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媒体转型期媒体人的薪酬危机
2016-04-29狄婷婷
摘 要 网络媒体的兴起和自媒体的冲击,让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转型。很多人都在考虑传统媒体该不该转型、该怎么转、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但是很少有人去关注转型期媒体人的心态和薪酬危机。转型期的媒体人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但是大多数人仍然挣扎在生存线上。本文就媒体转型期媒体人面临的薪酬危机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媒体转型 媒体人 薪酬危机
一、引言
中国俗语有云,“君子不言利”。媒体行业作为社会进步和社会公义的推动者和守护者,让媒体人这个职业天然的具有公共的属性。许多媒体人是带着职业理想踏入媒体行业的。在伟大的梦想面前,谈论薪酬和计较得失似乎显得不够高尚。但是,人都是需要物质来维持生活的,媒体人也不例外,尤其是在经济不断发展,物价不断上涨的现代。媒体人如何在不用忧虑生活的情况下朝着心中的理想迈进?如何面对和解决大多数媒体人正在面临的薪酬危机?这是本文研究的内容。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虽然一新一旧,但是本质上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传统媒体具有国家的垄断性,他需要相应的“准入证”,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保护性,而新媒体则不具有这种特性,于是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新闻的写作编辑方面,传统媒体的写作内容的限制要多于新媒体,而且传统媒体的写作是讲求对仗和工整的,但是新媒体则要求速度快、吸引眼球。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差别,使得其在转型过程中,对媒体人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传统的媒体人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方的平衡,而新媒体则对经济效益有更多的要求,这对处于转型期的媒体人也是一种考验。
二、转型期媒体人的现状
(一)工作压力大,精神焦虑不安
2014年,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人睡眠质量的报告。数据显示,教师和公务员的睡眠质量最好,而媒体人的睡眠质量最差。他们常常为了报道一个突发新闻而半夜起身赶去现场。我们可以从一些报道中看出媒体人的工作压力和身体状况:2014年5月16日,广州日报的社长汤应武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50岁。2014年5月6日和5月8日两天,湘乡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贺卫星和深圳报业发行物流公司总经理张敬武分别因工作压力、抑郁症等原因自杀身亡。媒体人如果生活得安逸,生活方式健康,应该不会有相继因病而逝、自杀离世的新闻出现了。虽然他们离开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是媒体人工作负荷之重、承受的压力之大、精神困境之深却可以从中折射出来。
转型期的新媒体人面对的是全天候、全方位、不间断的报道模式,而不再仅仅是几个版面“一亩三分地”,信息爆炸式的增长对媒体人在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广泛性、多样性方面提出了的更高。虽然收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这与他们增加的工作量和辛苦程度是不成正比的。2010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曾做过一个调查,那个时候新媒体才刚刚盛行,当时有80%的媒体人表示工作压力大,常常感到躁动和焦虑不安。
(二)转型期媒体人薪酬的现状
以传统的媒体为例,进行10年前后的对比。10年前,以《财经》杂志代表的报刊核心成员的收入是在1万元以上,当时北京的房子均价是7500左右,这些媒体的精英们通过一年的努力可以买到将近20平方米的房子,或者至少也能为更大的房子付上首付。但是10年后的今天,《财经》杂志经过市场化的运作和对机遇的把握,已经在内容与经营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每年的收入平均在亿元之上。虽然他们的核心成员的薪酬也有所增加,但是如果仍旧以北京的房价为基础来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这些媒体精英的购买力下降了将近一半。想要在北京买房,即使是付首付也需要在不吃不喝的基础上努力3年到5年。媒体界的精英们尚且生活得如此艰难,那么众多的中层、基层媒体人呢?
媒体人现实的薪酬问题加剧他们更换工作的频率,一些优秀的传统媒体人、编辑没有选择和传统媒体一起携手转型,而是直接脱离了传统媒体的阵营而投入到新媒体当中。其中,两大类的工作机会备受媒体人的青睐:一是互联网相关的媒体,这些媒体不但为媒体人提供了需要创新的工作内容和优质的工作环境,还对优秀的媒体人有较好的激励机制,如对于长期工作的核心员工给予一定的期权、股票的激励,从而让这些媒体人奋不顾身的投入其中;二是企业的跨行业挖人,这在财经类媒体、机械制造类媒体异常普遍,他们采取加薪、升职等方式对传统媒体人进行诱导,这对于大多数三十左右的、有一定基础和实力的媒体人来说是不小的诱惑。
三、留住人才,解决媒体人的薪酬危机
(一)面对现实,进行薪酬的调整
首先,必须证实一点就是媒体人的定性。有些媒体人并没有长期立足媒体行业的打算,他们认为这只是一份工作、一个饭碗,只要有其他公司提供更高的薪酬,他们大多会选择离开。这部分人并不需要归为薪酬调整的媒体人之列,至于如何区分,这就要看各个公司的评价和考核标准了。但是,笔者相信,更多的媒体人是希望长期从事媒体行业的,是把媒体人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来对待的。对这一部分人,管理者必须通过将自家的媒体与其他同类媒体的薪酬、与整个行业的平均薪酬进行比较,了解自己的薪酬标准是处于均线以上还是均线以下,从而进行薪酬的调整,形成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留下那些真正愿意留下来的人。但是,具体的调薪细则,则需要媒体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二)增加培训机会,让媒体人不断成长
媒体人通常是对知识财富比较重视的人。他们认可并重视知识的价值,更加看重自己未来的成长。特别是对于25~30岁之间的媒体人,虽然他们需要赚钱来让自己安居乐业,但是他们更希望、更需要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增加自己的竞争力。有条件的媒体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或者是广告置换的方式,把优秀的媒体人推荐到知名的学校进修,既不会耽误工作,也可以有益于个人的发展,还能增加媒体人对所在媒体的认可度。国外媒体长期发展和成功的经验向我们表明,好的培训计划可以吸引和留住有才能的媒体人,其效果不亚于升职加薪。
(三)鼓励媒体人进行知识的创造带来版权收入
媒体人的才华在其笔杆子上得到体现,但是是否能充分地体现,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才华获得丰盈的生活,是媒体行业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以欧美的主流报刊为例,他们除了采访、编辑等工作,还会去扩展自己的事业版图成为畅销书作家或传记作家,从而获得丰厚的回报。当然,这项活动得以实现的基础是欧美的主流报刊,会为资深的员工提供足够的写作时间,让他们踏实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基本薪酬作为保障。
媒体转型的时代已经到来,媒体管理者会逐渐意识到给媒体人支付合理的薪酬以留住人才的重要性,相信新一轮的媒体人薪酬危机会在不久的将来得以解决。媒体的管理者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来留住对自身发展影响重大的员工,留下那些真正有理想、励志投身媒体行业的媒体人。
(作者单位为中国青年报社)
[作者简介:狄婷婷(1980—),女,北京人,本科,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 江作苏,王敏.传媒转型期媒体人的精神困境[J].新闻界,2014(14).
[2] 高祥.传统媒体转型期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传播,2015(10).
[3] 杨志刚.媒体转型与媒体人转型[J].青年记者,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