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非宗教
2016-05-03江苏磊东
◎文/江苏·磊东
儒学非宗教
◎文/江苏·磊东
但凡宗教,必须具备六个要素:经,标志性建筑,戒,事,专职人员,制服。佛教有《金刚经》,有庙,有戒律,有佛事,有专职方丈、和尚,有袈裟;道教有《道德经》,有道观,有戒律,有打坐、预测生老病死、长生术之事,有专职道士,有道服;基督教有《圣经》,有教堂,有戒律,有洗礼、唱诗、主婚、忏悔之事,有专职牧师、教士,有统一黑色长衫;伊斯兰教有《古兰经》,有清真寺,有戒律,有礼拜斋戒之事,有主持清真寺的阿訇。如果把儒学视为宗教,它有经,即四书五经,但无专事传播儒学的那座建筑(省城书院只是科举考前的学堂,没有普及到每个乡村,且建筑风格不一致),有戒律、游戏规则,有读书之事,但无常年专职人员,更无统一的制服。所以,从宗教的标准意义上说,儒学不是宗教,而只是一种学说。中国汉族也不是一个儒教的民族,因为信仰儒教的,只是农耕社会中一小部分有一定经济条件、期望读书做官的男人。更何况,汉民族还有“信则灵不信则不灵”的实用主义秉性,在信仰上更没达到宗教的标准。
古老中国有一个成语叫“三教九流”。这里的“三教”,道教和佛教应该入列,而另一个入列的,不是所谓儒教,而是“礼教”。
在封建社会,中国历朝统治阶级一直自命为“礼仪之邦”。“礼”即礼治,或礼制,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所谓男女长幼、君臣父子等等规定。这是载入封建皇朝历代官方文档的,它崇尚“尊卑之风”,是以等级制去平衡社会各个群体的一种社会制度——被认为“普世真理”。礼教的经就是四书五经、纲常伦理。礼教的庙像其他宗教建筑一样遍布各地,在京城为皇宫,遍布各地为衙门,它们统一的朱红大门前,有统一的标志:两尊狰狞唬人的石兽。礼教的戒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官大一级压死人和男尊女卑。礼教的事包罗万象、生杀予夺。礼教的专职人员便是封建官僚,他们穿着和神职人员一样有统一标准。礼教有信仰,更具有宗教的特点,它的信仰是做官和升官发财,获取一官半职是社会每一个人的人生最高境界。经历过封建皇朝末期的鲁迅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吃人的礼教”。而儒者、儒家、儒学,只能列入历史上中国社会的“九流”之一。这也是古代历史文献称它为“儒术”、近代以来大多数学者称它为“儒学”的原因。
现今一些人为什么否认“礼教”为自古中国“三教”之一?以至于连“三教九流”究竟包含什么内容都不知道了,依我看来,是因为大环境变了,公民个人权利意识空前觉醒,总说我们历史上还有一个吃人的礼教,细数它的种种劣行,负面作用太大,所以还是不说为好,甚至拿儒学来冒名顶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