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简述
2016-05-04唐哲
唐 哲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简述
唐哲
摘要: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企业社会责任也在不断的变化着,所以其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等特点。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含义特征。到了20世纪初期,由于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企业这一社会单元成了推动经济迅猛发展的最大推手,一方面其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伴随着这种发展也导致了负面的效应。企业一味的追求自身经济利益受到了人们的挑战。本文以企业社会责任的产生、发展演变进程为主线,简述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观念,以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简述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违背社会利益的问题,其行为受到了消费者的质疑。诸如三鹿奶粉等产品质量和生态破坏方面等关系到人们切身利益的事件出现,不仅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同时也把涉事企业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这些频频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生产安全问题、员工工作条件状况恶劣等等这些无不在说明企业忽视社会责任的弊端。但这也使得我国公众整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得到普遍提高,企业一味的、盲目的追求自身经济利益受到了人们的挑战。
二、企业社会责任源起与演变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的思想从无到有,经过不断的努力,其也在丰富中得到强化。现代意义的企业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方面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当时的社会责任只是企业所有者的个体行为,并不是代表企业的整体行为而存在。早在《国富论》之前,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就意在对企业应当承担相应社会责任进行说明,并指出企业不能一味的追求利润,自身与其他反面的利益应当结合起来,这也是企业社会这一思想的起点。
企业社会责任思想为什么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形成,有其特殊性,主要是与当时美国的经济与工业发展阶段相联系。随着企业经济规模的扩大,在社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相应的社会对企业的要求也在增多:企业不仅仅关注于自身的进步与发展,还应当关注社会问题,并提供措施来改善社会水平。1916年,美国学者克拉克在《改变中的经济责任的基础》中所倡导的“有责任感的经济”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土壤。1924年,谢尔顿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同道德联系起来;企业社会责任应把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求联系起来,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应该考虑社区的利益。谢尔顿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然而,无论是实务界还是理论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还是默默无闻的存在着。古典经济学的“股东利益最大化”仍是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对于利益追求仍是其经营活动的唯一目标。
(一)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两次论战
1.贝利——多德:公司管理者应该对谁负责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管理者在执行经营决策权的时候对谁负责,这就产生了不同的观点。
贝利——多德论战始于贝利教授发表的一篇文章。1931年,贝利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的《作为信托权力的公司权力》一文中指出:股东委托管理者进行管理,其只是受托人,股东仍然至高无上。相对于其他对公司有利益诉求的人来说,股东利益仍然高于他们的利益。企业只有对于利益的追求,才可以保证其生存下去。而作为对贝利的回应,哈佛大学教授多德在《企业管理者是谁的受托人》中提出了与贝利截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企业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对利润的追求,股东的利益并不是至高无上的。无论是法律还是公众都会迫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顾及他人的利益。
2.贝利——曼恩:企业是否应当承担社会责任
有意思的是,到20世纪50年代,贝利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变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积极倡导者。曼恩的观点相对比较偏激,与贝利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人产生比较激烈的论争也是自然的事情了、对于当时与多德争论时期的观点,贝利进行了反思:当初为什么会反对企业社会责任是因为担心作为股东利益的受托人,企业的管理者并不能胜任企业的利益分配者的角色,但后来企业的发展则验证了多德观点的正确性。曼恩对此批评认为,贝利从没有考虑管理者成为具体执行分配企业财富职能的最优人的原因。曼恩坚信,企业如果在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上从事各种不是追求利润的活动,势必会影响企业出售产品这一经济行为,从而对企业的生存产生重大影响。在这之后,曼恩的思想也产生了转变,但只是选择有条件的接受企业社会责任。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进步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正是提出是在1953年鲍恩的《商人的社会责任》中,他将商人的社会责任定义为商人具有按照社会目标和价值观去确定政策、做出决策和采取行动的义务。正是由于这个含义,卡罗尔将鲍恩称为“企业社会责任之父”。在鲍恩正是提出企业社会责任之后,不少学者在其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和完善了企业社会责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戴维斯。他指出商人的社会责任是商人出于非直接经济性和技术性的目的而实施的有利于社会的决策和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戴维斯原则(社会责任刚性原则)。
