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6-05-04陈容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0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阿司匹林

陈容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BI指数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简化FMA评分)及改良Ashworth评分(MAS评分), 综合评价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BI指数评分、简化FMA评分及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I指数评分、简化FMA评分及M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38%,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0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 可显著延缓病情的发展, 改善患者的预后, 促进病情的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119

急性脑梗死指患者脑组织急性病变, 脑部血流动力学紊乱导致血液灌注区域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在临床上,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 与血栓形成堵塞, 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 急性脑梗死发病前后, 机体处于血栓前状态, 血液循环凝血因子表达水平显著增加, 导致患者的预后较差。对此, 抗血栓治疗作为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治疗方法, 有利于协同提高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治疗的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2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46.7~69.8岁、平均年龄(65.3±5.4)岁;病因分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22例、小血管闭塞性脑梗死18例、心源性脑栓塞12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48.2~67.6岁、平均年龄(64.1±5.2)岁;病因分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24例、小血管闭塞性脑梗死17例、心源性脑栓塞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 即输液治疗、维持呼吸道畅通、营养支持治疗;对症治疗: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调整血压、控制血糖、降低血脂、降温治疗及预防合并症发生;使用华法令进行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采取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 持续服用阿司匹林, 50~150 mg/次, 1次/d;服用氯吡格雷, 45~75 mg/次, 1次/d。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I指数评分, 满分为100分, >60分为轻度残疾、40~60分为中度残疾、<40分为重度残疾或完全残疾;简化FMA评分, 满分为100分, 其中上肢积分0~66分、下肢积分0~34分;MAS评分, 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总分范围0~45分, 残疾程度:轻度0~15分、中度16~30分、重度31~45分;综合评价患者的疗效[1], 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0%;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6%~89%;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疗效观察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BI指数评分、简化FMA评分及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I指数评分、简化FMA评分及M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38%,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0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病机为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 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血栓形成作为急性脑梗死的直接病因。本研究中,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采取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均作为抗血小板药物, 是预防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药物。方莉伟等[2]研究认为, 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期间, 采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有利于防止血栓持续扩大, 延缓急性脑梗死病情的发展。张海朋[3]研究指出, 抗血栓治疗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粘稠度, 改善血流动力学, 防止神经功能缺损。

本研究中, 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抗血小板治疗;在临床上, 氯吡格雷作为抑制血小板聚集药, 治疗靶向性强, 生物利用度高, 代谢产物无抗血小板活性, 安全性高。大量研究表明, 氯吡格雷可显著抑制动脉粥样斑块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 降低介导血栓形成糖蛋白GPⅡh/Ⅲa复合物的活性, 从而达到抗血栓的效果。此外, 姜楠等[4]研究认为, 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过程为不可逆的, 血浆中蛋白结合率极高, 广泛适用于治疗动脉循环障碍疾病。阿司匹林被广泛用于抗血栓治疗, 作为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 抑制环氧化酶-1活性, 阻断血栓烷前体物质花生四烯酸的合成, 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的效果。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活性, 有利于保证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的通畅, 改善脑部微循环, 预防脑神经功能缺损, 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I指数评分、简化FMA评分及M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38%,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0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急性脑梗死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 可显著延缓病情的发展, 改善患者的预后, 促进病情的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赵真, 包正军, 许宏伟, 等.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评定.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2, 39(2):117-120.

[2] 方莉伟, 郭浩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9):76-77.

[3] 张海朋.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海峡药学, 2015, 27(6):198-199.

[4] 姜楠, 翟正平, 孙军山, 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24):106-107.

[收稿日期:2015-11-03]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阿司匹林
餐前还是餐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服用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能治病的“阿司匹林树”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肠溶阿司匹林不能防止胃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