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航熏蒸风险应予重视

2016-05-03

中国船检 2016年3期
关键词:农产品

本刊记者

近期,北英保赔协会对其成员发布了“重视船上农产品常规熏蒸过程中安全风险”的重要警示。该警示出台的背后,不仅事关去年12月某艘从巴西装载玉米的巴拿马型船因熏蒸不当进而引发爆炸,造成船舶重大结构性破坏这起严重事故,更剑指近五年巴西以及美国该类事故频发的现状。货物熏蒸,原本是为防止有害病虫危害进口国森林资源而衍生出的善举,但事故频发却使其与航运业屡屡蒙上安全阴影。这不禁让人反思:哪些因素是货物熏蒸带给航运业的高风险点?

火情缘由

北英保赔协会损失预防主管Tony Baker在其协会发布“重视船上农产品常规熏蒸过程中安全风险”警示后的第一时间对该警示进行了补充。他特别提到:“在装载农产品的散货船上,未能正确驱散熏蒸消毒剂颗粒的现象在现下时常出现。这些未能正确驱散熏蒸消毒剂的颗粒往往会导致自动加热等问题的出现,成为了船舶爆炸与火灾背后的重要推手。”

这段补充说明并非空穴来风。无论是2001年12月装载泰国木薯干的马耳他籍“北方友谊”轮在开航5天后一号舱因磷化铝熏蒸剂遇水发生爆炸;2002年4月,装载木薯干的圣文森特籍“苏卡”轮在当地检疫部门为其投放磷化铝熏蒸剂8小时后,第四舱发生爆炸致使船舱严重损坏;还是2003年3月,马耳他籍船舶“曼娜”轮在某港卸大豆期间,因船方对货物熏蒸剂残渣处置不当发生遇水燃烧事件,且使用灭火剂不当,造成熏蒸剂更加剧烈燃烧。似乎颇多因熏蒸而起的火灾与爆炸事故都恰恰与Tony Baker补充说明中的两个关键词相吻合:农产品、自动加热。

这一现象的背后到底是何原因?记者进行了相关走访。一位业内人士以使用熏蒸剂熏蒸杀灭木薯干中存在的有害生物为例,详细解释了熏蒸过程中的高风险点。他告诉记者,木薯干运输船舶一般使用固体磷化铝作为熏蒸剂(磷化铝原药为浅黄色或灰绿色松散固体,常用磷化铝的剂型为含56%磷化铝的片剂或丸剂),这是由于磷化铝有着药性发挥缓慢的特点适合随航熏蒸。据其介绍,按照标准流程,随航熏蒸是在糊封、投药、作适时监测后,货舱保持密闭状态下离港的,并且开航5天后必须开启所有换气设备,此外在到达目的港前24小时还要打开舱口进行完全换气。“这也就意味着在航行途中完成散气程序。这其中就有一个高风险点不容忽视。”专家指着相关规定告诉记者,磷化铝属于主危险为第4.3类、副危险为6.1类、包装类为Ⅰ类的危险货物,如果控制不当将极易引发航运过程中的火灾事故。他继续解释道,当磷化铝熏蒸剂接触空气、遇湿时,会放出易燃、有毒的磷化氢气体,同时会产生少量双磷,当混合气体在局部空间达到26mg/L时,双磷便会自燃着火,导致磷化氢气体燃烧。磷化铝初期反应速度很快,如不能迅速扩散,造成混合气体浓度过高,就会发生爆鸣燃烧事故。

为了让业界深刻领会Tony Baker的补充警示,专家还特意解释了“磷化铝自动加热”的缘由,希望承运人加以关注。他谈到,磷化铝的性质是室温下微溶于水和酒精,不溶于热水,可溶于乙醚和氯化亚铜溶液;磷化氢剧毒,易燃易爆,能和所有金属反应。一般情况下,装载粮食作物、木薯干等的作业船舶大多在由热带、亚热带地区驶往温带地区港口。在这一过程中温差较大,加之航行途中对货舱通风不及时或通风措施不当,往往将导致舱壁和甲板的温度下降到露点温度以下,或舱内空气的露点温度上升到超过了舱壁、舱顶或货物的表面等处而产生露水,并沿舱壁下行到货物表面并接触磷化铝熏蒸剂,导致迅速分解产生磷化氢可燃气体。当达到磷化铝自燃温度时,不可避免将发生爆燃或燃烧并引燃货物造成火灾。此外,船舶封藏后如气密性或水密性不佳,造成外部进水,也会导致磷化铝遇水发生剧烈反应从而引发火灾。被采访者谈到:“对于这些高风险点,承运人必须时刻保持警醒。”

