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为读而读wéi dú ér dú

2016-05-03

关爱明天 2016年4期
关键词:读书家长老师

本刊记者李怡霏



不要为读而读wéi dú ér dú

本刊记者李怡霏

近年来,宁南县大力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图为学生向县委领导汇报读书心得

“为什么孩子不喜欢看书?”

“为什么我推荐的他都不喜欢?”

“为什么一提读书笔记和作文他就头痛?”

“为什么比起阅读,他更喜欢玩电脑?”

……

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问题都一直困扰着老师和家长,孩子的不配合最后被归结为“叛逆期”的反其道而行之,大家以一种成年人的包容性心态去将就孩子的选择,“只要大范围不出错,其他就睁只眼闭只眼。”那么,究竟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从“被阅读”到自发阅读,变成了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德育为主

“现在的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得太少了!”已是耄耋之年的杨与齐依然中气十足,谈起孩子们的阅读情况,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曾任乐至中学校长、现任乐至县关工委副主任的他和孩子们接触的时间长达几十年,见证了国内教育改革和时代变迁的冲击。

杨与齐是全省“书香之家”先进个人,老人喜欢读书,他有着那个年代的固执和坚持,念念不忘抗日战争中的残酷和牺牲,他摘录《勿忘国耻》等文章给孩子们看,他买来《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等给孩子们看。

“家长太过于在意孩子成绩,对他的道德品质就无所谓了。”乐至县有留守儿童之家,杨与齐经常去那边看望孩子,订阅杂志放在里面让孩子们看,经常和他们交流读书心得。

“《中国青年报》《文摘周报》《四川日报》这些都是很好的报纸,平时让孩子们看看,了解政治也好。”杨与齐认为,孩子的理想信念一定要从小抓起。在杨与齐看来,孩子们平时接触的知识太广太杂,应该从小就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教导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弘扬中华美德,百善孝为先。”道理简单,做到却难。

“现在的孩子放了学就去网吧,因为他们没有其他事情可做。”杨与齐和其他“五老”组成网吧监督队时发现了很多未成年人的身影,这让他很痛心,“网吧环境混乱,人员复杂,孩子容易学坏。”

“家长的教育比学校重要,你做什么事情,孩子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他会有样学样。”杨与齐认为孩子的德育比成绩重要,家长应该从正面引导,“不能动不动就棍棒教育。”提倡孩子们阅读、增加他们的见识,或者鼓励他们锻炼身体、参加户外活动都是可取的教育方式。

“我这个人传统,我的小重孙每次给我打电话问好,我都要让他背诗给我听,比如清明节,就要背诵杜牧的《清明》之类。”杨与齐的儿女、孙子辈已经习惯了这位老人的脾气,家中书多,他们自小也是被这样教育长大的,“我常跟他们说,要关心时局,弘扬传统文化,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德育比成绩重要。”

让思维更清晰

金兴北路小学的读书活动很多:晨光诵读、国学经典诵读、主题队会、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等。“这些活动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让孩子爱上读书,进而反省自身。”彭碧柳说,她带小学低段的孩子时,班上有个特别调皮的男孩,上课总是乱动,坐不住,影响班级纪律,最重要的是这孩子喜欢撒谎,这个毛病非常严重。“我知道他家大人生病管不了孩子,但是这样下来的话,未来就毁了。”

彭碧柳想了个办法,她给全班讲《木偶奇遇记》的故事,每天讲一些,渐渐地全班同学被她勾起兴趣,每天讲故事的时间就是同学们最期盼的时候,就连这个最调皮的男孩也愿意认真听。后来讲到小木偶撒谎鼻子就变长了,同学们都是心有戚戚的表情,她见这个男孩听进去了,后来,只要这孩子一撒谎,她就笑着打趣:“小心你的鼻子长了!”几次之后,男孩撒谎的习惯就没了。

“孩子小,你得换种方式去教育和引导他,阅读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很新奇的事情,所以在书籍的选择上就要仔细些。”彭碧柳说,学校的老师经常给同学荐书,都是根据课本进度推荐。比如讲亲情的《父与子》《猜猜我有多爱你》,在推荐这类书之后,有家长向老师反映,孩子回家之后会主动过来拥抱父母,会给他们做生日贺卡,上面还细心地摘录了书上的文字,这些举动让家长们很是感动。

除了老师荐书,他们也鼓励学生们向大家荐书,“当然要说清楚推荐的理由,在同学们的讨论和问答中,孩子对书了解得更深,也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彭碧柳说,孩子推荐的某些书是老师都不了解的,这时候大家就一起探讨,很是热闹。

“学校的作用是教育引导。”彭碧柳说,针对不同年级的孩子,老师们的荐书和读书活动各有特色,他们不限定孩子的阅读类型,但会引导孩子读好书。“我们希望这些活动能让孩子们开动大脑,开拓思维能力。”

铸魂

宁南县的图书馆规模在整个凉山州都排在前列,演讲厅、阅览室齐全,朝阳小学的学生周末去图书馆看书,馆里有学校每个班级的名册,学生借阅时会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这样一来学校就清楚学生们周末是否有阅读,学生喜欢的是哪些书。“因为整个县城的阅读氛围浓厚,所以图书馆里面人多,学生也喜欢去那边看书。”学校语文教研组长罗元芝老师介绍道。

罗元芝认为阅读能够塑造人的灵魂,“孩子阅读之后会被书中内容影响,所以我们要推荐些正能量的读物,引导孩子成为一个正直的人。”让罗元芝印象深刻的是曹文轩的《青铜葵花》,纯净唯美的文字,温暖的兄妹情感描述,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呈现在读者眼前,所以在推荐这本书之后,同学们的反响也很热烈,孩子们各类读书笔记给了罗元芝不小的惊喜,如同“打蛇打七寸”,荐书也要根据孩子们喜好来。

“我们班上有个学生喜欢看《中华上下五千年》,你能想象么,一个小学阶段的孩子,谈起历史竟然头头是道。”罗元芝兴奋地说,兴趣会支持孩子坚持到底,小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成人还要强,面对问题,他们会毫无顾忌地追根究底,势要给出一个答案,成人是比不过的。

学校做过“小手拉大手”“百日读书”等活动,以亲子阅读为主题,邀请大家写读后感、记读书笔记,好的作品还会在校内展出。“让孩子看见自己的作品有成就感,激励他的阅读兴趣。”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法布尔昆虫记》《骆驼祥子》《草房子》这些作品都很好,我会根据内容推荐给不同年纪的孩子。”罗元芝表示,孩子成长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他们兴趣的广泛程度,就像男生倾向探险、兵器、科学、历史类的读物,女生倾向童话、美文类的读物。“荐书要有针对性,通过阅读让他们成长。”

自从有了文字,阅读变成人类的天性。如果只是单纯兴趣而读,孩子们应该是不会拒绝,但是在快餐时代的今天,匆匆行走的脚步赶走了怡然自得的心态,即便这样,也请注意不要让孩子“为读而读”,无论我们的出发点在哪,请留给他们一个天马行空的思想空间。

猜你喜欢

读书家长老师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我们一起读书吧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