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6-05-04郭文帅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0期
关键词:普外科危险因素

郭文帅

【摘要】 目的 分析普外科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 318例普外科手术患者, 收集手术感染情况, 年龄、住院时间、切口类型、切口长度等临床资料, 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18例手术患者中, 27例(8.49%)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年龄≥60岁、Ⅲ类切口、切口长度≥10 cm、三联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4周是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多种因素会引起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为了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 必须要从危险因素着手, 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 促进机体快速康复,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普外科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073

手术切口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生率, 其占所有医院感染总数的12%~16%[1]。一旦发生切口感染, 不仅会延长住院时间, 且情况比较严重者还会影响手术效果, 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 影响身体恢复。作者回顾性分析本院普外科收治的318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充分了解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于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318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202例, 女116例, 平均年龄(41.3±3.8)岁。严格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所有患者病情进行判断:①手术切口浅部组织存在一定量的脓性浑浊液, 通过培养得出病原体;②手术伤口局部存在持续疼痛、发红及发热等症状[2]。

1. 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以及抗生素应用情况等资料。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18例手术患者中, 27例(8.49%)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男202例, 感染15例(7.4%);女116例, 感染12例(10.3%),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者93例, 感染17例(18.3%);年龄<60岁者225例, 感染10例(4.4%),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类切口88例, 感染5例(5.7%);Ⅱ类切口167例, 感染9例(5.4%);Ⅲ类切口63例, 感染13例(20.6%), Ⅲ类切口感染率与Ⅰ、Ⅱ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10 cm者63例, 感染11例(17.5%);切口长度<10 cm者255例, 感染16例(6.3%),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联使用抗生素者143例, 感染9例(6.3%);二联使用抗生素者96例, 感染5例(5.2%);三联使用抗生素者79例, 感染13例(16.5%), 三联使用抗生素者感染率与单联、二联使用抗生素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4周者237例;感染5例(2.1%), 住院时间≥4周者81例, 感染22例(27.2%),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 年龄≥60岁、Ⅲ类切口、切口长度≥10 cm、三联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4周是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

3 讨论

手术切口感染是普外科手术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往往会影响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 且延长住院时间。假如患者的感染发生蔓延, 最终影响到其脏器的功能, 那么就有可能会导致其多个器官发生衰竭, 进而引起死亡[3]。为了有效保证手术成功几率, 促进患者身体更快地康复, 医护人员必须要深入地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 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与控制。

作者研究发现手术切口感染率为8.49%, 年龄≥60岁者感染率18.3%, Ⅲ类切口感染率20.6%, 切口长度≥10 cm者感染率17.5%, 三联使用抗生素者感染率16.5%, 住院时间≥4周者感染率27.2%。结果显示, 年龄≥60岁、Ⅲ类切口、切口长度≥10 cm、三联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4周是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黄迪君等[4]研究发现3256例手术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为2.52%, 其高危因素包括有基础疾病、手术用时间>120 min、手术性质、住院时间>26 d及Ⅲ 类手术切口。陈建光[5]也认为年龄≥60岁、Ⅲ类切口、切口长度越长、三联抗生素使用、住院时间越长, 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就越高。孙义森等[6]回顾性分析了 1022例接受普外科手术患者的资料, 结果发现其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5.68%, 感染率的高低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的长短和手术切口类型有关。针对这些相关危险因素, 医护人员可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充分关注患者的生理变化, 术前进行全身检查, 调节营养及免疫力, 治疗严重的并发病;对手术器具及手术室周围环境进行严格消毒, 术中加强皮肤的保护, 尽可能减少切口长度, 防止术野内发生交叉感染, 术前预防性应用适量的抗生素 , 尽量减少多联抗生素的应用;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 增加切口换药频次, 及时更换敷料以保持伤口清洁, 减少病菌滋生;对患者合并疾病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 尽可能地缩短住院时间[6]。

综上所述, 普外科手术患者极易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现象, 这会对患者的身体恢复以及手术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而准确地分析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并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促进机体康复,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田娟, 杨春. 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3, 30(6):563-564.

[2] 王方杰. 普外科切口感染调查分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3, 5(4):66-67.

[3] 王积东, 童建明, 应佑华. 普外科患者手术感染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5(8):1840-1850.

[4] 黄迪君, 倪红红, 陆玲玲.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调查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24):6163-6167.

[5] 陈建光.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4, 32(5):649-650.

[6] 孙义森, 李梅, 孙巽华. 58 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9):99-100.

[收稿日期:2015-12-03]

猜你喜欢

普外科危险因素
精细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普外科胃肠减压术后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微信在小儿普外科护理单元管理中的应用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普外科手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时机及效果研究
围手术期护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具体运用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