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中国模式 实现国企涅槃

2016-05-04冯娜

经济 2016年10期
关键词:国资国资委市场经济

冯娜

国资改革历经35年的风雨,终于从“摸着石头过河”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道路”,但路漫漫其修远兮,改革的继续推进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障碍,是按原来的轨迹攻坚克难?还是绕道采取西方的改革方式,这是摆在所有心系改革之士面前的难题。所幸,近来读到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刘纪鹏教授的新著《凤凰涅槃——刘纪鹏论国资改革》,书中将国资改革35年的历程铺开,依照正确的改革方法论,搭建起完整的国资改革的“中国模式”。真可谓醍醐灌顶,引人深思。

创新中国模式势在必行

作为实践派学者,作者亲历了中国国资改革的完整历程,通过对改革的回顾和风险分析,以及对苏联“休克疗法”教训的吸取,总结了中国国资改革正确的方法论:第一是渐变稳定,摸着石头过河,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推进国有资本跟市场经济对接的过程中,要摸着石头过河,走前所未有的创新之路;第二是要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正确改革顺序;第三是尊重国情,批判借鉴国际的经验和规范;第四是内部主体主导改革和创新。上述方法论从根本上反驳了试图对国企全盘私有化的主张,指出国资改革不是简单地模仿西方两百年前的老路和俄罗斯私有化失败的过程,机械地把国有独资变成私人独资只是一种无知和倒退。中国的国资改革只能从中国国情出发,把国有资本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创新出中国模式。

在此基础上,作者创新性地勾勒出中国模式的国有资本特征。首先,书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公司战胜独资,法人所有取代自然人所有,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自改革以来,国企一直朝着现代股份制的正确方向迈进并获公认成就。因而下一步,要继续以现代公司法人制度为方向,在保持强有力国有资本背景下,通过规划和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资本产权制度和监管制度,借助资本市场和公众公司的途径,走出一条法人所有权现代大公司之路,创造出比西方更强大的生产力,取得能和海外跨国大公司竞争的核心力。而这一宏观市场运行机制下微观载体的构造即形成了中国模式的主要经济特征。

剑指监管体制攻克重重阻力

通过改革方法论的总结和中国模式的提出,作者为全书的论述定下了基调。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与国企改革22号文《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改革大方向不谋而合。不过,虽然22号文在改革发展方向层面再次明确了中国模式的道路,但在具体制度架构、管理模式的选择上仍存在漏洞与缺憾,需要进一步明确与构建。而此书恰恰弥补了这一空白,在国资委与国资监管体系构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管理 、混合所有制与企业重组及国有资本法律与基础管理这4个微观操作层面上给出了具体的论述,为新一轮国企改革提供了创新的思路。

而其中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指出当前国资改革最主要的矛盾即未来改革的切入点在政府体制层面,可谓切中时弊、直击要害。要看到,尽管前三十年的改革获得了重大的成功,但这充其量仅是阶段性的成功。近年来国企改革的速度大大降缓,并没有沿着原来大规模推进股份制改革的方向推进,而这背后最主要的阻力源于中国政府职能改革的停滞。未来中国在通过政府职能转换这一关上,风险呈加大的趋势。若不能继续推进改革,只会导致改革主导权的丧失,令多年改革发展的成果毁于一旦。

具体而言,由于公有制这一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作者提出政府天然具有间接管理所有市场主体的“裁判员”和直接管理国有资产的“教练员”两重身份。随着国企改革从经营层面向所有者层面的深化,需不断完善和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出资人体制。这一过程中就必须厘清市场经济中“裁判员”和“教练员”的关系,以及国资委和财政部两个“教练员”的职能分配。然而,自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来,尽管成绩斐然,但其运行轨迹并未沿着搭建公有制和市场经济桥梁的初衷前行。究其根源,在于国资委对于直接当100多家央企出资人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东的情结过重,顾此失彼,忽视了全国国有资本统一监管者职责,导致在国资监管体制上呈现“九龙治水”的多头管理局面,直接影响改革进程。因而,作者指出,未来要加大国资监管体制的改革,在22号文提出了国有企业的科学分类的基础上,采取将公益性企业由财政部监管、经营性国企由国资委监管的分类管理模式。而形成这一模式的方式即是通过构建独一无二的国资委体系——国资委和若干个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将监管职责和出资人职能分离,实现经营性国有资本的统一监管。

全书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的睿智与远见,融入了作者对改革的热情和信心。作为一名关心国资改革的中国人,钦佩于作者对改革的深刻见解,折服于作者在行文上的生动笔触,并被书中激荡的情感与思想的火花深深感动,仿若身临历史潮流之中,看到了中国国资改革的过去与前程,看到了中国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改革中浴火涅槃重生,振翅腾飞!

猜你喜欢

国资国资委市场经济
国资委:国企央企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布局力度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省委宣讲团走进国资系统
市场经济
特定问题调查:向国资“亮剑”
沈阳国资国企改革对策建议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上海国资:重组与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