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们”的研究综述

2016-04-29赵燕秋

知识文库 2016年11期

“们”的研究要始于吕叔湘1949 年发表的《说“们”》一文,此书的发表是对于“们”的最早的研究,自此后,语言学家也陆续对“们”的性质、意义、用法、语用环境和限制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但观点并不一致,以下便是笔者就这几个方面对“们”的研究的综述。

一、“们”的语法性质归类研究

关于“们”的语法性质众说纷纭,各位学者的观点也不尽相同。《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们”的解释为:“用在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大家也都普遍已经接受并认同了这种说法,但是也有专家学者持有不用意见,本文主要总结了以下几个观点:

(一)词缀

吕叔湘在其《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将“们”归为后缀,解释为用在代词或指人名词的后边,表示多数,如“我们、你们、工人们、女士们等”。朱德熙在《语法讲义》中也描述“们”是人称代词和指人的名词的后缀,表示复数。

陆宗达和俞敏先生都认为“们”是名词的词尾,用来表示量,只要是加上“们”的名词都有“好几个”的意思,如“学生们、孩子们”。彭泽润认为“们”是词缀,并列举了“们”作词缀的3个作用。

陶振民认为“们”只有构词功能而没有句法功能,“们”只是复数词语的附加语素,是一种复数形式标记,在词和短语中,位置比较固定,功能一致,而且语法意义都是表示复数,所以把它归为语素中的语缀类。

袁梅也认为“们”是一个构成同一个词不同语法形式的构形后缀。丁声树先生在《现代汉语语法》中把它叫做“复数词尾”。

张静先生在《新编现代汉语》中也讲到“们”用在指人名词(包括代名词)后面,表示复数的,是个“词缀”。张惠英也认为“们”是人称代词词尾。

(二)助词

刑福义先生提出“们”是复数助词,可以看成是词尾性助词。

胡裕树先生也认为“们”是助词,经常附着在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群体意义。

孔凡涛也提出了一个观点,即现代汉语的短语类型下应该加一个“们”字短语,因此他认为应归属于助词。

张谊生也在其《现代汉语虚词》中将“们”归为了其他类型的助词,他认为现代汉语中存在着表层形式相似但是内在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们”。

徐连祥通过对梁斌的《播火记》的统计考察得出“们”附在指人名词和名词短语后有很大的自由度,与附着对象结构之间具有明显的临时性,可扩展且具有松活性,因此他论证了“们”应归属于助词。

(三)词缀或助词

宋玉柱在《关于语素“们”和助词“们”》一文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人们、你们”中的“们”和“同志们、朋友们”中的“们”不是一个“们”,即二者没有同一性,他把代词后的看作词缀,而把指人名词或词组后的看作助词。

邓福南在《汉语语法新编》中提出,“们”附着在联合词组后表示多数时是助词,而附着在人称代词或名词之后表示多数时则是词缀。

黄伯荣、廖序东先生在《现代汉语》中也将“们”定位为既是定位粘着语素——词缀,也是助词,用在指人的普通名词后面,表示群体意义。

赵元任在其《汉语口语语法》里将“们”归为名词后缀,指代复数,如“先生们,兄弟们”,他同时指出带“们”具有集体的意义,所以前边不能加数量词。但是又在最后说到:有时候一个短语之后也可以加们,如“先生跟学生们”,所以笔者认为赵先生其实是将“们”同时当做词缀和助词来处理的。

二、“们”的语法意义研究

关于“们”的语法意义方面,各家观点不一,总结起来,大致综述为以下几点:

(一)复数标记

前文提到了吕叔湘,朱德熙,刑福义先生等将“们”看作复数标记。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还有袁梅,袁梅认为“们”的语法意义可以归结为真性复数、连类复数和假性复数三个意义系统。真性复数主要指“们”用在普通示人名词之后,表示多个同一类型的人的多数关系;它还用在一些特定代表意义的专有示人名词之后,泛指具有这类专名人物特性的人物的多数。连类复数是指加在普通人名、亲属、职务称谓和单数人称代词之后,表示个体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的群体数量关系。假性复数即主要出现在人称代词之后,以词汇—语法平面的复数语法形式来表达语用平面的单数的语法意义,即“们”以复数代单数。

