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解放为新中国建立做出的历史贡献

2016-05-05杨成军

世纪桥 2016年4期
关键词:历史贡献解放哈尔滨

杨成军

摘要:哈尔滨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本文通过对哈尔滨解放历史的回顾及从巩固政权、支援前线、培养南下干部、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等方面的论述,生动地再现了哈尔滨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困难,积极工作,逐渐把哈尔滨建设成可靠的战略大后方,并以最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画卷,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哈尔滨的解放,为新中国建立做出的重大历史贡献

关键词:哈尔滨;解放;历史贡献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4-0004-03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终于迎来解放,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见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哈尔滨人民应该永远纪念的日子。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决反对内战,对国民党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策略,从1945年8月中旬至11月底,从各解放区抽调2万名干部和11万军队进入东北,为创建东北根据地做好了充分的准备。11月,中共哈尔滨市委成立。不久,按照实行军管的苏军“哈尔滨由国民党政府接收”的通知要求,市委转入地下,中共公开的党、军机关及武装部队在11月23日前全部撤离哈尔滨。在市区,市委以中苏友好协会为阵地,建立各级党组织,利用报刊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揭露国民党政府倒行逆施、破坏和平的罪行。撤离市区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北满分局、松江军区等机关和部队,及时将工作重点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在哈尔滨周围建立了初具规模的革命根据地。1946年4月23日,苏军开始撤离哈尔滨。随后,松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北光日报》先后通过决议,发表社论,欢迎人民自卫军进驻哈市。25日,为贯彻中共中央“必须在苏军撤退后一、二日内控制之”的指示,东北民主联军三五九旅旅长刘转连所部、哈东军分区司令员温玉成所部、哈南军分区司令员王奎先所部,迅速对哈尔滨形成包围态势。28日,东北民主联军全部进驻市区,哈尔滨解放,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随后,在东北局的直接领导下,市委带领全市人民克服一切困难,逐渐把哈尔滨建设成东北巩固可靠的战略大后方,并以最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回顾哈尔滨解放的历史,向人们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哈尔滨人民开辟和建设战略根据地,全力以赴支援解放战争的光辉业迹。哈尔滨的解放,堪称中国共产党一部伟大恢弘的解放史诗,预示了我党“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开始形成。它是我党我军力量强大的标志,不仅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北满、西满、东满等各根据地广大军民和前线将士起着巨大的鼓舞作用。从此后的发展实践来看,哈尔滨的解放,对东北乃至全国的解放,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一、政权的日益巩固,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有着较强的执政能力

哈尔滨解放初期,整个东北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蒋介石挑起全面内战,调集30余万军队赴东北战场作战,使哈尔滨在四平和长春相继失守之后处于国民党军队进攻之下。加之,国统区的经济封锁和国民党敌特造谣破坏、盲目“正统” (以国民党为正统)观念的传播,使刚刚解放的哈尔滨百业凋敝、人民生活困难、社会秩序混乱,陷入了极其困难和危险的境地。当时,哈尔滨虽然掌控在共产党手中,但生死存亡的关头并没有过去,严酷的现实和种种的挑战考验着刚刚进城的共产党人。这些如果不尽快得到解决或缓解,就会严重制约着根据地的建设和支前任务的完成,也直接影响着我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甚至不排除被迫撤出的可能性。1946年7月,在东北局领导彭真、陈云的直接领导下,市委及时确定了“不论哈市为我长期保持或被国民党占去或成为中立城市,均应作长期打算”的工作方针,从而使党内一些同志的头脑迅速冷静下来,开始作长期斗争的打算。随后,市委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建立了民主政权,恢复了公共设施,发展了生产,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解决了民生必需,改造了社会风尚,壮大了武装力量,从根本上扭转了被动不利的局面,使哈尔滨成为东北巩固可靠的战略根据地、大后方。哈尔滨解放后政权的日益巩固,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有着较强的执政能力,不仅能推翻一种旧制度,还能创造并管理好一个崭新的新世界,为新中国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成功且较好的“试验田”。

