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上菜场
2016-04-29古十九
古十九
“他们”也去菜场,把它当作审美对象。连排的菜架、肉柜、鱼槽、鸡笼就是田园的微缩景观。蔬菜根须上带着泥块,仿佛乡土的标本,虽然其本来用途是为了打秤;小贩用大雪碧瓶子喷湿的叶子,回到家扔进水槽,几乎是“清露晨流”。菜场门口还有卖花的,从梅雨天的栀子花、深冬的腊梅,到不分季节的桔梗玫瑰,生意不会差,因为他们从菜场出来以后,哪怕臂挽的帆布菜袋再重都会考虑再加上几枝花,文人说过,玫瑰不能以白菜的斤两计算,而且能使得探出袋口的芹菜也变得像花束一样雅致。
他们来买菜的心情就和君王微服私访差不多,头上发卷没拆的泼辣主妇,眨着狡黠眼睛的菜贩子,都是本色的群众演员。如果因为常常光顾而与某位淳朴摊主结下交情,那就更有与民同乐的意思了。其中一位曾邀请他们上他家去玩,他们便在周末上午带着相机驱车前往,那天没出摊的摊主果然如他自己所言,是真正的农民,并非批发获益的掮客。他们在农民家吃了午饭,鼓励他开办农家乐甚至乡村民宿,要帮他取品牌名,然后在微信上开服务号推广。
他们的买菜趣话还不止于此。比如每盘菜的分量,简直和他们的主观意志无关,而是由卖菜的小贩决定。后者会花费一些劳力,将芹菜、韭菜、长茎茼蒿、青菜薹们扎成一份份的,自然是为了防止人们胡乱翻拣而伤了菜色,也顺便规范了一次交易的数量。于是,有时一份菜下了油锅,多得锅铲都插不进去;有时却少得可怜到成品只能盖住碟子底。这真是,卖菜人替吃菜人做主,解菜人难知系菜人的心啊。
他们去菜场,总是采用骑自行车这样环保的方式,或者索性步行。他们的菜场之行并不局限在自家周边,海滨城市的海鲜市场、湄南河的水上市场,都是他们自助游途中必有的行程。他们相信,不曾在当地菜场里还过价,不足以与语旅行。
他们对菜场的联想也要向书面追索。《武林旧事》单只报告南宋都城菜市在哪、鱼行在哪,却不写买菜心情,作者大概不曾亲自前往体验。西门庆家和贾府饭局虽多,只单表厨艺菜色,不从源头道起。《十八春》里世钧父亲小公馆姨太太的亮相倒是买菜归来——女佣代她拎着篮子,她自己手里提着一杆秤。欢场女子从良后,衣着简朴、妆容素淡地去菜场,完全家常风,俨然一夫一妻在过日子,令世钧替母亲惊骇。
不过,真正的菜场现场,有点类似看动物表演。出发时童心大炽,以为即将遇见动画片的原型:呆萌的老虎,聪明的猴子,会算术赛跑的小猪。待进入动物园,就会被动物们新陈代谢的异味之剑戳破幻想。菜场里同样洋溢着成分复杂的气味,鞋尖难免沾上鱼鳞鸡毛,美甲里也会嵌进泥块,打消幻想的不快之事桩桩件件。所以,买菜回来的他们当中,只有一小部分人还有力气坚持走完下一段诗意历程:把食材变成可资晒图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