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防跌倒护理在综合内科病区中的应用
2016-05-04李雪芬
李雪芬
【摘要】 目的 研究观察预见性防跌倒护理在综合内科病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50例综合内科病区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和预见性组, 各75例。传统组患者采用常规综合内科护理, 预见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预见性防跌倒护理。对比两组跌倒风险发生率、平均跌倒次数、生活质量分数的差异, 并对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 与传统组比较, 预见性组跌倒风险发生率更低、平均跌倒次数更少 , 生活质量分数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防跌倒护理在综合内科病区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可有效降低跌倒风险发生率, 减少跌倒次数, 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推动作用, 可缓解医患纠纷。
【关键词】 预见性防跌倒护理;综合内科病区;应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182
综合内科病区患者组成较为复杂, 成年和老年患者均有, 但以老年患者居多, 为跌倒高危群体, 多数患者免疫力低下、反应迟钝、平衡力降低, 且受疾病影响, 更容易出现跌倒风险, 跌倒后可加重患者病情, 对其治疗和后续康复均产生不利影响[1], 威胁日常生活质量, 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因此, 在综合内科病区加强跌倒的预防非常重要。本研究分析了预见性防跌倒护理在综合内科病区中的应用,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150例综合内科病区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无意识障碍或行走困难现象, 疾病均经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诊。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和预见性组, 各75例。传统组患者男43例, 女32例;年龄24~78岁, 平均年龄(35.13±14.29)岁;消化内科疾病、神经内科疾病、心内科疾病、呼吸内科疾病、其他内科疾病患者分别为26、21、15、11和2例。预见性组患者男44例, 女31例;年龄25~78岁, 平均年龄(36.01±14.00)岁;消化内科疾病、神经内科疾病、心内科疾病、呼吸内科疾病、其他内科疾病患者分别为25、22、15、10和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传统组患者护理方式为常规综合内科护理, 遵医嘱给予对症护理干预、常规药物、饮食等护理, 以医嘱护理为主。
预见性组患者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预见性防跌倒护理, 具体包括:①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 并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患者入院后, 责任护士全面查收患者临床资料, 包括有无家属陪护、跌倒史等, 划分高危人群, 并作警示标识。②健康宣教。对高危患者加强宣教, 向患者和家属说明跌倒危险性, 强化其安全意识, 并签署防跌倒安全知情同意书。对无陪护者要求家属陪护, 并对患者做好警示工作, 可在床头或床尾挂上防跌倒提示牌。③科室护士做好交接班工作, 加强夜间巡视, 并为患者创造安全的住院环境, 如地面保持干净和干燥, 病房内光线充足, 避免障碍物;对行走不便者在洗澡、下地活动等均需有人陪护, 厕所地面要用防滑垫, 同时让患者穿防滑拖鞋等。④服用相关药物前要加强对患者防跌倒的指导, 如镇静类药物, 应在完全清醒后再下床, 应用降压降糖药应说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让患者和家属及时发现异常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⑤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 给予其充分心理支持, 关心患者, 使其感受到关爱, 消除抑郁等不良情绪;⑥加强对患者的锻炼。日常生活上需注意醒后3 min再起床, 起床后3 min再站立, 站立后3 min再行走, 并强化其平衡功能锻炼。⑦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安全检查, 对跌倒风险隐患进行排查, 如地板、浴室地面、呼叫系统、地面障碍物、病床滑轮等。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跌倒风险发生率、平均跌倒次数、生活质量分数的差异, 并对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估。生活质量分数最低为0分, 最高为100分, 分数越高, 说明生活质量越高[2]。满意度设置调查问卷[3], 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三项, 满意度=(不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跌倒情况和生活质量对比 与传统组相比, 预见性组跌倒风险发生率更低、平均跌倒次数更少, 生活质量分数更高(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与传统组相比, 预见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P<0.05)。见表2。
3 讨论
预见性护理在临床中为新型护理模式, 其具备良好前瞻性, 通过让护理人员结合以往护理工作中的相关经验和患者生理状况, 对潜在护理风险进行预先估测, 并采取前瞻性措施对未发生的护理风险进行遏制的一种护理方式[4]。
综合内科病区患者容易发生跌倒风险, 其跌倒影响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疾病因素[5], 如病房环境设施不完善、过道存在障碍物、地面潮湿、患者病情危重、服药后不良反应、心情低落等均可引发跌倒。本研究传统组患者护理方式为常规综合内科护理, 预见性组患者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预见性防跌倒护理, 主要从高危人群的评估和预见性护理措施的制定、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强化训练、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做好交接班工作、定期排查风险等方面强化防跌倒工作[6]。
综上所述, 预见性防跌倒护理在综合内科病区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可有效降低跌倒风险发生率, 减少跌倒次数, 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推动作用, 可缓解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 陆瑞珍, 麦洁文, 刘兰萍, 等.预见性防跌倒护理在心脑血管病区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1(15):73-74.
[2] 鲍婧.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21):1958-1959.
[3] 孔秋焕, 刘玉珊, 楼数慧, 等.肿瘤内科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z1):39-40.
[4] 李艺珍.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 11(3):105-106.
[5] 萧蕊英. 2012年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z1):173-174.
[6] 申春喜.“防跌倒管理流程”在老年病区的应用效果观察.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25(4):533-535.
[收稿日期:201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