由于拒绝企业单纯的进行追逐经济利益,企业社会责任出现以后,成为了改变人们对于管理者只是股东受托人的思想认识,并挑战着传统的企业理论,同时也动摇了“利润最大化原则”这一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根基。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思想遭到来自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者的严厉批评,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弗里德曼。这些观点主要在其《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增加其利润》一文得以体现。他认为企业只是虚拟人格,并不具有自然人的属性,相应的也不应该承担责任;股东委托管理者为其谋取利益,管理者不应当利用这份委托去做不利于为股东获取利益的行为;相比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其承担社会责任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利润;企业与各种利益相关者在自由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契约所确定的利益关系,而履行社会责任势必会扰乱这种既有的关系,从而造成秩序混乱。
相应的,支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学者也有很多,如罗宾斯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的对于社会的长远利益,而这远远高于法律和企业经济职能的要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作为社会的一种器官,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企业与社会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企业应当对社会利益有所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1970年,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CED)《新企业社会政策基本原理》中提出了一个“社会与企业经济利益”新范式,并指出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论会持续下去,除非企业的股东可以完全接受企业社会责任。1979年,卡罗尔在管理学评论发表《企业社会绩效的三维概念模型》一文,指出了构成企业社会绩效的三维空间:企业社会回应、社会问题管理以及企业社会责任。而从企业考虑的先后次序以及重要性而言,卡罗尔认为这是“金字塔结构。
在企业的所有权的配置问题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一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另一个是股东利益至上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前,股东至上理论占据着企业管理领域的核心。在那之后,出现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冲击了股东至上的权威位置,这也促进了企业管理方式的改变。
斯坦福研究所所做出的定义是目前可以找到的对于利益相关者做出的最早定义:那些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组织将不复存在的群体”。弗里曼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一个组织里的相关利益者是可以影响到组织目标的实现或受其实现影响的群体或者个人。这个定义将影响企业实现目标和企业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行为影响的群体与个体都当做利益相关者,从而是利益相关者的范围得到了很大的扩展。
三、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
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具体执行方面,西方社会责任都比我国领先了一大截,尽管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其整体上看仍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诸多的问题。
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比淡薄,其社会责任水平也处在比较低的位置。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国家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被大大削弱。种种这些都需要企业、社会与政府的三方联动,并且加以重视,不断提高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认知,守好经济底线、环境底线、社会底线。
随着改革开放下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我国的学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也重视起来。袁家方(1990)从消费者、环境保护以及自然资源能几方面阐述与分析企业的社会责任,为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奠定了基础。卢代富(2002)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承担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服务。
四、结论
对于以往的学者的观点进行总结发现绝大多数都认为企业在社会责任上应该有所作为,并且企业作为盈利性组织,应该在一定的游戏规则中运营,把自身利益与其他相关方利益结合起来。以往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促进了其巨大的突破与发展,挣开了股东利益至上的束缚,将企业社会责任同利益相关者利益理论的结合,则为企业社会责任更上一层楼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对企业社会责任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的主流理论体系以及我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很多都是借鉴国外的成果,没有与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相链接,缺乏创新。这也为以后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发展指明了方向,以期更好的指导企业的实践,促进社会的长足进步。(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袁家方.企业社会责任[M].海洋出版社,1990:15-20.
[2]李辉,刘凤军.消费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表征与理论进展[J].科学决策,2014(02):78-94.
[3]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基于经济学和法学的视野[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4]]马自驹.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满意度模型研究[D].江苏:江苏科技大学,2012.
[5]孟繁富.消费者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山东大学,2012.
[6]刘勇.企业社会责任:思想起源、内涵归结与外延界定[J].现代经济信息,2011.
[7]徐二明,奚艳燕.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管理学家,2011.
[8]肖功为,曾海燕.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培育[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作者简介:唐哲(1990-),男,蒙古族,现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2014级企业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品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