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之我见
2016-04-29陈珍燕
普通中学,他们的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的是朝向“高考”。而我们职业中学的教学目的是为各行各业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初 、中级技术人才。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我们还是按照普通中学的模式去上,是行不通的。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长期以来的教育改革没有使职高的语文教学有过根本的改变,和普通高中没有多大的区别。但中职的学生,他们的目的主要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对文化课的热情并不高,而且他们的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大部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老师如果一味地按照普高的模式去教学,学生会越学越怕,越学越厌。那么,我们该如何来上好职业中学的语文课呢?下面是我多年来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一)根据中职学校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
目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表现为:教师不太了解现代企业对员工语文素质的要求,不能建立起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导致片面强调文化学科的系统性,而忽视实用性,使语文教学难以适应职业教育的需求和发展。学生重专业技能而轻文化基础,对语文提不起兴趣;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要想改变这种教学的尴尬局面,教师必须善于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针对学校特点对语文教学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功能。比如:对幼师班学生,要重视普通话的教学;对财会班的学生,要重视财经应用文知识的掌握;对毕业班的学生,则要重视掌握交际交流等的实用东西,凡此种种,不再细述。教学中,我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的需求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帮同学们买来普通话考试用书,加强听、读、说的训练,注重培养她们说好普通话的能力。在她们参加普通话考试前半年更是进行强化训练,严格要求学生交际时使用普通话。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努力,我所带的幼师班的学生,普通话考试基本过关。对财会班的学生,在他们学习的第四学期,我开设了《财经应用文写作》这一课程。不仅让他们学会简单的条据、信函等各种公务文书写法,而且要学生懂得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调查报告、合同等的应用文写作,掌握会计行业的基本技能。对于临毕业的学生,我从《百家讲坛》中,下载金正昆的《社会与礼仪》等内容,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学会进入社会的知识,学生纷纷表示,受益非浅。这样,把语文学习与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结合起来,学生更喜欢语文课,也从语文课上真正学到有用的东西,从而更好地体现语文的价值。
(二)根据中职学校各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职业学校是以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学校,由于受其职业教育属性的制约和影响,语文学科很难发挥出在基础教育中的影响力,学生通常认为掌握好技术本领才是关键,从而忽视了对语文的学习。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唯有从实际出发,建立语文学科与专业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与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发展方向相结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效果才能显著。课堂上采用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手段已经显得陈旧。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情景式、自主式、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如:在教应用文《求职信》时,我设计了招聘会,假设我是某公司的总经理,来校招聘一名会计人员,三名文员和五名推销员。我扮演总经理,选两位学生扮演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招聘。教师对学生参加面试给予指导,教授《求职信》的写法,全班四十多位同学热情很高,学习特别细致,写《求职信》特别认真,面试中规中矩,表现极佳。这样模拟现场的教学,使枯燥的应用文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同学们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了知识。另外,我还运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声音和视觉形象,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中,针对电子、汽修、数控班等这样的男生班级,他们对语、数、英这些基础课程根本提不起劲的实际情况,在上《智取生辰纲》这一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我先在多媒体教室,播放这一片段给他们看,让他们从影片中了解故事情节、环境、人物等内容,然后再作讲解。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上来了,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就容易多了,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特别喜欢这种上课方式,一致叫好。
(三)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变化教学手段
我们通常说教书育人,教师的重点是在育人上,教书的目的是为人的发展来服务的。纵观人的一生的发展都是贯穿着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不愿学到学,再到乐意学的过程。如何才能让学生乐学、会学呢?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一般采用检查复习、预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四步走,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在现今的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单向进行,老师讲,学生听,缺乏互动交流。2、教学过程单调缺乏实效: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一人包办到底,学生被束缚着,有劲使不上。课堂上以教师为主讲,教师满堂灌,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似乎是在看戏,听说书,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另外,教师主观地照本宣科,不能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3、教学中学生的被动,被隐蔽现象严重:教学过程是为教师教学而设计的,重在怎么教而不注重怎么学,教学过程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位置。教学目标、教学进度等教师一人说了算,学生无权参与。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就该积极思考改进的方法。例如:我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刚开始,学生对这课不感兴趣,毕竟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对他们的吸引力比较大,后来我改变了教学思路,不再只是口头讲,黑板上板书,而是从网上下载了课文朗读文件,在课堂上一段一段地放给学生听,这样,通过视觉的感受,同学们陶醉于荷塘月色的美景中,课堂效果提升了不少。
这就要求老师做到:1、认知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要自顾自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2、尊重学生的学习力,转变教学方式,以学定教,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和体验,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呈现真实的教学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确保他们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3、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我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空间,使学生能焕发激情,释放能量,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体验成功。
(作者单位:广东省兴宁市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