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男孩
2016-05-04薛涌
薛涌
男孩儿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从中国到美国,再到欧洲、日本,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已经持续了几十年的趋势:从幼儿园一直到研究院,女性的学业表现普遍超过男性。美国的大学,因为女性表现超出男性太多,导致男女不平衡,录取男生时竟要在分数上给予照顾。
难道男性智商低于女性?看考试成绩确实如此。不过,据说科学家们已经揭示出男性脑容量高于女性,在生理上不应该有劣势。在我看来,人类社会根深蒂固的性别文化,是造成目前这种阴盛阳衰的根本原因。
比如,大家都觉得:男孩儿往往大大咧咧、马马虎虎、自我中心、不听话。女孩子则认真细心、办事周到、善解人意,并且比较听从长者的劝告。我并非说所有男孩儿或女孩儿都是如此。这只不过是大家脑子里的印象或者成见。问题就出在这个成见上。按说,马马虎虎总不如认真细心好。可惜,一旦和性别角色结合,马马虎虎反而有了正当性:男孩子嘛!家长们说起自己的儿子这样的毛病时,表面上是抱怨、担心,其实话里话外透露出一丝骄傲。这就好像说儿子有男子气一样。成人的这种态度,立刻渗透到孩子们身上。对一个男孩儿,你越说他马马虎虎,他往往就越马马虎虎,好像马马虎虎才酷。这还怎么指望他改正这样的弱点?其他方面,如以自我为中心、不听长者教训等等,也如出一辙。总之,我们的文化为男孩儿塑造的性别角色,导致了他们的失败。
我的学生,什么程度的都有,有的快点,有的慢点,不好一概而论。但是,男孩儿和女孩儿的区别,大致还是看得出来的。我有两个程度比较低的女学生,学起来非常慢,开始时真不知道是基础差还是脑子笨。但是,这两个孩子居然坚韧地顶下来。我有时批评她们很凶,但都无怨无悔,老师要求什么,就使出吃奶的力气跟上。几个月下来,我自己都不相信:水平涨了一大截!她们开始看似很笨,但事实证明相当聪明,学得飞快!另外还有两三个程度高的女孩儿,英译中时不仅英文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中文也相当考究。遇到不懂或拿不准的地方,不管是多么细小,总能有针对性地提问。特别是有个十三岁的女孩儿,在文本和译文中另加注释,把自己的疑问都通过这些注释写清楚,便于老师回答。这么学,文章的起承转合、字里行间的微妙含义,自然都把握得十分精到。
男孩子则不同。其实我最好的学生还是个男孩儿,按说是个神童,英文在全国比赛中拿过奖。但他有个大毛病:我如果给他一篇文章,让他就不懂的地方提问,他总说没有问题、全懂了。于是我让他逐字逐句翻译,一翻译就露相了,很多似是而非的地方让我抓住。我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他自己也表示很无奈。差一点的学生就更头疼了。他们把英文翻译成中文时,估计那译文的许多地方他们自己都读不懂,但也都胡乱堆在那里。很多词汇和语法细节,根本不作处理,好像没有出现一样,只求大意过得去。有个学生,碰到一个长句没有搞懂,索性写了一句:“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不翻译了。
还有个男生,翻译一篇讲母象的文章。行文里突然出现了一个cow字。背单词出来的中国学生,一看就知道:母牛!其实大型哺乳动物的雌性都可以用这个词。这也是我不让学生背单词、但必须在阅读中勤查字典的原因。女孩子们往往都查,这个问题就自己解决了。几个男孩子则想也不想就写上“母牛”。我终于忍不住和这个男孩儿摊牌了:
“文章一直在讲母象,怎么突然成了母牛了。是孙悟空吗?这么不靠谱儿,为什么不自己查查字典?我渐渐看出你学习上的毛病:缺乏对细节的关注。这是很要命的毛病,如果不改的话,会一直拖累你。我这辈子见了这么多学生,周围朋友中聪明人也很多,都是名校的精英。这些人真就比别人聪明吗?仔细观察就知道:未必。但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注意细节。别人觉得无所谓的细节,他们则往往当作很大的问题来对待。不管是欣赏莫奈也好,听贝多芬也好,品味高的人,细节辨析得清清楚楚。那些没有感觉的粗人,不过就是看个画、听个调子而已。非常不同的演奏家弹贝多芬的同一个奏鸣曲,他们都听不出区别来。对细节的关注,决定人的智能、感性的高低。这个习惯一定要注意。别觉得男孩子就可以马虎一点。”
欣赏文学、艺术,我们都不希望做个目无细节、没有品味的人。其实在学术上何尝不是如此。所谓大师,往往是那些能在别人不以为然的细节上别开生面的人。然而,我们文化中的性别角色,则鼓励男孩子们拿着低素质当高素质来炫耀。他们甚至会觉得细心的女孩儿琐碎、小心眼、没有高瞻远瞩干大事情的气魄。也难怪,眼高手低的现象,在男孩子中最普遍。大大咧咧成了习惯,做人的风格问题就成为智商问题。学语言是特别明显的例子:细节不注意,文字中的微言大义就更体会不出来,最终感觉和理解力都越来越迟钝,学了半天什么都学不会。
许多男孩子接受了成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暗示,于是自己还一无所成,就想当然地认为女孩子读书虽好,日后打天下的还是男孩。错矣!虽然社会上对女性的歧视还很严重,但在纽约、波士顿等先进都市,在未婚的年轻人中,女性收入已经超过男性。女性在职场输给男性,是自己要回家结婚生子、退出竞争的时候。那些不要孩子的,照样能把男同事拼下去。日后这样的趋势,随着女性学业表现的不断上升和性别歧视的消减会愈演愈烈。
一个人什么事还没有干、在学校的功课上事事不如人,心里却藏着一股舍我其谁的豪迈,毫无道理地飘飘然。这样的人格,能不失败吗?
醒醒吧,男孩儿!
(摘自《新闻晨报》 图/黄煜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