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批注式阅读教学之我见
2016-04-29曹宇
批注式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深受师生欢迎的阅读教学模式。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从方式、流程、策略等方面对批注式阅读教学进行浅析,为进一步研究该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可见,在小学的中高年级教学中安排批注式阅读的内容,正是符合了新课标的相关要求。批注式阅读作为一种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一、批注式阅读教学中运用到的不同批注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用到的批注方式主要有:感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评价式批注。
1.感想式批注。当学生用心去阅读一篇文章时,就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想。为了培养学生们这种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时,随时在旁边空白处写下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想法。这种感想式的批注形式,能够帮助学生们更深刻地去理解文章的内涵,把握作者的主旨思想,更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
2.质疑式批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质疑,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文章所要表达的意境之中,更深层次地与文章、作者和自己展开交流。产生质疑是思考、探索与创新的过程,质疑式的批注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们求知与探究的精神。随着不断地练习和阅读量的积累,学生们的所提出的问题会逐渐深入,质疑的水平会逐渐提高,课堂的氛围也会由此而更加自由与活跃。
3.联想式批注。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学生们能够由此及彼,由读到的文章联想到其他已经学过的内容,从而拓宽思维,巩固知识架构。这种批注方式常运用在诗词类的阅读过程中,通过联想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旁征博引、触类旁通的能力水平。
4.评价式批注。新课标中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由此可见,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和指导学生对文章做出适当地褒贬评价。这种评价式的批注方式有助于学生将文章的问容和自己掌握的知识、积累的经验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读到的文章进行再创造的能力。
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大体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准备形成。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于对教学文章的选用。虽然批注式阅读对文章的选择没有特别的要求,理论上符合语文教学标准的皆可。但是考虑到初学阶段的学生缺乏相关的批注经验,可以考虑选取学生们较为感兴趣的文章,以篇幅较长的略读式文章为佳。
第二,教师批注。该阶段强调的是教师的备课形式。教师做好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前提是摒弃以往传统形式上的备课方法,在备课阶段自己先进行批注式阅读。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思考、理解,以及联想到的相关知识都以批注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特定教案,以备在课上教学过程中使用。
第三,课堂教学。课堂上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个环节。一是教师讲。在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最开始阶段,教师要向学生细致讲授批注式阅读的相关知识与技巧,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和学生们的逐渐掌握,在以后的教学中该环节可以慢慢取消。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印发一些有代表性的批注案例,或者是自己提前做好的批注范例,从而结合实例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批注式阅读的模式,消除学生对新生事物的畏难情绪。二是学生批。在教师的初步讲授之后,学生要通过练习来逐渐消化批注式阅读的方法。通过阅读、思考、体会、联想,与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进行深入地碰撞与交流。三是大家验。该环节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同学们之间针对批注的结果进行交流的过程。通过教师指导、同学建议来促进相互间的学习借鉴,在拓宽思维的同时,深化所学的知识。
三、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策略
批注式阅读需要引导学生多加体会和练习,潜心到所读的文章之中。不仅仅利用课上的时间学习,也要充分利用课外的训练加以巩固。在批注式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些常用的策略可以帮助师生间更好地交流。
1.培养习惯。我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鲁迅先生在谈到读书的方法时也强调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可见读书要勤于做笔记。
2.给予时间。批注式阅读教学不可急于求成,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来发挥。
3.进行交流与评价。完成一次批注式阅读后,教师要随即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展现不同学生的批注内容,并给予相应的点评,让他们在彼此的交流学习中进步。一方面,在交流中充分表达。批注式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在学生自我阅读与感悟的基础之上,教师根据实际进度,恰当地安排小组间或者是全班集体的讨论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