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离艾滋

2016-05-05

家庭医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亚太地区感染者艾滋病

2015年12月1日,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艾滋病规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口基金、联合国毒品和犯罪办公室等机构于2009年设立的“亚太地区青年重点人群机构间工作组”发布了题为《青少年:亚太地区艾滋病防治的盲区》的报告,称尽管亚太地区艾滋病病毒的新发感染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重点人群中的青少年感染却有所上升,特别是年轻的男同性恋者以及其他男男性行为者。

人们对于艾滋病的粗浅认知,导致艾滋病成了一个深渊,既让人不敢靠近,也不知道里面有什么,更导致一些人在无防备的情况下失足。2015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仍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青年朋友要主动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洁身自爱,远离艾滋。

联合国报告:亚太地区约22万青少年携带艾滋病病毒

《青少年:亚太地区艾滋病防治的盲区》指出,在2014年,亚太地区15~19岁的青少年当中有超过5万人新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占全部新发生感染的15%。整个亚太地区至今共有约22万青少年携带艾滋病病毒,曼谷、河内、雅加达等大城市更是新感染人群的主要聚集地。报告称,新发感染与危险性行为的增加有关,如拥有多个性伴以及未坚持使用安全套等。

据该报告介绍,艾滋病对青少年的影响在10个亚太国家中最为突出,其中包括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其中10~19岁青少年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占亚太地区总数的98%。巴布亚新几内亚和菲律宾的青少年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所占比例最高,均占本国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近10%;菲律宾的15~19岁青少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在4年间增加了50%,从2010年的约800例增加到2014年的1 200多例。此外,在南亚地区10~19岁的青少年中,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从2001年的每年约1 500人增加到2014年的约5 300人,翻了两番。

报告指出,感染艾滋病病毒风险较高的青少年群体,包括年轻的男同性恋和其他男男性行为人群、跨性别人群、注射毒品人群以及从事或购买商业性服务的人群。如果不遏制青少年中的艾滋病传播,到2030年消除艾滋病作为公共健康威胁的全球目标将无法实现。为扭转这一局势,报告建议各国政府制定更好的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策略,完善针对青少年的法律与政策,包括通过学校与社交媒体开展综合全面的性教育,并开发切实面向青少年人群的艾滋病病毒检测与治疗服务。报告强调,让青少年知道自己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并获得所需的治疗,这一点至关重要,但在很多国家,他们被艾滋病检测中心拒之门外。亚太地区仅有10个国家具备允许年轻人自主寻求艾滋病病毒检测与相关服务的法律与政策。除了法律上的阻碍,青少年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通常遭受羞辱与歧视,使他们对寻求治疗丧失信心。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代表苏凯琳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于去年12月1日发表联合评论文章,呼吁改变对艾滋病影响最严重人群的社会态度和支持方式,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远离艾滋并获得更好的检测和及早治疗。具体到中国,就是要对男男性行为者给予更多支持。文章指出,虽然整体来说中国新发感染人数比较稳定,且绝大多数新发感染是异性性传播,但同性性传播占总新发感染的比例已从2006年的2.5%猛增至2015年的26%。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在亚洲,男男性行为者感染艾滋病的几率是大众的19倍之高。文章强调,中国不久前承诺要到2030年消灭艾滋病,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在科学的基础上承诺尊重人性尊严、接纳非主流人群,并一心一意地保证把必要的信息和服务提供给最需要的人。

(摘自联合国新闻中心)

我国16~25岁MSM人群出现大量复杂HIV新型重组毒株

国家性艾中心病毒与免疫研究室邵一鸣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于2009~2014年对我国13个省市地区16~25岁MSM(男男性行为)的HIV传播情况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刊登在去年11月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集团子刊《科学报告》上。

近年来我国MSM人群HIV感染率不断增高,成为HIV新发感染者的主要人群。分析发现,我国MSM人群感染的HIV毒株亚型主要包括CRF01-AE (45.3%),CRF07-BC (37.8%),B (6.1%), B'(3.7%), 以及部分新发重组毒株 (7.1%),亚型构成比不断变化。其中CRF07-BC亚型增长迅速,由2009年的25.6% 增长至2014年的40.1%。研究共发现7个主要的流行簇,包括了91.3%的感染者。这些流行簇多为全国流行,没有明显的地域区分。其中CRF07-BC毒株流行簇包含感染者最多(36.0%),自2004年形成以来在MSM人群中增长极为迅速。研究认为,MSM人群特殊的行为方式和非注射类新型毒品(Nitrite Inhalants)的使用大大提高了HIV传播的可能性。

(性艾中心病毒与免疫研究室 邢 辉)

医师:近年艾滋病以性传播为主 青年人请洁身自爱

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科医师梁洪远介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以下几种。

⑴性接触传播:感染者与同性、异性之间的性接触都可能会传播艾滋病。艾滋病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在性活动时很容易造成器官黏膜的细微破损,这时病毒就会趁虚而入,进入未感染者的血液中。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直肠的肠壁较阴道壁更容易破损,所以危险性更大。⑵血液传播: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了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另外,如果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一只未消毒的注射器,也会被留在针头中的病毒所感染。⑶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是艾滋病感染者,那么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中或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

日常生活中的握手、共同进餐、礼节性接吻、共用马桶等均不会传染艾滋病。

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不应该受到歧视。艾滋病实质上只是一种慢性疾病,和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一样,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尚无法彻底治愈疾病。但经过长期服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他们能够和正常人一样从事工作与生活,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懂得艾滋病相关的基本知识以及防护常识,能够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由于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人群由于缺乏对艾滋病的基础知识,不了解其传播途径,认为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和致病性很强的疾病或性病,对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存在歧视现象。因此,我们需要消除歧视,就要从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开始,让全社会了解艾滋病,参与到防治艾滋病的行动中。我们国家的“四免一关怀政策”,广大志愿者走到高校、到社会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各种关爱艾滋病的社团、慈善机构、义工组织的成立,都是在共同努力,消除歧视、遏制艾滋病。

艾滋病感染者群体目前主要是青壮年,原因在于近年的艾滋病传播途径主要以性传播为主,而青壮年为性活跃期。艾滋病的播散或控制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首先应大力宣传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做到预防艾滋病从我做起。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婚外性行为;二、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三、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四、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五、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摘自中国青年报)

猜你喜欢

亚太地区感染者艾滋病
知信行模式在HIV感染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第30届亚太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2019亚太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未来亚太地区包装印刷业发展趋势
HIV感染者48例内镜检查特征分析
超越未来,亚太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