二、全力支援前线,加速了东北及全国解放的历史进程

1947年,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解放军日益壮大,但武器、物质、兵源等尤显不足。此时的哈尔滨,在经过建立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土地改革和彻底消灭土匪等工作之后,其东北巩固可靠大后方的作用发挥的日趋明显,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全力以赴支援前线、解放全东北和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任务。全市人民在市委提出 “一切为了战争胜利”“各守岗位,各尽所能,参加生产,支援前线” 的号召下,迅速投入到支援前线的各项工作中。军工生产方面,仅1948年就制造六○炮2 137门、六○炮弹251 536发、信号枪2 276支、爆破筒4 002支;军需生产方面,在1947和1948两年中,仅完成单、棉服就达111万套;补充兵员方面,全市的广大青年在市委“保田保家,翻身灭蒋”的口号动员下,纷纷报名参军,出现了许多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送的动人场面。解放战争的三年中,共有5次大规模的征兵活动,计2.3万人参军,充分显示了哈市广大人民群众参军参战的革命热情;履行战勤任务方面,三年中,全市组织2 107名民工和数百名青年学生到三棵树、双城和拉林兵站帮助转运伤员,派出马车1 279辆,担架队、汽车司机、医护人员和前线工作人员共28 000人;从1946年4月至1948年9月,全市共动员财力40.13亿元东北币。正是因为有了哈尔滨这个巩固可靠的大后方根据地,以及全市人民极高的支前热情和忘我的奉献精神,才使东北战场不断取得节节胜利,有效地缩短了原来估计的全国解放的时间,加速了实现全国解放战争全面胜利的历史进程。

三、干部南下,为全国新的解放区输送了骨干力量

1947年夏,全国解放战争由防御转入战略反攻。辽沈战役胜利后,我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不断取得辉煌胜利,全国解放指日可待。为此,中共中央决定从东北解放区抽调5万名干部随军南下,接收并管理从国民党统治中解放的大中城市。哈尔滨作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东北巩固可靠的战略根据地,显然是先行一步。早在1948年初,市委就明确提出: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既为本市需要培养干部,又要向新解放区输送干部。1948年10月、11月,哈市从机关、学校、工厂、电业、商业等系统调出200多名干部,接收解放的长春和沈阳。1949年初,按照东北局的通知要求,市委组建了814人的南下干部大队。从1948年6月至1949年9月,哈市分多批组织干部参加南下。仅1949年就调出干部1 367名。哈市选派的南下干部,为全国新的解放区输送了骨干力量。除在东北局及天津留下少数干部外,大部分留在武汉、南昌、九江,有的到了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南京、西安等地。南下的干部多数是新党员,凭着对革命的一片赤诚,走到哪里,扎根在哪里,成长在哪里,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同新解放区人民一道,为支援全国解放,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贡献了青春和汗水。

