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朗读 促理解

2016-04-29江日华

知识文库 2016年11期

实现对所学课文的深刻认知与理解是小学阶段学生语文学科的重要学习目标之一,这就决定了发展其课文理解能力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有效提高小学生课文理解能力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分析,这其中,笔者发现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朗读不失为促进其课文理解能力显著进步与发展的有效突破口。

一、朗读能促使学生把握描述词语的具体含义,提高其课文理解能力。

一篇课文由众多表达清晰、形象的词语所组成,对词语的理解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整篇课文的理解、认识质量。由此引申开来,提高学生对词语具体含义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其最终的课文理解能力。

通过自身教学实践的探索与发现,笔者认为学生进行大量的朗读活动有利于将上述提升对词语具体含义理解能力、提升对课文整体理解能力的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到实处。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篇课文时,笔者就带领学生针对“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这一段落进行了再三的朗读,并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展开合理的想象,哪些是“能拿走的东西”、哪些是“拿不动的”、哪些又是“实在运不走的”、“任意破坏、毁掉”的方式有可能是哪些……在这些问题的辅助下,学生们的朗读活动便变得更加有针对性与目的性,其朗读兴趣与积极性也更加高涨。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上述段落中所涉及到的一些词语所体现的具体含义形成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凡是能拿走的东西都拿走,拿不走的东西便随意破坏,这是侵略者对中华文明的一种野蛮践踏。而这很显然有利于他们形成对“圆明园”遭到毁灭这一屈辱性历史的深刻认知,大大提高了自身的课文理解能力。由上述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以朗读促使学生把握描述词语具体含义的做法有利于实现提高学生课文理解能力的重要教学目标。

二、朗读能促使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言行举止,提高其课文理解能力。

小学人教版课文的风格丰富而众多,抒情性质的课文(如《马背上的小红军》、《父爱深深》等)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这些课文虽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各异,但它们中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一些人物言行举止的深刻描画。对人物言行举止展开特写的根本目的在于以此丰富、深化具体人物的形象,并达到最终升华课文文章主旨的良好目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实现对课文所描述人物言行举止的深入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实现对该课文的深入理解,即有利于提高其课文理解能力。为了有效达成这一目标,笔者在讲解具体的抒情性质的课文时,特地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对课文中所涉及到的人物言行举止进行了大量、重复的朗读,并都取得了发展学生课文理解能力的预期良好目的。

如,在学习《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这篇课文时,笔者就要求学生对以下描写弟弟“小萝卜头”行为举止的段落进行了反复的朗读:他每次来到黄伯伯的牢房门前,总是先轻轻地敲几下门,得到了黄伯伯的允许,才跨进门去,敬个礼说:“黄伯伯好!”通过朗读,学生们从“轻轻的窍门”、“跨进门去”、“敬个礼”、“黄伯伯好”等一系列的言行举止都很好地感知到了“小萝卜头”懂礼貌的性格特征,如此,就为他们实现对“弟弟很爱学习,也很懂礼貌”这一段落中心句的更深刻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大促进了其对该课文的认识、理解能力。

三、朗读能促使学生深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高其课文理解能力。

人教版小学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多选自于名家名作的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虽篇幅简短、言简意赅,却蕴含有深刻、丰富的内涵,这就需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深入到具体文章段落之中,深刻把握其所体现的主要思想感情。这是小学语文对发展学生理解能力的最高要求。而朗读活动的进行就为更快、更好地落实上述目标提供了积极有利的条件保障。

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如,在学习《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时,笔者就带领学生对整篇课文特别是卫生部长与白求恩同志两者的对话进行了有感情的朗读。

通过朗读卫生部长要求白求恩同志首先撤离的话语中明白了战争的激烈性以及白求恩同志所面临的危险处境,与此同时,从白求恩同志的回话“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中明白了即使身陷危险处境,但白求恩同志仍然坚持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体现了其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及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而这很显然为他们以朗读为载体实现对把握文章主旨内容、提高自身的课文理解能力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充分证明了以朗读促进学生课文理解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与发展的切实可行性。

总而言之,朗读是发展小学阶段学生课文理解能力的有效措施,对此,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对其予以高度肯定与重视,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将其运用到自身的日常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