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媒体对高校物理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2016-04-29张雷

知识文库 2016年11期

物理教育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物理学科因其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学生并不能完全掌握物理教学内容,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新媒体逐渐进入大众视线,高校在物理教育中也开始逐渐应用新媒体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是简要探讨新媒体对高校物理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新媒体是我国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科学技术水平的产物,新媒体具有简单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运用,目前在我国高校物理教育中新媒体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高校学生在新媒体的帮助下能够明确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一、传统的高校物理教育模式

传统的高校物理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物理知识传授,所用到的教具无非就是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虽然教师可能够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讲解,但是由于其本身固有的单调性和保守性,并不能够充分满足高校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物理知识本身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和抽象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讲解,尤其是高校物理教育中有许多内容仅仅凭借语言进行讲解是很难将其描述清楚的,很多物理图像仅凭教师徒手是无法绘制出来的。而对于类似磁场、波动光学、分子力等抽象知识的讲解时,学生在课堂上需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才能够勉强理解和记忆这些繁复的物理概念、物理名词和物理原理,这在无形之中也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和学生的学习难度。与此同时,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很少会在教学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因此教师对学生具体的物理学习水平和学习结果也不是十分了解,在物理教学中也只是泛泛的一概而论,没有能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故而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成果和教学质量。

二、新媒体对高校物理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弥补传统高校物理教育教学模式的弊端、因其具有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等优势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且逐步取代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主导地位。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高校的物理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都有着明确的约束和限制,教学内容也只是手中有的物理教材,同时教学主体也主要以本校的物理教师为主,学生想要听一听其他学校教师的物理课的愿望基本无法实现。然而现在已互联网为首的新媒体的出现则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互联网等新媒体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和限制,同时能够有效做到将其他地方的物理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优化并且可以进行实时分享,学生通过互联网甚至可以直接听到千里之外的其它优秀教师的物理课程。比如最近网上大热的各大网校,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身临其境地聆听世界上任何一所高等学府在物理方面的顶尖课程,通过互联网专业的实时翻译字幕使得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实现零障碍。

在传统的高校物理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教学用具就是一块黑板和几根粉笔,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要手写满满一黑板的教学内容,知识的高校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异常辛苦,与此同时将是在查处粉笔半数的时候经常要吸入大量的粉笔灰,这也直接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体健康,很多教师都有呼吸道方面的职业病。而新媒体的出现则大大简化了高校教师的教学难度,优化了物理教育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利用计算机的新式系统和局域网系统,同样可以做到与传统教学模式一样与学生面对面地教学,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将教学内容直接展示给学生,从而比在在教学课堂上要书写大量的板书,这种干净舒适的教学模式也能够有效保障教师的健康,与此同时,教师利用电磁笔可以随时随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勾画和指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必再局限在三尺讲台之上,可以走进学生之中和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另外,教师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压缩成一个文件包,方便学生用随身硬盘灯存储设备进行复制和拷贝带走,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充足大量的时间进行听课,而不需要一直奋笔疾书的记笔记生怕落下哪一个重点内容。

以多媒体设备为主的新媒体教育手段是现阶段高校物理教育当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这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前文提到过,高校物理教育有许多具有极强抽象性和复杂性的概念和知识,仅仅凭借教师的口述是无法完全描述清楚的,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简单直接的特性可以有效的弥补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具体教学内容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甚至像分子运动、电压电流等纯抽象的概念知识也可以通过动画视频的方式立体的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强化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够做到的。

总而言之,新媒体的出现使得高校物理教育教学模式得到了巨大的改变,它不仅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和不足,还能够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拓展与延伸,全面推动我国高校物理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