毒性管控存在真空

在就随航熏蒸风险问题进行采访途中,记者查阅到了这样一次事故。某艘散货船签订了一份4~5天谷物运输航次合同,为了杀灭货物里的害虫,托运人要求在航程中采用磷化铝药片熏蒸货物。装货当日天气又冷又干,熏蒸人员先是与大副一起来到船上,对舱口围板、舱盖、甲板区进行了检查,并快速查看了空货舱。在完成检查后,熏蒸人员向大副简单介绍了磷化氢气体即便浓度很低也会致命的危险性,并着重提示大副警示船员注意具有大蒜气味的磷化氢气体。谈话期间,熏蒸人员提供了两套带有过滤器的防毒面具和一个气体快速检测箱,并且熏蒸人员向大副解释如何使用这些设备,并在船上相关区域放置有毒气体警告标志。双方进一步认同,船员生活区的大门应该始终关闭,生活区的通风系统也应一并关闭。船员只能使用浴室和卫生间的排风扇。装货完毕,熏蒸药片被放置在货物中。熏蒸人员将保持船上安全的责任正式转交给大副。

就是这样一段看似安全的航程却被开航两天后的恶劣天气完全摧毁。在船舶经历恶劣天气初期,一名船员便感觉身体不适。其被同船人员认为是晕船或者肠胃问题。而后该船员表现出头痛、晕眩和呕吐症状,被告知其可到房间休息直到身体好转。在船舶度过恶劣天气之后的几天,船上每天进行一次气体浓度安全检查,但是接受委派的船员对提供的测试设备并不熟悉,并且发现试管已经过了有效期,该情况并没有被记录在船上航海日志中。在此同时,在舱室内休息了两天的船员病情仍不见好转,并在次日早上发现他已经死亡。其他船员回忆该段航程,也坦言曾感到过头晕、头痛,但是他们因为在有新鲜空气的室外工作而恢复过来。

一位业内人士在看过该事故后谈到:“对于磷化铝药片与船舱内的水或潮湿空气接触时产生剧毒的磷化氢气体缺乏管控,误认为船员晕船或发生食物中毒,要求其卧床休息致其死亡的案例在航运界已经屡见不鲜。这不是第一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至于为何此类事件难以终结,该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业内对该风险的管控依旧存在诸多漏洞是问题所在。

为了更为直观地看到问题所在,他用记者提供的案例作出了相应解释。首先,使用磷化铝药片进行熏蒸的原理是该药剂会与船舱内的水或潮湿的空气接触时产生剧毒的磷化氢气体,由于该气体比空气密度大,因此该气体可以渗入谷物之中,达到有效杀死害虫的目的。他谈到:“但是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该气体产生的速度主要取决于货物的湿度。这种条件下,让气体完全释放的最佳环境无疑是热带及亚热带气候。根据资料显示装货当日天气又冷又干,很明显此类气候条件将减缓有毒气体的释放速度。作为专业熏蒸人员,为何在与大副交接之时没有察觉或察觉后没有刻意向大副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普及以及风险提醒?我认为这一现象暴露出两方面更深层次的问题。其一,熏蒸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从新审视;其二,在交接流程中存在严重的管理以及条例漏洞。”

此外,在熏蒸剂毒性管控方面还有一个致命问题值得业内关注。在上述事故船舶到港后,一名熏蒸公司的专家上船后发现船员生活区到处都是高浓度的磷化氢气体,包括已故船员的房间。当拆下上层建筑中的内衬和绝缘层时发现,货舱通风设备和上层建筑前端的共有舱壁上有一些被腐蚀的小孔。“资料显示,在熏蒸人员与大副交接工作之时,双方均认同船员生活区的大门应该始终关闭,生活区的通风系统也应一并关闭,船员只能使用浴室和卫生间的排风扇。这种做法原则上是没有错误的,但是在舱壁已被腐蚀出缝隙的情况下,此种做法往往将为有毒气体的扩散推波助澜。船员使用浴室和卫生间的排风扇可以说变相降低生活区的气压,使危险气体更易进入位于主甲板以下的船员房间。”

