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农村地区医疗状况改革的探讨
2016-05-04杨正林
杨正林
对我国农村地区医疗状况改革的探讨
杨正林
摘要:本文作者依据支农服务活动在农村地区的所见所闻,对农村医疗现况作简要分析,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作简要阐述,据此基础对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寄望能有力推进农村地区医疗卫生环境的改善,增进全民健康生活,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关键词:农村医疗;卫生环境;整改措施
一、农村医疗卫生情况现状
我国农村地区分布面积广,人口基数大,发展情况良莠不齐,医疗卫生基础条件差,医疗卫生资源短缺,人们对医疗卫生认识不足,特别是在一些边远穷地区表现更为明显。据有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我国农村地区人均医疗卫生资源只占到全国水平的19.2%—23.1%之间,城乡差距巨大。参考2015年相关数据,我国城镇人均医疗卫生费用的支出是农民人均医疗卫生总费用支出的1.594倍,分别约为1601.4和985.1。可见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仍旧和城镇医疗卫生资源有较大差距,急需加大投入力度。
医疗费用上涨速度过快,远高于国民经济收入增长的速度,跟据人社部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5)》数据显示,当年我国人居医疗费用增长率为15.2%,而当年GDP的增长率不足7%。随着近年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地区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放缓,导致个人支付能力严重不足。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常年使用化肥和农药,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对人身体健康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有的地方成为著名的“癌症村”、“肺痨村”等等,医疗卫生支出与收入出现巨大反差,因病至穷或者因病返穷现象令人心痛。
随着现代农民对各种信息了解的增多和各种对医院治病状况的误听误信,甚至于有的农村人在生病之后不愿意选择上医院治病,而是在家拖的状况。在农村流行一种观点,小病基本不提,稍微严重一点病症靠拖,大病来了无力应对,多数不选择治疗。
二、问题分析
首先是农村地区基础建设相对落后,政府对此投入不足。据相关数据分析,国家财政支出中对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补助费用多年来呈现比例下降的态势,在一些经济发展缓慢或者条件困难的农村地区,很难享受到政府财政对医疗保障的补助性支持。
我国现在农村医疗卫生管理方面实行的是三级医疗救助体系,在一段时间发挥过绵竹作用,但是就目前的情形来看。不足之处也十分明显,其主要表现在三级体制中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其中县一级医疗机构占据着绝对优势资源,无论是人才优势还是体疗器械优势。人才方面的优势又主要体现在人才招揽、人才留用、人才的知识结构方面,县级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相对于乡镇和村而言,发展更好更完善,更符合现代人生活习惯。同时县一级医疗单位在设备和技术方面的优势体现在设备的先进程度和技术前沿性方面,主要得益于政府财政方面的大力支持,还有就是人才对于机械设备的操作使用方面也存在影响,先进的设备需要能熟练操作的技术人才。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口分布情况又在客观上决定了三级医疗体系的资源分配,农村地区人口分布主要以村、社为单位,每一个村、社的人口规模较小,每一个村、社的分布又散落在整个农村区域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每一个村、社如果都配备一整套仪器设备,那是财政无法承担的,也只能选择其中一个镇或者多个镇相对较为集中的点作为中心服务点,但是这种服务点基本被县一级单位取代,这些客观因素也造成了农村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在三级医疗体系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农民一般小病选择在村上找医生,或者按照自己的土方处理,实在不行了一般倾向于选择到县一级医院治疗,而作为中间位置的镇一级医疗单位就很尴尬了,发展困难,甚至有的地方镇一级医疗单位已经是生存艰难了。在这三级体系中,乡镇卫生院理应成为解决农村医疗卫生事务的中心环节。乡镇卫生院无论是在地理位置上还是在农村人口集中度上,都应当成为保障和促进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的关键,但是现实情况还需要大力改革。
在农村一级乡村,现代医学卫生人才十分缺乏,专业医学出身的医生所占比例不高。在年轻乡村医疗工作者中一般是以卫校毕业的学生居多,大专或者以上学历的医疗卫生人员只占到很少一部分,在很多地方赤脚医生依旧是很重要的医疗卫生力量。
三、改革建议
在原有三级医疗卫生体系成效基础上,一是加大对村一级医疗卫生设施的适当投入,二是改革三级体系中不合理存在,改革乡镇一级医疗卫生单位的存在,加大县一级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和乡村一级卫生医疗单位的对接。建立起直接对接关系,而不需要中间乡镇一级卫生医疗机构的繁杂处理程序。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充分分配更有效的医疗系统中,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样既可以使得县一级的医疗卫生单位能够得到更充裕的资金支持,对于乡村一级的医疗单位来说也可以缓解人员素质上的差异,将乡村医疗服务水平提上新的高度,对于农村病情疫情的管控也能更直接有效。
政府也应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起合理有效的整体性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网络。农村基础医疗投入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差是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差的主要原因。对于解决农民有病不愿治疗的难题,还需要从解决看病贵和看病难这两点上入手,解决农民看病的负担问题才能改变他们对就诊治疗的态度。需要建立起有效的农村医疗保险实施体系,可以对一些疾病采取免费或者高比例报销的办法,让他们不再感到有病不敢医,有力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前进。
在农村,农民种地收入十分有限,基本上依靠外出务工赚钱补贴家用,在新农村建设条件下可以多方面、多渠道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发展模式。全国各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不一样,农民对于医疗费用的支付能力也不一样,应当从实际出发,把医疗支付能力与经济发展模式直接挂钩,不同地区不同情况,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医疗救助水平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相适应,确保这项制度平稳运行需要保证不同地方不同情况的平稳运行。尤其是在当前农村受到化肥污染和农药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建立起相应的大病医疗保障制度,小病可以先实行自费,大病治疗报销需要稳妥处理。只要有了保障,就不存在因病致穷的现象,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自然也就能上新台阶。(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康楚云.王晓莉.李子贵.105个项目县村卫生人员状况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3.2(232):46-48.
[2]张晓雯.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9(183):566-567.
[3]孟磊.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支持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史呈伟.黑龙江省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5]荆曼.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优化[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作者简介:杨正林(1994.09-),男,汉族,四川省甘孜州人,西南科技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大专,研究方向: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