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及其思想的古希腊探源
2016-05-01王泽琳
王泽琳
摘 要:马克思开创了现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乃至整个社会批判的先河。他的批判之所以深刻有力,是因为他使用的批判思想不是自我创制的,而是深深扎根在几千年前古希腊城邦的思想和实践逻辑中。
关键词:马克思;古希腊;伊壁鸠鲁;自我意识
中图分类号:A569.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12
一、古希腊是马克思思想的源泉
很显然,马克思早年在温克中学的岁月和他在波恩和柏林大学的学习研究,让他对古人的兴趣不断增加,古人为他提供了泉源,滋养了他对未来的梦想和希望,构造了他关于人类未来的景象,他后来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正是建立于这一图景之上。古人也给马克思提供了一种相对完整、和谐的人类存在的人类学洞见,这种洞见融进了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等多数政治经济学当中。这些著作都是从他的早年大学岁月的哀歌精神和审美激进主义中汲取了大量资源。
二、马克思对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审视
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都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他们都把原子作为构成世界的基础和最小单元,都认为世界万物以及宇宙星空都是由运动的原子构成的。但是马克思在对二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他认为“在一切方面,无论涉及这门科学的真理性、可靠性及其应用,还是设计思想和现实的一般关系,他们都是截然相反的。”马克思注意到,严格来说,德谟克利特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是一个把经验论作为自己哲学立基的哲学家。他在感性知觉、原子的真实以及有理性感知的虚空之间作了严格的区分。通过这一区分他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原子的法则不会显现出来,它不会获得实存或真实性,经验观察(实证主义)才是认识和知识的基础。
三、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与马克思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马克思毕生面对着希腊哲学,特别是亚历士多德,这一点决定性地塑造了他的全部作品,而不单单是他的经济学理论。”亚历士多德理论关注的核心是人的伦理和政治主题——人作为一个政治的(通过共同体而生活和成就自身)动物,如何在共同体中达致幸福、正义和善?到了伊壁鸠鲁时代,希腊这一哲学传统已经走到了终点,但正是伊壁鸠鲁让这一终点变成了至高点,希腊哲学在他这里得出了其自身的逻辑结论。伊壁鸠鲁通过对一个最主要的核心哲学主题的强调,重述了整个希腊哲学的发展过程,并把其推向了巅峰。这一主题是:希腊城邦社会中如何发展出自我意识之个体,自由个体是如何从社会性中产生出来的。
“对个体自由意识的强调让人这一本体和客体不再是知识的对象,而转变成了伦理的对象。”伊壁鸠鲁的这一点被马克思敏锐地捕获,马克思一生的思想构建和批判中都把其作为自己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马克思把伊壁鸠鲁这一希腊启蒙的最伟大人物放在了与宙斯的反对者普罗米修斯并列的地位。这是一场在人类自我意识的自治王国中反对诸神和信仰的战争,自我意识恰恰联合了这两者(它在其自治领域中既是普罗米修斯也是宙斯——笔者加)。马克思的无神论也是真真正正出自这一关于完全独立之人的理想,这一理想之人最终除却自身之外不需要任何主人。
通过对原子的重新认定,伊壁鸠鲁不仅发展出一种摆脱了德谟克利特经验方法和实证方法的彻底唯物主义方法论,而且通过对原子本质属性的重新界定,提出了原子既是一种自我意识的纯粹概念的自为存在,同时又是物质基础的实存存在的认识论。至此,伊壁鸠鲁的原子理论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分道扬镳,他让“原子”摆脱了命运的束缚,成为具有自由意识的自为存在。伊壁鸠鲁的这种知识论为知识(关于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的伦理学转向提供了强有力的逻辑论证,同时也与整个希腊传统作了彻底的决裂,这种决裂为马克思开创现代知识的伦理观和其批判思想铺平了道路。
马克思从古希腊历史认识到,知识不是积累真的事实,也不是创造普遍真的观念,而是自我意识摆脱外在恐惧的自由;知识的目标不是反映真理,而是确保人类的解放。
参考文献:
[1]Laurence Baronovitch. German Idealism, Greek Materialism, and the Young Karl Marx[J]. International Philosophical Quarterly,1984,24(3):245-266.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