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住记忆
——马明先生其人其画

2016-05-04马宏明

藏天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马明西画画作

文/马宏明

留住记忆
——马明先生其人其画

文/马宏明

LIUZHUJIYI

严格意义上说,今日贵阳应是一座新兴的移民城市。这里的居民多来自五湖四海、大江南北。更早的不说,以新中国成立后的“三线建设”为例,出于时局的需要,一大批军工企业内迁到贵州大山深处。从此,这些企业的人,因革命工作也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当然其中有不少单身者)。

据家父告知,当年他从天津来贵阳,一下火车便傻了眼,他们从繁华都市来到偏僻荒凉之乡,现实与心里的巨大落差简直无法接受。好在他们有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与赤胆忠心,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来到革命最需要的地方。

他们在此开始了新生活,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习惯,逐渐从外乡人转变成本地人。“且把他乡作故乡”,“三线人”在荒芜的土地上建厂、建房,在此恋爱结婚、娶妻生子,其后辈们便生活学习成长在这由父母所建的“三线”之地。因条件所限,生产车间与生活宿舍都异常简陋,车间称为“干打磊”,宿舍大多被称为“筒子楼”,但无论如何,这些“三线后生”自幼生于斯、长于斯,这里是他们的家园,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他们记忆深处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痕。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新技术的冲击,这其中的许多厂舍被闲置、被废弃。但曾经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对这里的情感却总是念念不忘。诗人作家用文字记录下了那段生活,画家则用笔留下了昔日景观,马明便是这样一位记住乡愁、留下记忆的油画家。

对绘画题材的选择,可见作者的所思所想,观者可从画中与画家一起回到往事,勾起回忆。马明的作品中,具有特别的审美与社会心理的双重品质,这种审美既是他记录自己的生存境遇的视觉传达,也是他投射到自己理想里夹杂的一种内心的幻想。本来,今天的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的集中反映,也是色彩丰富而绚丽多彩的时代绘画,这种艺术本来就是超前的。在这个崇尚经验的直接性和图像平面化的时代,他的作品更能理性地记录这一时期的特立独行。

马明的意识里,那种强烈人性的意识和超验色彩过程,有特别的意义。他近年来创作绘制的“大三线”系列组画,便深入骨髓地体现了“三线情结”。他笔下的一草一物,都源于他曾生活过的三线。从画中不难看出,三线在马明心灵深处所留下的烙印。

大三线系列之有烟囱的风景,尺寸:160X140,年代:2012年

大凡从事绘画者皆知,画家只有描绘他熟悉的人与景,画作才会生动,也才能触及灵魂深处,挖掘思想根源,也才会引起共鸣与掌声。马明的三线题材油画,从整体到局部,从物件到房舍,从门梁到电线,从桌椅到标语,可以说描绘了三线厂矿环境的方方面面、旮旮角角,有大格局,复具小观照。

画贵摄情。从作品中,可见马明是用情作画,兴之所至,情注笔端。仔细品读他的画作,所表现的是昨日情愫,是昔日梦境,是对场景的复述与还原,按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梦是欲望的满足,梦是题材与来源,是事实的经历和精神,是浓缩是移植和组装。马明的画作,将人们带回到三线建设年代,带回到许多人所经历过的如烟往事,从画家所营造出的氛围中,勾起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的回忆与梦境,同时告诉未曾经历过的人们,曾有那么一个特殊的“三线”。

迁,尺寸:180X160cm,年代:2010年

《大三线——梦回》通过描绘废弃厂房前的丛生杂草,映衬着墙沿上斑驳模糊、依稀可见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标语,厂房上,夸张放大的立鸟,似乎只能在梦中可见。我想,这种场景的描绘,代表了画家本人孤独的守望,其寓意不言而喻。《一车间对面》的整体场景,反映的是厂矿整体搬迁后,曾经人来人往、热火朝天的场景已不再,透出死一般的寂静与冷清。《大食堂》、《俱乐部与灯光球场》,就标题看,此两处都应是人影簇动、熙熙攘攘的场所,而今却空无一人,可谓人去楼空,剩下的只有凋零残败。“衰草草枯竭,曾为歌舞场”,这些往昔“抓革命,促生产,备战备荒为人民”的繁忙之地,已随着社会进步生产力的转型而被遗忘。

