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之教学浅谈
2016-04-29徐华胜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很容易被其他东西所吸引,不按指定的内容操作,这样会极大的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甚至于学生完全没有掌握相应的技能,教师也教的越来越乏味,如此循环,信息技术课将会成为放任自流的课,学生将会越来越失去兴趣。因此,如何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需要好好的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一般我们都会设计导入环节,在这里,我们就要注意一个问题,导入环节必须具有强烈的目的性,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存在的。常用的导入方式有:
同类优秀作品欣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求知欲)
情境设置或相关故事的精彩描绘;(鼓励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引起思考的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比较与讨论;(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比如学生在学习Photoshop的第一课时,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精美的Photoshop处理图片,让学生充满自己PS图片的渴求;学习程序设计时,先让学生完成简单的游戏程序制作,那样必然会引发其探究学习的渴望;在学习excel电子表格时,展示一份精确、漂亮的班级考试成绩分析表,同样会让学生产生强大吸引力,为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完成任务作好铺垫。
二、深研教材,结合实际拓展内容
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我们会发现,书本上的内容总是滞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特别是某些教材中的举例总是和现实操作有些出入,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能够灵活使用教材,“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方法:
1、可以对教材的内容顺序及进度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实际需要;
2、根据学生基础不同来设计任务的难度;
3、利用当前的热点来拓展所学知识,或设计课后任务。
4、恰当的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教师应抓住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结合教材,设计出符合当时情境和学生心理需求的任务,学生才有最新的知识学习,课堂才能吸引学生。当然,这就必须要求教师自身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满足学生广泛的知识需求。
三、精讲多练,评价教学成果
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学科,以学习技能为主,教师在教授时容易让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这显然是与新课标相违背的,对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创新能力是不利的。
为了能够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进课堂中来,教师应坚持精讲多练,同时要注意讲的时机,最好是学生恰好需要帮助的时候讲。利用多媒体工具演示操作上的重点、难点,在大部分学生掌握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个别的辅导,将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留出来让学生进行学习、思考及探究。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听老师讲解要好很多很多。并且也可以让学生互相帮忙,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因此,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要安排充足,并强调学生珍惜有限的练习时间,勇于尝试,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操作及时作出评价,让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及指导后,兴趣更浓,学习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四、预估教学环节,解决教学问题
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在课前确保设备的正常,以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同时在授课过程也经常碰到或这或那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比如:因学生的错误或者不熟练操作,可能会得到错误甚至相反的结果,而学生又不能自行解决;又如,课堂上可能需要用到某种软件,而刚好又出现没法使用的情况等等,这些问题都要求教师及时解决,也只有及时解决,才能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确保学生在40分钟内掌握所学的有关操作,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教学内容估计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整合其他课程,体现信息技术价值
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整合其他课程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顺手、自然。
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和分析,用适当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而学生在接受了教学任务以后,利用老师的指导和所能得到的资料,进行思考、分析、解决,自主或互相协作的来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评价、反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了较大的体现,而且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的,教师也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评价的网络化,让课堂教学更加多样性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一大特点,建立相应的学习论坛或者网页,既丰富的学生的学习渠道,又有助于形成过程性的资料以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时可考虑下列因素:
1、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多媒体资料,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空间。
2、建立BBS等可以双向交流的平台,或者使用QQ、微信等通讯软件,多方位、多渠道的方便师生间的联系。
3、学生可以通过网站发布作品,对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按照实际情况构建自己学校的内部网,学生在每一次教学任务完成后,都可以将作品上传到内部网上,大家可以及时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对作品进行修改再上传。这样可以将课堂的40分钟时间更加合理的安排起来。
总之,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的途径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定会寻找出一条既符合实际又有效的途径,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