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典型画面导读”,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2016-04-29王燕平

知识文库 2016年11期

我园是阅读特色园,致力于阅读研究十余年,在我园的“开放性阅读案例研究”的总课题背景下,我们对小班幼儿进行了一年多的“典型画面导读,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子课题研究。本文针对小班幼儿的阅读特点,结合子课题的研究实际探讨了利用典型画面导读活动,促进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性策略。

一、问题提出

通过对《3—6岁儿童发展指南》的学习,我们知道: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极有帮助的。所以,本次子课题研究我们致力于在小班幼儿中开展“典型画面导读”,构建“典型画面导读”的阅读模式,培养小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构建“典型画面导读”的阅读模式,促进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一)什么是“典型画面导读”的阅读模式?

教师选择一本书中典型的故事内容画面,和幼儿们一起阅读(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建议采用集体阅读的形式),然后再请幼儿根据前面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整本书,以此引导幼儿通过对典型画面的把握来达到对完整故事的理解。

(二)怎么样开展“典型画面的导读”?

1、精选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书

书的选择:适合小班幼儿的阅读内容应从反映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题材人手。同时,小班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易受形象大、色彩鲜艳的图片所吸引。例如:绘本《小熊宝宝系列》,每页上一般只有一幅画面,且主体形象大,色彩鲜艳,因此很适宜小班幼儿阅读。

2、精选书中的典型画面

典型画面的选择可以是图画书中揭示故事角色或提示故事内容的画面、重复情节的画面、通过细节表现角色心理活动的画面、难以理解的画面、信息量最大的画面、显示图画书风格的面面等等。

(三)在开展“典型画面导读”阅读活动中探寻适宜、有效的策略

1、在开展“典型画面导读”活动中探寻有效性阅读的策略

(1)策略一:关注整体,把握细节

例如:在典型画面导读——《蚂蚁和西瓜》中,教师引导幼儿在关注整体的同时,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几只特别的蚂蚁的动作。活动中,幼儿作了如下讲述:点点说:“我看到一只蚂蚁背上扛着一块超大的红西瓜,他好像扛不动了,教师看到他的身体有点发抖了。”佳佳说:“教师看到一只小蚂蚁一个手叉着腰一个手指着头,好像是在想办法吧。”

(2)策略二:从上到下阅读

例如:典型画面导读——《熊熊》中,因为绘本本身的特点,教师采用了遮挡法,引导幼儿能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观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2、在开展“典型画面导读”活动中探寻教师的提问策略

皮亚杰理论强调:“为幼儿创设一个他们自己学习和发现的环境”。因此,在“典型画面的导读”过程中,我们常常使用“归类性”问题和“假设性”问题,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启发和拓展幼儿的思维.强化幼儿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例如:经典画面导读——《小熊宝宝系列之谁哭了》中,在阅读时教师的提问:“天气真好,小熊和小老鼠出门了,它们会到哪里去呢?” 再例如:“小熊和小老鼠这么惊讶,你们猜猜会发生了什么事?”这样开放性的提问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自由思考,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有话可说,也让阅读变得主动。

3、在开展“典型画面导读”活动中探寻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1)策略一:强化读本中优美的词汇

斯金纳在《言语行为》一书中广泛应用“强化”一词来解释各种言语行为,并提出“自动的自我强化”这一概念。例如:分享阅读《小船》读本中的每个词语、每个句子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并根据幼儿的言语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表述。画面上是这样描述的:“五颜六色的小船、五颜六色的帆。教师抓住了里面“五颜六色”这个词形,反复带幼儿学习,强化这个词,幼儿们也很喜欢这个词语。当幼儿自己在自主阅读读本时,总是很期待地等着读到最后一页。

(2)策略二:丰富幼儿的词汇

例如:典型画面导读——《荡秋千》中,四个字的成语,如“咬牙切齿”、“怒火冲天”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可能有点难,但放在此时的阅读情境中,却非常适宜。阅读过后,桐桐小朋友在玩建构式玩具时,一名幼儿抢了他的玩具,他立刻就把这个词运用上了:“你再抢我的积木,我要怒火冲天了!”

(3)策略三:传授必要的语言技能

为了提高幼儿在语句运用时有舒适的连贯性,要教幼儿正确使用关联词,注意纠正不正确的语句。关联词比较抽象,幼儿掌握起来比形容词、量词要难得多,在用多个句子表示相关的事物时,幼儿很少使用关联词,幼儿教师就要多创造机会,反复教他们使用。例如:经典画面导读——《小熊宝宝系列之谁哭了》中,幼儿在阐述“小熊和小老鼠为什么这么惊讶?”这个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幼儿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进行表述,如“因为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哭,所以小熊和小老鼠很惊讶。”

(4)策略四:阅读活动中的语言体验

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结合读本,让幼儿有充分地对话机会,而阅读画面中的人物角色对话恰恰是幼儿喜欢的、并愿意想象和表达的。例如:典型画面导读——《小熊系列之谁哭了》中,教师戴上头饰扮演哭泣的小兔子,让幼儿想办法安慰小兔子,有的幼儿说:“小兔子别哭,我让妈妈再给你买一个冰激凌”,有的幼儿说:“小兔子别哭了,我来抱抱你。”幼儿在“说”的过程中,发展语言,体验朋友之情。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研究,我们构建了“典型画面的导读” 的阅读模式。应该说这一阅读模式是有效的、有价值的,为小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更是给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提供了锻炼和提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