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流行音乐引入中职中专院校视唱教学的必要性与设想
2016-05-03彭雪韵河南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450000
彭雪韵 (河南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450000)
将流行音乐引入中职中专院校视唱教学的必要性与设想
彭雪韵(河南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450000)
摘要:在中职中专院校视唱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谱例,让学生一边回忆熟悉的旋律,一边体会音程的特点与其在视唱中的表现力,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内心听觉,让学生更快速地接受基础入门知识,并对接下来的学习树立信心,产生兴趣。
关键词:中职中专院校;视唱教学;必要性
一、将流行音乐运用于视唱教学中的必要性
中职中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年龄普遍较小,他们本身的外部知识获取能力就比较有限,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更难以表现出学习兴趣。在视唱学习过程中,乐理知识是视唱学习的基础,也是较难学习和接受的一个教学环节。对于本身理论知识较为匮乏,基础较为薄弱的中职中专学生来说,视唱是其学习体系中难度较大的一个学习环节。
中职中专院校的学生不像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学生那样具备良好的乐理知识基础和基本的理论知识储备,对传统的西方音乐和经典的视唱曲目起码有感性层面的接受能力。而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只有流行音乐才是接触最为频繁,认知最为深刻的一种音乐形式,也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音乐门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常规的视唱练耳条目的学习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感到学习枯燥,比较抗拒,对乐理知识更是难以形成系统化的记忆去消化吸收这些知识。而当笔者尝试着举出流行歌曲谱例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且对其中涉及的乐理知识理解得很快,并能够形成长效记忆。
学生对流行音乐感兴趣,源自于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音乐接触与审美体验,这种兴趣是自然的,无意识的,也是最具有“原本性”的,最深层次的,思维与逻辑层次更加丰富的。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课堂上,尝试着引入流行音乐谱例,对提升学习兴趣,形成良性知识循环,有着重要意义。将流行音乐运用于视唱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流行音乐曲目带入课堂,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以兴趣为着力点,展开多层次的学习,才是将流行音乐引入视唱课堂的意义。
学生的审美是与生活现实和文化现状紧密联系起来的,他们对于流行音乐的喜爱,也反映出时代对于音乐审美的驱动与改变。这些年轻学生的注意力是自然而然集中在流行音乐上的,不仅仅是因为在欣赏这些音乐时学生不需要对其背后的理论知识进行剖析,这种欣赏是娱乐性的,无负担的,更是因为流行音乐在音乐元素的运用上更贴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具有明显的风格特征,从而对接受各类风格音乐的群体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学生对于音乐体验的追求自然地会向前循环。对于乐理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中职中专学生来说,要求学生对于古典音乐抱有浓厚的兴趣也是不切实际的。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兴趣点为抓手,从积极层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循序渐进的学习,才是目前中职中专院校在视唱教学上应当做出的变革。
此外,以流行音乐为入口,对学生进行基础乐理与视唱基本知识的训练,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往往有着很强的记忆能力,但这种记忆能力是非系统性的,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自发性记忆,其准确度普遍较低。长期进行非准确的乐理记忆,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教师如能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对流行音乐背后的深层乐理进行进一步剖析,则可以巧妙地取长补短,让学生在持续记忆的基础上对乐理知识进行消化吸收。
比如,以一首流行歌曲为例,教师先对歌曲的曲式、音程、旋律、节奏等相关乐理知识做一次系统性梳理。这一过程并不要求学生能够完全掌握教师指出的乐理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欣赏产生新的认知,带着问题进行接下来的欣赏活动。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接下来的乐曲欣赏阶段,在进行谱例范唱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注意歌曲的音程、节奏等因素。在反复的训练中,学生就会对乐曲的这些因素产生一种深层次的记忆效应。这种记忆效应与学生对于歌曲的感性认知相结合,会强化学生对其中基本知识的掌握,最终使学生在思维深处形成直观的感知效果。
这种效果将会在日后的学习中表现为学生对于知识的迁移,即学生将有能力把在流行音乐赏析过程中获得的音程、节奏记忆腾挪到其他视唱曲目中,从而大大减少了学生在传统视唱学习上的困难。这种记忆迁移过程,形成于学生的内心听觉。这种听觉是深刻的,多维度的,感性的,主观的,自然地形成于学生对某类乐曲的记忆认知。
二、将流行歌曲运用于视唱教学中的具体设想
将流行音乐运用于视唱教学课堂中,要以流行音乐形式为入口,以基本乐理知识为中心,以学习兴趣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以兴趣为纽带引导学生探究理论知识,并以流行音乐为平台,引导学生实践、巩固所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在熟悉的旋律中用心感受不同音程所形成的演唱感受,并且通过对流行音乐谱例进行学习,突破学习难点和瓶颈。
这段谱例取自于梁静茹的歌曲《宁夏》,属于典型的大六度旋律音程。这首歌流传广泛,可谓脍炙人口,节奏轻松明快,旋律活泼跳动。
这段谱例取自流行歌曲《一千年以后》,属于纯八度音程旋律。旋律悠扬婉转,跳跃流畅。
音程的概念是学习视唱的基础,但学生往往会觉得这类基础理论知识学起来比较枯燥。对于中职中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音程相关知识的学习,难点在于形成对音程的感性直观认知,通过训练将外部的逻辑体验转换为内部的感性体验,以使学生真正掌握视唱的基本功,而这种转换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通过不断的体验与外部刺激最终形成的类似无意识的能动性。
在中职中专院校视唱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谱例,让学生一边回忆熟悉的旋律,一边体会音程的特点与其在视唱中的表现力,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内心听觉,让学生更快速地接受基础入门知识,并对接下来的学习树立信心,产生兴趣。
彭雪韵,本科学历,单位:河南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研究方向:中职中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视唱教学。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