这里曾是画家父辈们生产战斗过的地方,也是他儿时嬉戏玩耍的游乐场,这里曾留下他们的汗和泪、喜与悲,而这一切,已随时代的变迁而不复存在。《旧罐子》通过表现粗糙的墙体,冰冷的铁架,锈迹斑斑的水管水阀,来唤起心中的那份曾经与无奈。《暖阳》、《椅子》、《收音机》等,系马明三线系列室内场景之中的作品,陈旧简陋而又熟悉的物件,可窥岁月之痕留在作者心中的烙印,反映出那个时期人们的清贫与无奈。《椅子》画的是一张孤零零的藤椅,留下的想象空间是,主人或许刚刚外出,或许离去很久,或许将其遗留于此,永远不再归来。《暖阳》可见阳光照射的室内,陈旧与过时的陈设,可想见主人沧桑的经历,生活的艰辛,但正是这些过往的、曾经的东西,勾起了几代人的记忆。《收音机》是三线时期为数不多的家用电器,与单车、手表、缝纫机一起称为“三转一响”,当时有了这些便算是“相当富有”了。画家通过对这些老物件的描绘,将人们带回到那个时代,可谓小中见大,给人启示。

青花系列之鸡冠花之三,尺寸:50X60cm,年代:2009年

青花系列之盘盘鱼,尺寸:50X60cm,年代2007年

青花系列之荷之七,尺寸:50X60cm,年代:2010年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进步,“大三线”成为历史是必然,这些陈旧的屋舍,也将随着时代的时过境迁而消失,也许他日,我们的后辈只能在画家的作品中,才能领略到昔日的旧景,才能体会和感受到前辈们的三线生活、三线精神。

今天看马明的作品,还是保持了他的那种黑白而凝重的风格。但很显然,他的基调是热情和达观的。对过去的追忆,成了他的创作主题,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极强的心里色彩,这些作品很容易让那些上年纪的人联想到他们曾经的年代,通过那个时代的某些心里经验和视觉记忆的再造,来表达着自己另外的文化反思。

马明是贵州省的青年油画家,毕业于贵大艺术学院,在校读书七年,期间曾得到蒲国昌、刘晓、蒲菱等艺坛名家的指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后任中学教师,因其卓越的绘画天赋,不俗的艺术成就,被当时的贵州省美协主席、著名画家谌宏微发现,向有关方面极力举荐,逐调至贵阳画院,从事专业绘画。

《墙系列之三》50X40cm 2010年

《山水之四》160X140cm 2009年

马明是一位在绘画上极为理性的画家,他笔下没有光怪陆离、激情湍急及故弄玄虚,他以极强的绘画功力博取西画中的经典,靠勤奋,靠思索,靠领悟,揉众家之所长,为我所用。

对于西画我虽爱好,但一直站在门外,不过我的理解,无论国画、西画,虽要表达出各民族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各异,但对艺术美的追求是一致的。从技的方面看,因工具的不同,处理手法和表现形式的差异,国画中有细腻写实的工笔,也有高度概括、磅礴大气的写意,画中强调的是诗境与意象,注重以书法用笔为主。而西画,有逼真具象的超现实主义,也有印象派与抽象画派,而西画更多讲究空间透视、体积明暗、光影色彩,马明从素描到色彩,从写生到临摹,都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马明对油画的表现手法,应用自如,驾轻就熟。仔细观其佳制,感到其中既有西画的技巧,复具国画的元素;既有传统的影子,复有当代的性情。他绘制的房屋马路是具象的,而远山近洼则是抽象的,远处山水的体积感与层叠感看去略如国画中的皴擦点染,但他所绘毕竟是油画,从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明暗虚实、收放松紧都带有强烈的西画应必备的笔触律动与新颖技法。

油画的色彩使用,是画作的重要构成要件,面对色彩的应用取舍,则是画家创作心态、创作意图的外在表现,马明的作品多以灰色为主基调,灰色是介乎黑白之间的冷色调,表现出梦幻与沉静、朴素与厚重,这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神秘之色,比之晦暗的黑色它呈现出悠远雅淡之美,比之纯粹单一的白色,则展现出变化与空灵,马明恰如其分地把握了灰色调,其画面具有安谧宁静,阴暝空阔,远离喧嚣之美,更反映出见素抱朴的朴素之美,从这种色相所构成的废旧厂房、老物件、旧居宿舍的陈旧感、凋敝态中,可见三线人回忆中那淡淡的忧伤。

马明君多年来醉心绘事的同时,还带了不少学生,他在教学上,强调基础与感觉并举,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生频频在各种展事中入选获奖。马明做人做事都极尽全力,平实而不张扬,待人和气宽宥,相信他秉持此道,定然成就辉煌,前途无量。

责任编辑 苏 丹

猜你喜欢

马明西画画作
《曲线运动》教学设计
学生画作欣赏
中国艺术陶瓷创作应坚持民族化的方向
如何有效进行高中美术的教学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新疆早期西画发端概述
培养中学生对国画拥有“审美”的眼睛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
邻居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