石毓智也将“们”称为“复数标记”,认为“们”主要用于代词后,也可用于普通名词后,用来表示复数。

李宇明也提到过“们”是复数的语法标志,意义虚灵,结合力强,并论述了单音人称代词加“们”之后表单数、复数合单复数混表的类化作用。

(二)群体标记

胡裕树在《现代汉语》中,对“们”作了如下说明:“们”经常附着在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群”的意义。他还在后来的研究中指出汉语是通过两种手段来表示复数意义的,一是词汇,二是词法。

张谊生先生在对“们”的研究中指出“们”的基本功用就是强调“群体”,还通过语义选择限制中的词语搭配羡余现象侧面说明了“们”的强调群体的表义手段。

宋玉柱提到“同志们和朋友们”中的“们”并非表示简单的复数,而是表群体概念。

陈光磊1978年发表的一篇《关于“们”与“s”》中通过比较汉语“们”和英语复数词尾“S”的不同发现“们”只适用于指人名词和人称代词,表示人物的集合数量,如“学生们”,不在于计算学生数量的多少,而是指的学生这一个群体;他还指出“们”表示的是一种集合量、模糊量,对于“群”这种集合量的多数意义是一种充分条件,具有统括成“群”的功能。

孔凡涛在《试论汉语“们”及“们”字短语》中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为区别印欧语言中的“数”范畴,尽量避免使用“复数”一词,而是多使用“群体、多数”。

陈小红在《论“们”的语法意义和“N们”的指称特点》中指出“们”不是一个普通的表示复数的词缀,它表示的是由多个个数组成的整体义,在复数的本质上强调“整体”。

(三)既是复数又是群体标记

黄伯荣、廖序东认为, “们”用于普通名词后或普通化的专有名词后时是复数标记,但是用于代词或其他专有名词是表示“群”的意义,比如“我、你、他”和“我们、你们、他们”之间就是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并非单复数之别。

杨炎华2015年发表了《复数标记“们”和集合标记“们”》一文,他和黄伯荣、廖序东的观点一致,他从句法句义的角度引出了代词、专有名词、普通名词加“们”存在着不同的句法表现和共同的句法规则,从而论证了用在普通名词或普通名词短语之后表示不确数复数意义的是复数标记,用在专有名词或专有名词短语之后是表示集合意义的集合标记;用在代词后的“们”也是具有复数意义和集合意义的。

三、“们”的选择限制研究

不是所有的“们”都能加代词或指人名词来表示多数的,就此刘丽艳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们”的使用范围进行了考察:一是指人名词和代词不能后加“们”的情况,二是指人的名词性短语不能后加“们”的情况,三是句型的句法成分不能加“们”的情况,最后总结出“们”的使用限制为:不受个体量词和集体量词修饰的通指成分,只能作单指成分的名词性成分,在句中是无指成分和不定指成分的指人名词性成分后面。

陶振民通过历时发展的角度考察了“概数+名+们”这种短语形式的分布以及它的使用格式、使用频率、变化,指出这种格式是发展变化着的,但不是无节制的变异,它是作者的语言,不同于英语复数形式“S”,它的前后概念需一致,并认为“概数+名+们”的形式是在承古融洋中发展起来的,是书面语的表现形式,并带有个人爱好的色彩。

张谊生更为系统的从音节、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全面地分析了“N”与“们”的种种选择限制,并且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补充和发展。他明确指出在音节上,2+1的三音节“N”后一般不加“们”,一般也较少出现在单音节“N”后,语音上限制并不是特别的严格。在语义方面有较严格的限制,部分非量名词,部分集体名词,部分关系名词通常不与“们”搭配,其次“们”不能和表示确数义的数量词共现,但能和表概数义的词语共现,这其实是词语搭配的羡余现象。在语用选择方面,主要考察了三组互有联系的方面:一是陈述与指称,凡是用于陈述的“N”一律不能加“们”,用于背称的可加也可不加,但是用于面称的一般必须要加;二是内涵与外延,凡是有外延义的“N”一般都可加“们”,凡是凸显内涵义的“N”一般都不能加“们”;三是有指和无指,凡是有指的“N”一般都可加“们”,其中典型的单指和定指才更适宜加“们”,而无指的“N”,其中的典型的通指和不定指一般不加“们”。同时张谊生也指出制约“N+们”的因素常常相互影响,而且“们”的使用呀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不是绝对的规律。

我们认为,在探讨“们”的性质归属及语法意义问题上,不能只停留在语义层面的分析,而要更加注重语用方面,注重对其表义功能的描写。因为语言随着人们的使用不断发展,语义在语用过程中变得动态化,所以要求我们多关注对于特殊语境下的特殊性研究,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语境中的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