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

2016-04-29刘景云刘景艳

知识文库 2016年11期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以往班级授课中单一的老师在前面讲,学生个人学的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课堂教学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是“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因此在班级授课教学中引进“小组合作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师或他们自己设定的学习任务,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使小组每一个成员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有着突出的优越性:

一、能突出主体和主导的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可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

二、促进互帮互助,达到共同提高。

教育学生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课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的学习目标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利益和小组的集体利益紧紧地联系起来。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之中。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的认识;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现代社会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增进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

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因而,合作与交往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推动因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他/她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

那么怎样科学地进行小组学习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科学的分组。

小组如何组成对合作学习的效果有一定影响。分组方法和依据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一般六人左右。通常采用以下两种分组方法:(1)能力混合分组法。这种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需将学生分出层次,这样的分组一般较为固定,通常一年或一学期变动一次,以能力差异的几个人为一组,学习中互相核对答案,并就其中的问题进行互相帮助,鼓励学生不光要得出答案,还要尽量在组内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课上无需重新调整座次,操作比较简便,也便于开展合作学习的组间竞赛,对初中阶段学生更为适宜。(2) 灵活多变分组法。学习小组一般以2~6人为宜。分组方法由教师、学生或师生双方一起决定。给学生一定的选择合作伙伴的权利,使他们感受到尊重和信任。比如,让他们与自己熟悉了解的或兴趣、看法一致或相近的同学学习,便于他们主动参与,积极交往,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灵活多变的分组法能让学生感受到新鲜和有趣,能较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合理地操作。

1.经常轮换“代言人”。每次完成学习任务之后,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本组“代言人”,向全班阐述观点或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但这名“代言人”不是永远固定的,鼓励每个组员都勇于代表发言,都有锻炼自己 的机会。

2.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是预习课文、查阅词典,也可以是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等。比如, 让学生先通过独立预习课文找出难点,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也可在预习课文时要求学习小组完成一些课前任务,让学习小组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演讲、教师指定报告或学生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交流。这些教学活动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语境或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小组活动时,为学生间的交流提供帮助。教师还应认真观察各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 ,举行小组会话,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评价各小组的团体成绩,并将其作为小组成员个人成绩的组成部分。

教师还应注意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各小组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3.确立合理的小组目标,面向全体成员。合作学习要想取得成功,还必须有个共同的小组目标,如:得到表扬,拿到奖状或是其他形式的认可。以此激励小组成员学习热情。这个目标应不仅要求这个小组达到,还要求全体成员能有共同的进步,从而使小组成员不仅自己努力学好课堂上老师教的内容,还尽力帮助其他小组成员搞好学习。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经历、经验和体验。初中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

总之,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用新的思维去改造班级教学,把全班的、小组的和个别的教学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