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体育课程特点新论

2016-04-29李幸幸

知识文库 2016年11期

1、前言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百分之四十,且这一比值还在继续上升。高职教育中体育课程担负着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的重任,青少年的体育意识、运动习惯、体能素质能否在接受系统教育的最后阶段进行巩固提高,是高职体育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现阶段,高职体育虽然在不断改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规避的问题。本文从高职体育现状分析,总结突出的问题,并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运动特点、心理状况等实际情况,提出了高职体育课程应具备的特点。旨在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并促进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2、高职体育课程突出问题分析

2.1学生参与锻炼意识差,缺乏积极主动性

学校体育领域中专家指出了一个尴尬现实:我国大学生只有在被动的环境中才会参加体育运动——没有体育考试就不重视体育课,没有体育课就不参加运动锻炼,这在我国各级学校是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国民参与运动的意识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少儿时期,家长对于孩子运动习惯的养成没有促进作用,反而限制孩子运动的权利。由于我国家长过于看重学业而忽视体育,造成很多孩子在中小学期间就不爱运动,也不爱参加健身类的活动。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自制力差、对于学习的态度不认真,因此对待运动锻炼的意识更加薄弱。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运动,大部分学生在教师安排教学任务后,均是敷衍的去执行或在运动一会后便聚在一起休息,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女生。女生在运动中常常表现出怕脏、怕累、怕羞等心理问题。如果教师强迫学生去运动,只会招惹反感。

2.2学生缺乏责任心、进取心和团队意识

这一代大学生属于独生子女的居多,家庭环境和教育影响了大学生的性格,较少的生活体验和社会经历促使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的性格。进入高职院校后,发现与自己理想的大学生活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在进入大学的初始阶段,他们奋斗方向不明确,人生规划和事业追求尚未明晰,导致其学习行为的主动性差,在团队活动中,责任意识淡薄,思想做法涣散,不懂与同学协作,纪律观念差,缺乏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在体育课堂中的表现为,体育教师精心组织的活动不愿参与,不愿学习,即使参与也没有从态度上认真完成,自我约束力以及控制力相对较差。如果遇到团队协作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或输掉了比赛,往往不能严格执行相应的惩罚措施。

2.3体育教师惰性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体育教学,体育课程的特点是实操性活动基本占据了整个课堂过程。教学内容的体现,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以及学生参与运动的百分比均由体育教师掌握和调动。因此,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随着近年来高等体育院校的扩招,以及各校规模的扩大,本科教学质量逐年下降。虽然体育教师的师资队伍中具有高学历的教师占较大部分。但在现实中,由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性质以及高职院校的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很多体育教师在上课时,教案反复利用,教材的内容做不到与时俱进,具有很大的滞后性,在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自我要求不严格,很多教师都有很大惰性,一节九十分钟的体育课只上半节课,后半节课自由活动,很轻松。部分体育教师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导致高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3、高职体育课程特点新观点

3.1体育课程特点,娱乐性与技术性并存

高职学生对待体育运动的态度需要加以引导和激发,体育课程需要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和运动的主动性,需要技术性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学习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运动能力。精彩有趣的体育教学是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也是消除学生被动情绪的最佳对策,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配合,使学生从体育实践中体验运动的快乐,获得内心的愉悦是学生保持长久运动热情的根本措施,也是良好运动习惯养成的起点。但是体育课程也不能忽略另一个重要内容——技术教学,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身体活动所必须的运动技能。各项运动技能具有转移性,因此,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种类和好坏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操作能力和生活技能的形成。

3.2适当的增加了课上的竞争性和配合性。形成竞争性与配合性强的教学形式

竞争性是体育赛事突出的一个特性,是人类数千年历史中不变的特性。通过竞争,人们可以充分发挥已有的技术水平,体现自身价值和团队价值,锻炼自身的胆识和心理素质水平。因此,无论在哪个领域,竞争性的活动一直被人们所推崇,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也是人类生存的法则。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在十八岁至二十岁之间,具有较强的好胜心理,如果将体育课程多设计一些具有竞争性的教学形式,恰好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其展现自我提供了较好平台。而由于体育课程教学人数、教学时间、教学效果等因素的限制,竞争性教学活动基本会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因此,在学生参与比赛的过程中也会涉及学生之间的配合与协作。能够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效果和体能素质。在竞争性比赛的同时,如果赢了比赛,能够使学生感受团队的力量和愉悦向上的心情。如果输了比赛,能够使学生开动脑筋,找出失败的原因和各个团队成员需要提高的部分,激发他们的挑战欲望,让其在下一个环节中更加认真努力的对待和付出,感悟生活。

3.3提高体育教学内容的难度

研究表明,轻松压力小的环境并不能够带来健康的体魄和更高的生活质量,相反,适当的增加生活压力可以让人的思维更敏捷,让人体产生适应性。正面的压力也被称为积极压力,是可以刺激大脑产生一种名叫神经营养因子的化学物质,并加强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相关专家甚至认为,这可能是运动这种物理压力源能够帮助提高人体效率和注意力背后的操作机制。此外,一些在动物身上进行的研究也表明人体对于压力的快速反应能够短暂地激发人的记忆和学习能力。当代大学生的生存环境优越,一般不会遇到学业或生活上太大的压力,因此导致他们从事各种事情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不高。如果体育课程提高了课程难度,加大大学生在身体运动方面的压力,使学生循序渐进的适应运动,喜欢运动,是提高高职学生体能素质的一种可尝试性方法。清华大学始终要求学生进行长跑活动,不是一千米、八百米,而是三千米和一千五百米,虽然在坚持长跑的原则上有过疑虑和动摇,但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长跑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能够完善人的人格。因此在体育课程中适当增加体育课程的难度对于高职学生有百利而无一害。

3.4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专业程度

与高校其他科目教师相比,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需要更高的水平,因为体育课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而且需要亲自示范各种技术动作来让学生具有直观正确的学习印象。教师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以及专业技能对学生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高职体育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中重视体育课程的教学,精心安排设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利用各种机会参加学习与培训,并在课余时间提高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科研能力方面,做一名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优秀教师;第三,不断提高自我修养,体育教师要拥有良好的个性人格,在教学中以较强的亲和力、生动的语言表达、风趣幽默性格特点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4、结语

高职体育课程是青少年提高身体素质,身心健康的重要一部分,但课程改革的效果却不明显,因此改革要立足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从细致、具体、全面的角度,制定具有可实施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改革方案,才能切实提高改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