那么如何做才能防止此类情况的出现呢?专家告诉记者,首先在熏蒸之前要仔细检查气密性,同时对全体船员进行熏蒸知识的培训。其次,在进行熏蒸的散装谷物船上,如有船员出现恶心、呕吐、头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之一,应首先考虑是否为磷化氢气体中毒,不能草率地诊断为晕船或者食物中毒而让病人卧床休息。因为如果磷化氢气体渗入生活舱室,最不适于歇息的地方就是船员房间。目前磷化氢中毒尚无解毒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还属维持呼吸和心血管功能。对于在航船舶而言,救助磷化氢气体中毒船员最佳的方法就是将病人置于具有新鲜空气的场所,提供呼吸支持辅以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几大问题值得深思

在对熏蒸安全风险问题进行采访中,记者同时也收集了一些意见建议。通过汇总筛选,记者认为以下几大内容十分值得航运业深思。

在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爆料称,不合格磷化铝制剂的出现往往助推了随航熏蒸产生爆鸣燃烧事故发生的几率。面对这一现象,我们不禁要问合格的磷化铝制剂到底有着哪些特性?专家就此问题解释道,合格的磷化铝制剂经反应后应能够释放具有阻燃作用的二氧化碳和氨气,以减少燃烧的危险。如果制剂达不到相关标准,其将为船舶航行安全埋下重大隐患。

顺着该线索,记者进行了一些摸底。2007年4月,某巴拿马籍货轮连续两次货舱起火,船舶所有的消防用品消耗殆尽,经过八小时紧急行动,大火被扑灭。2011年2月,某圣文森特籍货船开始卸货后不久三舱起火,经过半小时奋战舱内大火才得以被扑灭。据资料显示,以上两艘火灾船舶皆在某国进口木薯干装货后采用磷化铝熏蒸剂进行随航熏蒸。据某业内人士介绍,在某国,木薯干由农业部下属的植物检疫部门负责监管工作,但具体实施部门则为商业公司,这其中就包括对于熏蒸药品的质量把关工作。一位业内人士补充说道,由于木薯干运费偏低,粉尘污染严重,新船通常不愿意承运此类货物,这种现象往往会导致承运木薯干运输的船舶船况普遍较差。他坦言:“糟糕的船况加之熏蒸药品问题,事故自然在所难免。”

除了上述问题,一些船公司的管理体系不健全也为随航熏蒸埋下安全隐患。据介绍,一些船公司在管理体系根本未包含木薯干运输的随航熏蒸程序。不仅如此,陆基支持部门也未制定相应的工作程序和须知,致使工作随意性太强,无法可依。

事故统计显示,首先熏蒸过程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于船员不了解磷化铝熏蒸剂的特性造成的,在船舶运输或卸货过程中,常常因为对磷化铝熏蒸剂及其残渣处理不当而造成了事故。其次是违反熏蒸换气程序,熏蒸前有的货舱不气密,随航熏蒸未在规定时间通风换气。专家就此问题谈到,目前,尚无国际公约或其他国际规则形式的国际框架对船舶熏蒸药剂的安全使用作出明确规定。其坦言:尽管国际海事组织提出了相关建议,但这却和最终的安全目标相去甚远。根据目前情况专家建议,船公司十分有必要加强对随航熏蒸危险源的辨识,正视客观存在的安全隐患,找出行业的最佳做法,编写木薯干运输须知文件和随航熏蒸的工作流程,通过定量评估和持续改进,完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其也建议IMO补充“可以安全熏蒸的货物”(MSC.1/Circ.1264),以加深船员对此操作过程的理解。

猜你喜欢

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山西12个名特优新农产品入选2021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公示
这些模式解决农产品滞销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甘味”农产品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墨对美农产品贸易顺差再创新高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产品包装设计的fu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