四、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9年3月5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毛泽东主席在报告中阐明了在全国胜利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等问题。这个报告是一篇建设新中国的纲领性文献。4月6日,东北局在召开贯彻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的同时,就东北地区目前工作重心已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转变情况进行了讨论。确切地说,东北地区早在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之前,就已先行进行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工作。1948年9月,东北局在哈尔滨市召开了第一次城市工作会议,介绍了哈尔滨经济工作的情况。会后,由张闻天代表东北局起草了《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对东北五种经济形式(国营、合作、国家资本主义、私人资本主义、农业经济)以及对私人工商业改造的几种办法都进行了概括,并将其总结为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经验。这个提纲得到了中共中央的肯定。随后,陈云参考哈尔滨市的办法和经验,写成《接收沈阳的经验》的报告,经中央批准作为典型经验推广到新解放区各地。到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之际,哈尔滨市的经济建设已成为党在北满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而且是全新更为艰巨的任务。直到新中国诞生后,哈尔滨市的许多做法和经验在长春、沈阳、天津、北平、武汉、广州等大中城市中开花结果。哈尔滨市经济建设的发展,正是因其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实践中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在中国现代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革命建设实践的一些成功经验,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从解放战争的历史中可以看到,哈尔滨市革命建设实践中的一些成功的经验,经过反复实践、认真总结之后,已上升为革命理论,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对民族工商业要进行恢复、保护和发展,这是我党早就定了的方针政策。那么如何具体实施这个方针政策,市委为其提供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对待工商业者问题上,市委将其同城乡封建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相区别,作为民主革命过程中可以联合的盟友,由此及时纠正了清算运动中的扩大化倾向。在发展民族工商业方面,一是通过提供贷款和原料、加工定货、统购代销、出租等多种形式,尽可能地利用资本主义企业的潜力进行发展生产;二是通过公私合营、劳资两利以及劳资分红等手段,对私人资本的利润和生产目的进行限制和改造,从而为我党的发展所用。再如,当时哈市提出的“城市工作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重视知识和知识分子”“将自上而下的立法同自下而上的群众运动相结合”“进城后继续保持艰苦朴素作风” 等思想,都具有普遍的借鉴指导意义。其中,一些内容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会上的报告》等毛泽东著作和党中央文献中出现或占有醒目的地位,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些无疑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六、革命圣地哈尔滨在新中国建立的进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哈尔滨解放后,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及下属机关等都在哈尔滨办公。此间,哈尔滨市政府成立,市委进行了改组。东北局与北满分局合并后,直接领导哈尔滨及北满的各项工作,使哈尔滨迅速成为东北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东北巩固可靠的后方根据地。就地理位置来看,哈尔滨与苏联最近,便于取得苏联的支持和帮助,远离国民党统治区域,交通极其方便,完全称得上是全国最为安全的大城市。应该说,它是继延安之后新的革命圣地,实现了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会议上“东北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的前瞻目标。由此,1946年11月18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将哈尔滨市改为特别市。在哈尔滨,人民由衷地感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无比温暖,街头巷尾到处可以听到“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人民好喜欢!”的歌声。到辽沈战役胜利后,毛泽东和党中央越来越重视哈尔滨这快风水宝地。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共商国事。从8月份起,在党中央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分批辗转到达哈尔滨,开始了筹备新政协和建立新中国的具体工作。东北局的高岗、李富春、张闻天、林枫等受毛泽东等领导人的委托,代表中共中央先后同沈钧儒、谭平山、王绍鏊、蔡廷锴、章伯钧、高崇民、朱学范和李德全等民主人士进行协商,达成《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的协议》,决定组成新政协筹备会,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央人民政府。同年8月1日,为迅速实现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在哈尔滨召开了来自国统区各城市和各解放区的504名代表(哈市张维桢、胡尹奎、关贵和等26名工人代表)参加,具有象征中国工人运动里程碑的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1949年3月1日,北平和平解放后,中共中央决定新政协筹备会议由哈尔滨移至北平,并于6月15日召开了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会议。尽管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会议没有在哈尔滨召开,但并没有降低哈尔滨在新中国诞生之际的历史地位和重大作用。事实证明,从在哈尔滨开始组织召开新政协筹备会议起,我们就看到了即将由各届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参加的新政协会议,与国民党组织召开的新政协会议有着本质上的天壤之别。当然也就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称赞,并为新中国的诞生和联合政府的成立铺平了道路。就在距开国大典还有七八天的时间,哈尔滨市302工厂还接受了为举行开国大典制作数万面五星红旗的任务。工人们起早贪黑赶制红旗,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所以就这个意义而言,新的革命圣地哈尔滨为新中国的建立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其意义深远而重大。

纵观哈尔滨解放期间的历史,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在哈尔滨积极开辟工作,使这座大城市获得了新生,成为党在东北巩固可靠的后方根据地,并在执政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党执政建设的成功典范。哈尔滨正是以其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及成功的实践经验,为东北乃至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特别是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的重大的历史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哈尔滨的历史上占有重要而光辉的一页。哈尔滨人民所走过的艰苦卓绝的艰难历程、所创造的惊天动地的光辉伟业、所表现出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不屈的牺牲精神将永载史册。它必将鼓舞和激励哈尔滨人民续写新的光辉篇章,为实现哈尔滨经济的腾飞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秦 超]

猜你喜欢

历史贡献解放哈尔滨
静听花开
刘派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哈尔滨冰雪之旅
浅析川陕苏区妇女教育
体坛硕彦 留德先驱:江良规体育思想研究
倘若,爱在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