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那鲁肽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2016-05-04潘虹杨廷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利拉鲁组间低血糖

潘虹 杨廷强

【摘要】 目的 分析和研究利那鲁肽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用组和联合组, 每组50例。单用组患者给予胰岛素治疗, 联合组患者给予胰岛素+利那鲁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敏感指数、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FBG、2 h PG、HbA1c、胰岛素敏感指数均有所改善, 且联合组改善幅度优于单用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BMI下降, 而单用组则略有升高,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低血糖发生率2.0%明显低于单用组10.0%,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那鲁肽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确切, 可减轻体质量, 改善血糖水平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控制低血糖风险的发生, 值得推广。

【关键词】 利那鲁肽;胰岛素;2型糖尿病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research clinical effect by liraglutide combined with insulin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into single group and combined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single group received insulin for treatment, and the combined group received insulin + liraglutide for treatment. Comparison was made on body mass index (BMI),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 PG),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and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improved FBG, 2 h PG, HbA1c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and the combined group had better improvement than the single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combined group had reduced BMI, while the single group had slightly increased BMI,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combined group had much lower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as 2.0% than 10.0% of the singl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liraglutide and insulin provides precise effect in treating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his method can improve blood glucose level, increase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control occurrence of hypoglycemia. It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Liraglutide; Insul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糖尿病发病因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带来代谢疾病, 出现高血糖症。糖尿病有两种类型, 分别为1型与2型, 其中2型高达糖尿病90%以上[1]。肥胖为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 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胰岛素抵抗, 单纯胰岛素治疗方案虽可控制血糖, 但容易带来体质量增加的副作用, 导致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重, 使得血糖控制难度加大。本研究分析了利那鲁肽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 研究的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1月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 所有患者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 均为肥胖型2型糖尿病。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单用组, 每组50例。单用组患者中男32例, 女18例;年龄最小35岁, 最大74岁, 平均年龄(53.43±8.31)岁;发病时间最短1年, 最长14年, 中位病程(9.62±2.87)年;BMI 23.24~38.21 kg/m2, 平均BMI(33.17±4.29)kg/m2。联合组患者中男34例, 女16例;年龄最小35岁, 最大74岁, 平均年龄(53.11±8.57)岁;发病时间最短2年, 最长15年, 中位病程(9.12±2.37)年;BMI 23.24~38.21 kg/m2, 平均BMI(33.18±4.51)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单用组患者给予胰岛素治疗, 单纯对胰岛素剂型和剂量进行调整, 不加用其他降糖药物。联合组患者给予胰岛素+利那鲁肽治疗, 第1周皮下注射利那鲁肽, 0.6 mg/d, 第2周剂量调整为1.2 mg/d。治疗期间所有患者以糖尿病标准运动方案和热卡饮食方案作为基础治疗[3]。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MI、FBG、2 h PG、HbA1c、胰岛素敏感指数、低血糖发生率。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FBG、2 h PG、HbA1c、胰岛素敏感指数均有所改善, 且联合组改善幅度优于单用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BMI下降, 而单用组则略有升高,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后联合组低血糖发生率2.0%(1/50)明显低于单用组10.0%(5/50),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病, 属于全身性、终生性疾病, 多数患者对疾病认知不深, 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4]。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患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 为胰岛素抵抗为主并伴随B细胞衰竭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患者多肥胖, 因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血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 但相对患者的高血糖而言, 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此类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 仅有轻度乏力、口渴, 常在明确诊断之前就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多可有效。另一部分患者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 临床上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或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治疗, 但长期治疗可导致患者体重增加, 加强胰岛素抵抗等现象, 不利于血糖水平长期维持[5]。

利那鲁肽为肠道激素, 属于新型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受体激动剂[6], 其通过葡萄糖依赖形式, 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 发挥改善B细胞功能和减轻体质量的作用[7, 8]。利那鲁肽将赖氨酸替代为精氨酸, 半衰期可长达13 h, 降糖效果高效持久, 其跟胰岛素联用, 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IS), 协同作用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有效减轻患者体重, 还可避免和减少单纯胰岛素治疗容易产生的低血糖反应。还有部分研究表明, 利那鲁肽也有降血脂和降压作用[9, 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联合组FBG、2 h PG、HbA1c、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幅度优于单用组, 且联合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用组, 与毛培军等[11]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 利那鲁肽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确切, 可减轻体质量, 改善血糖水平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控制低血糖,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锋, 陈刚, 李雪侠, 等.利那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山东医药, 2014, 54(4):44-46.

[2] 卞爱琳.胰高血糖素样肽1及其类似物的研究进展.医学综述, 2011, 17(8):1195-1197.

[3] 陈英, 詹晓蓉, 殷微微, 等.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高血糖素样受体激动剂.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 15(11):2195-2197.

[4] 班绎娟, 许樟荣.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 24(5):391-395.

[5] 骆天红. GLP-1受体激动剂与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比较.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2, 28(9):1-7.

[6] 胡春阳, 韩晟, 刘方, 等.利拉鲁肽与罗格列酮、格列美脲、艾塞那肽和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短期成本-效果比较.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 15(4):9-13.

[7] 赵学敏, 温秋婷. 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 meta 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 24(6):39-41.

[8] 苏娜, 魏春燕, 徐珽, 等.利拉鲁肽治疗超重和肥胖安全性的Meta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5, 31(2):104-111.

[9] 牛颜丽, 吴国富, 袁靖, 等.胰岛素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利拉鲁肽的临床疗效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1): 56-60.

[10] 路玉李, 肖建东, 耿建林, 等.利拉鲁肽与甘精胰岛素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比较.山东医药, 2015, 55(20): 63-64.

[11] 毛培军, 李桂玲, 黄倩, 等.利拉鲁肽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难治性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5, 21(16):1578-1581.

[收稿日期:2015-12-15]

猜你喜欢

利拉鲁组间低血糖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利拉鲁肽 降糖又护心
利用弹力带抗阻练习发展中学生力量素质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糖友,当心低血糖突袭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全球首种阻止老年痴呆症恶化的药物有望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