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应用

2016-04-29丁娟

知识文库 2016年11期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这种教学模式遵循“行动而学习”的原则,主张“做学一体,在做中学”。本文将从教学实践视角,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现阶段,对于电气控制课程来讲,是对高等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而应该用何种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并熟练的应用于实践之中,是课程组教师不断追寻的目标,也是教育者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行动导向教学涵义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经过20多年的探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德国取得了巨大成功,以“行动导向”即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策略,已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流,并作为世界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最新成果,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学习和借鉴。我国于90年代后期引入并开始行动教学模式研究,目前在中国的高职教育界已经全面展开并成为一种主流发展趋势。

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从项目的趣味性、实用性考虑

电气控制中有大量抽象的电气元器件的原理和应用,如果单纯从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感到枯燥、单调,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选择趣味性的、实用性的、利于教学又易于实现的一些电气控制电路作为“做”的项目,通过对这些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制作,学生会发现,课本上那些看似抽象的电路其实就在我们生活中,例如大部分的家用电器、车床的运行、电动门的开关、起重机等等都是通过控制电机的运行来实现的,正是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如此多的便利、增添了如此丰富的色彩。选择趣味性、实用性的学习项目,学生学习电气知识的兴趣会大大增加。

2.从项目的职业性、开放性考虑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就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在选择项目时必须注重项目的职业性、开放性。教师在选择项目时不要闭门造车,要走出学校,走进各个行业,走进用人单位,去了解一线真实的情况,用人单位需要职工掌握哪些技能、具备哪些职业素质,我们就要安排与之相对应的项目。例如在电气控制教学中,根据企业需要,可以安排电气配盘、电工实训等项目。通过完成模拟企业实际生产的项目,学生了解了电气控制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选择好了“做”什么,那么怎么“做”呢?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做”的的主体是学生,“做”的过程通常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进行。在“做”的过程中,学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通过亲自完成任务,去获取属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做”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自己的角色是引导而不是主导,是协助而不是代办,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为学生提供必要材料支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去寻找解决问题方法。在“做”的过程中,应更加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包括与电气控制职业有关的专业能力,还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三、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电气控制这门课程大致分为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检修、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检修、三相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检修、三相异步电动机其他常见电路的连接与检修、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分析与检修等七个项目,其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并且理论部分较为抽象,对初学者而言很难把握,是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和单开实践课程的学习的“瓶颈”。下面是在电气控制教学中实施“通过设计、安装与调试实现一间隔离室升降门的自动控制功能”行动导向教学的一个实例。教学主导目标:完成隔离室升降门的设计与配盘。详细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达到以下目的:

(1)掌握重要元器件——时间继电器,了解定时器的原理及使用;

(2)会利用所学元器件画出通电延时和断电延时的电气控制电路图;

(3)能将时间继电器应用于电动机顺序启动控制、自动往返控制等;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沟通能力。

制定出一套合理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标准,设计出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再排斥内容枯燥的理论内容,提升其学习兴趣,使其接受知识的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提升其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实践基础,为其毕业后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做好铺垫。

多年教学经验表明,学生对内容枯燥的理论课程不感兴趣,而对动手较多的实践性课程学习的主动性较高。我们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到电气控制课程的教学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行动导向由一系列教学方法如头脑风暴、角色扮演、项目教学、任务分析、案例教学等组成,它不能称为一个具体教学方法,而是一套综合性的学习方案。其核心思想是:学习过程的工作化+工作过程的学习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系列不同的有组织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寻知识;教师从不同侧面找到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交往、沟通、协作和相互帮助的能力。

实践证明,在高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所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成功的,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就感,使专业课程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能力无缝对接,能为学生走向未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