泛滥,明目张胆地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各种社会思潮杂陈,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论”、公民社会和宪政民主等右的社会思潮轮番上阵,你方唱罢我登场,严重误导了人们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些右的社会思潮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其根本目的却是惊人的一致,那就是要根本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近年来,中国的右派分子们大肆诋毁中国的改革事业,说什么“中国改革停滞不前”、指责中国共产党“只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致使“政治体制改革滞后论”一段时间甚嚣尘上,严重误导了国内外舆论,给党和国家形象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他们大肆宣扬西方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人权”是普世价值,鼓吹“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等。面对来自右的思想干扰,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决不是要改掉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推倒重来,建立起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当前,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走什么道路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认识更加清醒,态度更加坚决,旗帜更加鲜明,这是对主张走资本主义邪路的最有力的回应。
第三,这是对妖魔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西方敌对势力的有力回应。对于中国崛起中国奇迹的原因,我们党早已作出明确结论。然而,西方反华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复兴和日益强大,更不愿意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对西方发展道路形成的挑战,千方百计诋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诬蔑为“中国特色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的第三条道路”、“实用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资本主义”,等等。但是,由于这些由西方政客杜撰的新名词没有准确概括出中国奇迹的真正原因,一经推出并没有引起学界的共鸣。不甘失败的他们,又煞费苦心地炮制出“中国模式”这一话语体系来概括中国经济奇迹和发展成就。显然,用“中国模式”来概括中国成功的原因只是个噱头,歪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是根本和实质。因为西方理论界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我们党对中国经济崛起的理论解释,如果那样,就等于承认了西方理论和制度的失灵。这对于习惯用西方中心论看待中国发展的西方来讲,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中国模式”这一概念,更符合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用“中国模式”而不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我党创造出来的话语体系来解释中国的崛起,就可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他们虽然认可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济成就和快速发展,但不认可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取得的,言外之意,中国今天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走西方道路的产物。这就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义性一笔勾销,而这正是西方学者提出“中国模式”这一话语陷阱的阴险之处。对此,我们党保持高度警惕,不被西方人发明的“中国模式”所迷惑,而是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概括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这是对妖魔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西方敌对势力的最好回击。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重大意义
在当代中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而要做到这三个不动摇,关键是要全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是我们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对于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和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树立三个自信,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信仰什么理论”的重大原则问题。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对于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团结和带领13亿人口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奋斗目标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旗帜指引方向,旗帜代表形象,旗帜凝聚力量。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先后树立起两面光辉旗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坚持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结合起来,领导人民进行了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特别是改革开放使我们党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项成果是我们党的伟大创造,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就可以帮助我们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认清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实质和危害以及走中国道路的必然性和优势,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从而自觉地抵制社会上要求中国走封闭僵化老路和走改旗易帜邪路的错误言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就是要打破对西方理论制度的膜拜和迷思,打破西方话语霸权,打破西方自由民主万能的神话,重塑中国人民对自身文化的信心,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心,就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全党的精神信仰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全民的精神支柱,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就是要坚决抵制社会主义制度不如资本主义制度优越的错误论调,就是要坚决反对在中国实行多党轮流执政制度、议会选举制度和总统竞选制度等不适合中国国情的西方政治制度,就是要坚决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历史和现实国情的唯一正确的政治民主制度。在全党确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从根本上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现途径、行动指南和根本保障的统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能够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第二,坚持“三个自信”,有利于化解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四个全面”和中国梦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遇到新难题,稳定面临新挑战,能不能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克服改革阻力、解决发展难题、迎接稳定挑战,关键在党。今天,我们党面临的发展任务之繁重世所罕见,面临的社会问题之复杂世所罕见,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之巨大前所未有。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矛盾、问题和挑战,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需要全党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充满信心。落实“四个全面”,最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就是要求全党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第三,坚持“三个自信”,有利于打破对西方道路、理论、制度的迷思。18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道路、竞选民主制度俨然成为文明社会的圭臬,西方的道路、理论和制度在发展中国家大行其道,哪个国家敢不采用西方的道路、理论和制度,就会被视为异端,遭到西方国家的封杀。西方国家的强势理论也给中国带来了很大冲击,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在中国也出现了主张照抄照搬西方道路、理论、制度的声音,这给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很大的干扰。我们一开始就低估了这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中国的影响,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一个发展就是对西方理论的滥用和崇拜。典型的表现就是喜欢以西方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来评价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但是,如果一直被西方的理论和话语牵着鼻子走,自己失去了理论判断,一味按照西方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来评判中国,那么,得出的结论必然是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误读,诸如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说成是专制独裁、把国有企业改革说成是政府垄断,等等。
在中国之所以出现以西方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为坐标来评价中国改革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一些理论家缺乏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他们眼里,西方的理论、制度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中国的理论、制度反而成了不入人类文明大道的异端邪说,不敢大胆地宣传我们党的理论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也是导致西方理论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由于受这一自卑心理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创造出来的许多理论成果和制度文明也被西方学者贴上了资本主义的标签,我们失去了理论政治上的话语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三个自信”以及新一届领导集体对这一思想的丰富和深化,标志着我们党关于理论、道路和制度的认识和把握逐步走向成熟。中国不需要也不可能照抄照搬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制,中国不可能也不会完全按照西方新自由主义的理论进行经济改革。
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辉煌成绩使我们党有理由相信:中国道路比西方道路更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一种更人道化的发展道路,代表着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更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中国政治、经济、政党制度比西方制度更能把社会各阶层团结起来,凝心聚力,更能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中国理论比西方理论更先进更科学,更能解决中国前进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在中国理论指导下,中国人民定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和属于自己的辉煌。然而,在时下的中国,仍然有人在鼓噪中国只有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放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选择私有化改革路线,才会被西方主流社会接纳。他们全然不顾西方资本主义已经日薄西山的颓势,大肆贩卖“全盘西化”的主张,不是迂腐,就是别有用心,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从十八大报告提出到近几年新的领导集体认识的不断深化,“三个自信”是对主张全盘西化中国的自由化精英的有力回击,对于廓清人们的思想认识,帮助人们认清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的实质和错误,自觉抵制西方理论对我们思想和行动的干扰,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从“三个自信”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已经搭建,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正阔步前进。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 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 版社,2007.
[3]秦益程,翟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模式” [J].政治学研究,2010,(3).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