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入膏肓

2016-05-01欧阳军

祝您健康 2016年5期
关键词:桑田新麦情志

欧阳军

“病入膏肓”的典故,出自《左传》。其原意指疾病重笃,已属无可求药。现多比喻事态严重,难以挽回。“病入膏肓”的故事,较为完整地记载了两千年前的一个典型病例。

鲁景公十年(公元前582年),晋景公身染重病,请桑田巫为其诊治,桑直言不讳地说:“国君病势深重,恐怕难以活到吃上新麦的时候了!”晋景公惧而且疑,特邀秦国名医会诊。医道高明的医缓诊察完毕,便一针见血地指出: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不久,新麦开镰,晋景公盛怒,暗暗思忖“桑田巫诅咒寡人,说我活不到新麦开镰。今天,我要让你看着我吃上新麦。”随即,遣厨师以新麦为膳,并召桑田巫来见。打算先食麦饭,后杀医者。正欲进食之际,腹胀骤作,急忙赶至厕所,即昏厥而掉入粪坑,一命呜呼。

由此可以看出,入膏肓之病,确实是险恶生笃之疾,难怪桑田巫认为针药无济于事,不可挽回了。

二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不妨给晋景公做个“死亡病案分析”,推断一下,看他身患何病?死因何在?

查阅史书可知,晋景公虽为一国之主,但出身庶民,历经忧患曲折,戎马生涯多年,在位十九年积劳颇甚,其子又为军中主帅。据此推算,景公年龄当在半百以上。由此分析,他患老年病的可能性较大。作为国君,珍馐若林、美酒盈池、猛食暴饮、在所难免;加之多静少动,好逸恶劳,脂质代谢极易紊乱,动脉硬化实难排除。医缓诊为病在“心下隔上”,据古典医籍考证,心尖脂肪谓之“膏”,心脏与隔膜之间谓之“肓”,膏肓系指心区,毋庸置疑。可见心前区疼痛,是晋景公的主诉,也是他召桑田巫诊治的主要痛苦。于此,晋景公患有冠心病心绞痛,无可置疑。腹胀,可能为便秘便结所致。由于盛怒,加之便秘时用力排便,造成心肌缺血严重,产生绞痛性昏厥,以至倒毙厕房。这是晋景公猝死的主要原因。

今天,医学科学的发展令医缓望尘莫及,冠心病已不再是无可求药的了。但是,从晋景公之死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 生命在于运动 健康和锻炼成正比,衰弱与懒惰是伴侣。像晋景公终日骄奢淫逸,荒诞不经,只能加剧早衰。运动和锻炼可以扬清排浊,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改善脂质代谢,抵抗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 饮食以素为主 高脂、厚味饮食是冠心病的温床。过食则易产生代谢紊乱,引起或促进动脉硬化,形成冠心病。饱餐和不易消化的食物,会使胃肠的血液分配增加,心肌相应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出现心肌梗死。

◎ 精神必须舒畅 情志舒畅是健康之母。祖国医学认为,气血相依,不可分割。情志调和则气血流畅;情志失调则气血逆乱。气滞则血淤,血淤于心则变生心区疼痛。精神紧张,思虑过度,喜怒无常等因素常可诱发心绞痛,以致心肌梗死。晋景公死于盛怒之后,原因十分明了,暴怒使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被破坏,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加剧,出现绞痛性昏厥。可见,暴怒是冠心病的大敌。豁达大度,顺乎自然,是养生益寿的秘诀。

晋景公之死还说明,任何事情都须防微杜渐,除患于未萌,倘若病入膏肓,就已是措手不及,难以挽救了!

猜你喜欢

桑田新麦情志
新麦走出好行情 农户丰产又丰收
新麦系列品种主要产量性状分析
青春作伴·沃野桑田
超强筋小麦新麦26 及其衍生品种新麦45、新麦58 的品质分析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疫情致前期麦价波动 新麦上市价以稳为主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飘雪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