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举措!我国造船业破冰有望
2016-05-04吕龙德
吕龙德
李克强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虽然对造船业直接论述不多,但许多重大举措都跟船企有关,并释放出深层利好。造船界对此很受鼓舞,认为这些新举措顺应了趋势,极具针对性、可行性和现实性,将为备受寒冬煎熬的造船业注入“强心针”。中国造船业破冰快速发展或由此拉开帷幕。
重申“一带一路”促国际产能合作大发展
“一带一路”作为一项重要战略来再次强调,凸显了国家的重视和力度。《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打造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此举显然助力国际产能合作,扩增市场需求。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推动跨国航运和港口吞吐,还较大地刺激造船和海工装备市场需求。这正如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兼行长李若谷说:“‘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国际产能合作的难得机遇,船企可以将产能转移到急需提升装备制造业能力的国家,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优势产能‘走出去,实现产能合作和互利共赢。”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国完成了“一带一路”的规划设计,发布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并与30多个国家签订了共建谅解备忘录。产能合作进行得相当顺利,优势装备和产能正在加快出海。国家从战略层面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扩增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开放”理念的具体实践。船企应朝着广义的海洋运输、海洋安全、海洋科考、执法船和海洋工程装备方向拓展,以“一带一路”的实施为契机,找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契合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合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产能“走出去”的步伐,全力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不仅要实现“中国制造”走出去,而且要最终实现“中国创造”、“中国标准”走出去。
政策倾斜掀造船创新热
两会首次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从政策上予以扶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提高实体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税收优惠政策。”《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也要求到2020年步入世界造船强国行列,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自主设计建造装备国际市场份额分别达35%和40%。在此引领下,我国造船业必将掀起波澜壮阔的创新潮流。
目前,我国船企普遍存在高端产品竞争力不强、创新驱动不足、创新模式属追随型而非引领型等软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比较少。为此,我国造船业应重视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从“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变,突破制约船舶工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构建系统高效的创新体系。江南造船总工程师胡可一建议船企对标日韩,加强产品创新和流程革新,特别要聚焦优秀节能环保船型、高技术复杂船型的研发创新,在某一细分船型领域做“精”做“专”。值得强调的是,与国有船企相比,民营船企在申报科研项目方面难度较大,国家对其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应予以更多重视和支持。随着船舶业创新的深入开展,相信相应的后续政策或许会更多推出。
“工匠精神”是今年两会的一大热词。概括地说,“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专注、专业和敬业,目标是打造行业最优质的产品。造船业应该学习瑞士表的工匠态度,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用心制造。造船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征,“工匠精神”不可或缺。中船重工原总经理、党组书记李长印认为,船企的关键岗位必须具备优秀的带头人,并将“匠气”融入到生产的每个环节。采访中,广东省航运科学研究所助理工程师肖克辉也说,弘扬“工匠精神”要与重视细节和严格执行标准相结合,要敢于一头扎下去潜心钻研,长时间积累提升。
化解过剩产能构建良性市场
近年来,我国造船业一直在低迷和风雨中徘徊,而产能过剩又在进一步激化矛盾。全球造船产能目前需求只有1亿载重吨左右,而实际产能达2亿载重吨。据统计,2015年,我国造船产能的利用率仅为64.9%,远低于75%的产能过剩点。我国造船产能表现为一方面中低端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高端产能、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建造能力严重不足。由此可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不仅可以优化船舶产业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也是构建国内良性船市、规避恶性竞争的必要措施。我国举全力“去产能去库存”,无疑为重塑造船业春天传递了积极信号。
当前,我国造船业去产能的速度有点慢,严重阻碍了行业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在控增总量的前提下处理好“去与补”的关系,做好造船新旧动能转换。胡可一总工程师表示,应压减创新能力弱、工艺落后、能耗大、效率低的造船低端产能,对其实行关停并转。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大成则建议,我国要补齐海洋工程装备及液化天然气(LNG)船、豪华邮轮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短板。中船重工七二五研究所所长马玉璞更直接地说,去产能、去库存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实现供给高质量。这说明去产能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从结构、技术、质量上实现 “质变”的飞跃。另外,实施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提升产业集中度,让“僵尸”企业、落后产能消逝,也很必要。航运业在这方面就取得了较大突破,如中远集团和中国海运集团、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的重组整合就是典型案例。
最近,广东省印发了《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要求到2018年,造船总能力将控制在800万载重吨以内。这显示了广东造船业去产能的决心和快人一步。
减免税负缓解船企压力
对于企业来说,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永远都是生存法则,虽然各有侧重,但归根结底无非是降低生产、管理、渠道等方面成本。广新海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办公室主管艾伦说,船企的降成本主要还在设计环节上,因为设计的误差对造价影响非常大。其实,两会要求企业降本增效只是弘扬一种经营理念,许多企业也一直在探索创新方法,而更直接更直观的大红包则是今年通过营改增减轻企业税负5000多亿元。endprint
《政府工作报告》承诺“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紧接着李克强总理在3月1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此拍板。此举对长期身处市场低点而举步维艰的船企无异于一场“及时雨”,为船企减轻税费负担的同时可快速下降经营成本,提高资金流运转能力。这正如李克强总理强调,减税相当于“放水养鱼”,让大多数企业受惠,最后实现“爆发式”增长。此外,此次营改增方案还增设了一些优惠条款。如:在将企业购进机器设备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的基础上,允许将新增不动产纳入抵扣范围;新增试点行业的原有营业税优惠政策原则上延续,对特定行业采取过渡性措施,对服务出口实行零税率或免税政策等。于船企而言,这些措施既体现了国家在金融政策上的支持,又展示了国家帮助船企卸压让惠的发展决心。业界称,此举对中小型民营船企尤其重要,具有激活作用。
加速国企改革实现发展壮大
国企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政府工作报告》对此进行了详细部署。纵观国企改革举措,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兼并重组无疑是最大亮点。
混合所有制特别是员工持股计划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所有者与劳动者的利益共享机制,可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和建立激励约束机制。2015年,中船重工利用风帆股份重大资产重组的机会开始探索军工科研院所改制和员工持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要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船企首先要厘清以下认识:一是明确混改的目的是吸引社会资本促进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融合发展,推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二是有辨别地让有实力、有信用的社会机构参与混改;三是依法依规进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好员工的利益。国有船企机制不够活已是不争事实,而推行混合所有制则是绝佳的弥补。南通中远川崎之所以长盛不衰,就完全得益于混合所有制。
兼并重组是国企改革的另一个主攻方向,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加快进行。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介绍,国资委管理的央企已从112家减少到106家。伴随后续政策的推进,我国船企兼并重组的步伐必然加快,而最终的结果不是强并弱,就是强强联合。中海散货运输有限公司一人士表示,创新发展的必然是符合新兴领域、有优势有潜力的企业,重组整合的必然是技术、模式和资源上有合作可能的企业,而清理关闭的必然是毫无发展前途的“僵尸、半僵尸”企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今年两会是站在“十二五”收官和“十三五”开局关口上的一次重要盛会。面对一系列利好举措和机遇,只要把握好政策,主动融入国家新战略,我国造船业就一定会迎来生机盎然的春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