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经典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2016-05-04王成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学经典人文素质作用

王成

摘要:文学经典作品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载体,一直在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在当今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更应该在爱国情感教育、道德人格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文学经典;人文素质;培养;作用

文学经典是指那些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经久不衰的诗文佳作,是经过历史、读者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为文化遗产,经典的最基本的属性,就是有其传世的价值”。人文素质,包括文化修养、道德水平、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取向,以及审美鉴赏能力等。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保障,而文学经典在人文素质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论题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一、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诚信丧失,讲实际、重名利,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精神世界匮乏,等等。社会上的这些不良现象,也影响了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一部分大学生。许多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生活目标,理想信念模糊,进入大学后,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方向,随波逐流。他们对国家、对社会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在大学生这个群体里呈日益严重的趋势。

公德意识淡薄、心理素质差、人格不健全是当今大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部分学生纪律观念差,举止散漫,行为随意,课堂聊天、玩手机的现象普遍存在,课堂上出现了“低头党”“刷屏党”。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热衷于虚拟世界里的生活,不积极上课,顺势而生了一个新的群体——收费替课族。部分大学生意志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一点挫折,就采取极端措施,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迁怒于他人,如清华大学刘海洋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事件、复旦投毒案等。

基础知识匮乏、视野不够开阔也是当今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之一。应试教育,越来越呈现出弊端。为了升学率,各级高中对于知识的传授只限于高考考试的范围,导致学生的人文素质薄弱。大学阶段过窄的专业教学使学生的基础不牢靠,学术视野不够宽广。很多学生连最基本的艺术鉴赏力、审美分析力都没有很好地掌握;读不懂文言文,不仅在理工类学生群体里普遍存在,就连中文专业的学生,没有读过或者没有从头到尾读过古典四大名著的也大有人在。

这些问题都充分说明,我们的教育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修养,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社会全面、和谐发展所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高校课堂教学、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文学经典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

著名学者叶朗先生说:“人文学科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精神塑造,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古代文学作品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作品中的经典文本,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们文字优美,意蕴深厚,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最佳素材。文学经典对于当今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精神的提高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爱国情感教育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爱国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里一直是一个永恒而充满魅力的母题。很多优秀的作家、经典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浓郁的民族情感,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伟大的诗人屈原,一生忠君爱国,“虽九死其犹未悔”;“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诗人陆游,其诗文始终贯穿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一笔重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等等。可以说,爱国精神贯穿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每一时期、每一朝代,对于当今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是唤起他们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精神食粮。

爱国与爱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爱国思想的两大主题。中国古代诗文中有很多经典之作反映出了爱民、忧民的思想,如杜甫的“三吏”“三别”,深刻地写出了民间的疾苦以及作者对饱受战祸摧残的百姓的同情。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人白居易,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卖炭翁》《观刈麦》等。这就是今天我们一直提倡的“为人民服务”的民族文化根源之所在,对当下大学生牢牢树立为人民服务、为他人服务的思想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对健全大学生思想人格、完善大学生心理素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教会学生怎么做人,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是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古代文学的优势,利用好古代文学里具有教育意义、有道德感染力、情感说服力的作品。《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里就有很多关于如何做人、如何行事的精辟论述,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的是诚信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意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说明的是推己及人、多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彰显的是刚正不阿、纯洁高尚的人格操守;等等。

古代文学经典所反映出的尊老爱幼、慈爱孝悌的伦理道德精神,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美好品质,都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了绝佳素材。古代文学中的优秀作品,都融入了生命的无穷力量,蕴含着坚定的人生信念,对于提升大学生的人生境界、健全大学生思想人格,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漫漫人生长路,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打击,我们要做的不是消极、沉沦,而是应坚定自己的信念,积极乐观地去面对。古代先贤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榜样,如李白一生仕途坎坷,仍然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怀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远大志向,创作了脍炙人口的诗作,流芳万世。《史记·报任安书》更是给我们提供了在逆境中奋起的榜样: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段话告诉我们要学会承受挫折,面对逆境,勇于接受挑战;面对激烈竞争,我们应该迎难而上。所以,选取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深入挖掘其中深刻的人文内涵,结合当下大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用古人的坚韧精神与拼搏奋斗的事例,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培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在提倡自强不息精神、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等方面有积极促进作用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品格之一,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羿射十日”“女娲补天”等上古神话,就体现出先民面对困难、灾难,不退缩,勇敢与困难作斗争的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民族精神。勾践兵败被囚,“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打败夫差,雪耻复国。苏秦在“书十上而说不行”秦王的情况下,归家而发愤图强;读书欲睡之时,“引锥自刺此股”,最后连横成功,身挂六国相印,堪称自强不息、努力勤奋的典范。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大量为了实现理想而奋斗的人物形象存在。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诗人屈原,怀揣崇高的理想,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离骚》;虽受宫刑,仍发奋著述的司马迁,一部《史记》感天动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圣”杜甫,其现实主义诗作堪称一个时代的折射;等等。这些人之所以能够名垂青史,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这些优秀的作品、典型的人物形象,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向上的动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人的全面发展、人与人的和谐共处、社会的全面进步,都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就是育人、强国的过程。而文学经典作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需要我们反复阅读、研究,“也需要我们不断地给以阐释,从而认识和理解文学经典,不断发现文学经典的新价值”。作为高校教师,尤其是人文学科教师,要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努力从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里面找到与时代发展、人文精神培养等相契合的佳作,深入挖掘其精髓,发现其新价值,教育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詹福瑞.论经典[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2]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3]常效东.关于大学古代文学课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7).

[4]聂珍钊.文学经典的阅读、阐释和价值发现[J].文艺研究,2015,(5):34.

猜你喜欢

文学经典人文素质作用
汉人政治权力与文学经典传承的关系
永恒的莎翁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
我眼中的莎士比亚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