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2016-05-04郅学霞
郅学霞
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郅学霞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浪进一步发展,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过后,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正在大规模进行。在新一轮的产业转移背景下,如何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
一、引言
(一)产业转移的概念
产业转移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伴随着产业转移的实践而发展。陈建军认为产业转移是因为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了变化,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过程。[1]
(二)全球产业转移的历程
二战后伴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全球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总体上趋势是,由发达国家向欠发达的国家转移,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进行转移。
20世纪50年代发生了第一次产业转移,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向日本、德国等国家转移传统工业。美国将其国内的传统产业转移到日本和西德,以便集中力量发展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产业转移,日本和德国大大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20世纪60至70年代发生了第二次产业转移,这时,日本和西德将不适合本国发展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转向亚洲“四小龙”及拉美的一些国家,本国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此东亚和拉美的一些国家在本次产业转移中,牢牢抓住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的发展机会,逐步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2]
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第三次产业转移,此时发达经济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附加值比较低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海外。同时,一些亚洲新兴经济体在继续承接发达经济体转移出来的高科技产业,把附加值低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二、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
(一)产业转移的背景及特点
1.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的背景
2007年金融危机是该次产业转移的大背景,此次金融危机对发达经济体的经济造成重创,同时,世界经济格局也正在发生悄然变化。为挽救经济,美国、欧洲等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制造业复兴”等计划,以吸引产业回流。
2.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特点
(1)转移的动力不同。经济全球化下生产分工的变化是前三次产业转移的动力,企业是以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的,为了占有全球市场,将低端制造业转移到劳动力廉价的新兴发展中国家。而当前的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是一种被动转移行为,是企业为了谋求自身发展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因为近年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飞速上升,导致了企业利润的大幅下降。
(2)转移的方向不同。前三次的产业转移是单方向的,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是双向的:一方面,由中国沿海向周边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更加低廉的国家或者中国中西部转移;另一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相当一部分的高端制造业向本土转移,进行重新回归。
(二)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的原因
1.制造业回流有利于恢复经济增长
吸引制造业回流对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来说,是重新恢复经济增长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国际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巨大打击,危机使得美国意识到只有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才能将美国带回可持续的增长路径,原来依靠金融创新的虚拟经济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2.资源与成本变化也是催生产业转移的重要动力
第三次全球产业转移之后,原来产业转移接受国的经济条件开始发生变化,各项成本上升,已经不再适合接受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因此,成本更为低廉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开始承接新一轮全球产业的转移。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上涨趋势在近些年有所放缓,技术生产率较高,这也吸引了一些产业向发达国家的回流。
三、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在中国
(一)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在中国的表现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的土地成本和以前相比大幅度上升。成本增加、产业结构升级这一系列要素的变化,导致了中国沿海地区大量制造业企业正在向西部地区以及周边缅甸、越南等要素成本更为低廉的国家转移[3],参与着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的浪潮。通过产业的转移,东部沿海地区可以寻求更为突出的比较优势,从而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
(二)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会促进我国国内产业的升级
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通过产业转移可以为国内重点产业的发展腾出空间,同时也可以为东部沿海地区承接新的产业提供机遇;其次,中西部地区通过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可以增强其生产的潜力,改变中西部地区落后的生产方式,实现产业规模效应,并且可以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2.导致我国面临着产业空心化的危险
长期以来,国外企业对核心制造技术进行垄断,削弱了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能拥有面向世界的品牌和掌握核心的生产技术。没有企业的自主创新,就没有经济的长足发展,为此我国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收到了严重的制约。
3.加剧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依赖
产业转移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发展,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都承担着自己的角色,越来越多的产品成为多国合作生产的结果。在产业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依赖于国际市场,对外贸易依存度持续上升,产业的转移加剧了我国对世界各国的经济依赖性。
(三)中国应如何应对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
1.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我国的制造业主要是代工企业,严重缺乏核心技术。为此,我国的产业需要建立起企业主导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培育位居世界前列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要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转移,把引进高端技术和打造中国自主品牌结合起来。自主创新是中国制造业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是我国经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出路。
2.加强高端制造业发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我国必须紧跟世界潮流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缩小与发达工业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企业的产业附加值。此外,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密切关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动态,完善人才资源分配体制,集中力量对关键共性技术进行突破,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4]
3.积极做好我国国内产业转移工作
中西部地区各级政府要依据本地区的发展环境和资源优势,切勿一哄而上,要避免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把承接来的产业作为自己经济的增长点。要鼓励创新,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能让融资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瓶颈。(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建军.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动力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8):37-44.
[2]熊爱宗.制造业回流:产业转移的新动向[N].中国财经报,2013-05-09(第008版).
[3]向碧华.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1.
[4]艾尔顿.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的中国产业升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
作者简介:郅学霞(1989-),女,汉族,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人,研究生在读,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