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视野下高中语文课堂的激情艺术

2016-04-29黄世民

知识文库 2016年11期

生本视野下高中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起课堂的主导作用。课堂通过教师营造情感氛围,借助教材媒体来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关注学生情感参与,引导学生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塑造学生独立健全人格。

一、情感教育要符合高中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语文课堂的教学主体是学生,从学生情感发展角度来看,中学生的情感具有以下主要特征:首先,中学生很容易动感情,情感比较强烈,带有明显的情绪化特点。其次,中学生情感内容、形式非常丰富而复杂。再次,中学生对情感的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逐步提高。这一发展过程中,初中生对自己情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相对要差些,冲动性更明显;而高中生的情感开始带有掩饰的、隐含的、曲折的性质,自我控制能力有所增强。

语文课堂不仅是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场所,还是形成情感以及培养情感的场所。高中阶段的学生往往都具有感情丰富而情绪化特点,对于事物都想体验感受,所以教师要认清楚这一点,抓住学生的情感特征,运用到语文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例如,开讲《故都的秋》时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去感受故都的秋景秋色,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看短片,融入自身的情感,领会作者的情感。在发掘出相关情感因素之后,再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假设自己就是郁达夫,假设自己就在那个年代,假设自己曾经有过相似的经历,那自己会产生怎样的情怀?一个“故”字,一个“秋”字,其中包含了哪些离愁别绪?清冷的秋色、落寞的秋境、衰弱的秋声,雨后的秋凉……这些情绪进入十八九岁的少年心中时,自然会生成浓重的情感,产生很好的课堂效果。

因此,抓住高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教师就能触发潜伏在其意识深处的情感,激起其乐学的情趣,使他们带着积极的情感步入课文的意境,从而激起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情感教育要关注学生情感参与,引领学生情感体验。

教师作为情感教育的主导者,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应该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语文教学情景中来,打造一种注重情境和情感体验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得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发展。

高中语文老师要有了解、尊重、关爱和信任的意识和行动,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让课堂成为点亮学生激情的灯塔。例如,教师走进教室,可以先进行一个小活动,让学生进行上课前的热身,从而调动学生的兴奋点;教师的导入语可以根据内容需要精心设计,让学生联想与课文内容相似的生活经历,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的提问可以采用接力式提问,放弃点名提问,问题设计不要难度太大,让答对的同学去点下一个答题的学生姓名,这样紧张而又有趣的课堂气氛就被调动起来,学生不再觉得答题是困难的事情,而是会选择主动参与。

又如教《 陈情表》, 如果教师带着情感、气势和体会,声情并茂地朗诵《陈情表》,引领学生情感体验,催动学生下泪。那么,学生怎么可能没有兴趣、热情地深入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和思想呢?在《陈情表》的教学中,如“情”为主线,让学生自主阅读、分析思考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深情表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了解背景,体悟李密在尽忠和尽孝抉择中的两难之情,也能激起情感的共鸣,获得人间至情的深刻理解。

优质的高中语文课堂拥有丰富的情感教育内涵,在重视学生情感参与和体验的课堂教学情境下,具有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的特质。相反,如果在语文课上学生成了情感体验的旁观者,学生与作品和作者不能达到情感共鸣,那就背离了文学作品本身对人的情感的引导功能,更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

三、情感教育要最终达到内化为学生的信念和价值观的目标。

语文课堂学习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语文教学塑造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具体说来,就是教师在对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感情操,发展健康个性,最终形成健全人格。为了实现这一终极目标,语文老师需要在高中语文课堂采取内化情感策略。

内化情感是指学生将获得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与价值观,并且用此来指导具体的行动,最终形成新的价值观、人生观。内化情感则是情感的提升、创造和践行,是把情感纳入价值观体系中去,是情感教育的最终巩固和达成。而内化情感的策略主要通过评价情感的手段来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情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环节,既是针对客体——课文的情感进行评价,更是针对主体——学生自己的情感进行评价。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5《边城》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探究——“边城的人们是那样的善良、纯真,翠翠的爱情为什么会以悲剧结束”。通过组织课堂探究活动,学生展示各自的认识与看法,不同视角观点之间的相互启迪与补充,完善、加深对课文情感的认识,最后形成了共同的见解:竞争和谦让精神并不矛盾,竞争中你大可当仁不让,切记有礼有节。竞争无论如何激烈,也必须学礼、识礼、守礼,能提高效益。正是通过这样日积月累的评价活动,消除消极情感,纠正糊涂认识,发扬积极情感,光大正确观点,学生才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应当践行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教育理念,通过学生情感特征、情感体验、价值目标等三方面的挖掘,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增强高中语文课堂情感教育的魅力,丰富学生的人格素养,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