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室管理与设备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

2016-04-29陈彦彤

知识文库 2016年13期

我国的高校在社会进入完全信息化的进程中自身也逐渐在进行信息化改造,并取得一定的成果,而高校在进行信息化改造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不忘对自身实验室中在实验室管理和设备管理系统上的改进优化。信息化管理系统是许多高校在对本校进行信息化时的不二选择,但其系统本身也存在不足之处,其中最为显著地就是各系统之间没有以供联系的接口而导致各个信息系统的孤立,最终导致达不到预想中效果的结果。实验室管理和设备管理系统的改革是信息化管理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其中对实验室管理进行有效改革有助于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以及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改善实验室的供求紧张关系;而对设备管理的有效改革则为学校提供了更加具有保障的物质基础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一、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与设备管理系统所存在的问题

1.1高校实验室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1.1各类数据没有得到有效发掘,严重依赖人的自身素质

在实验室管理系统中所记录的数据大多都蕴含有更深层次的不易发现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的发掘需要靠自身素质相对而言比较高的人,比如管理者。这样不论是在时间上还是人力物力上都耗费过多,并且对人的依赖度很高,那些综合素质高者则能够高效地获得相关信息,而能力稍有不足者则需时较长,还不一定能够获得正确信息。

1.1.2缺少信息共享

原有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导致各个管理模块之间形成没有纽带的孤岛,同时也导致出现了各方面信息不够完善的现象,在这种信息共享缺乏的基础之上管理者想要对实际情况有所改变是非常之困难的。

1.1.3没有科学地安排实验任务,对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

注重学生个人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都是高等教育的素质教育中所要求的,但在实际情况中,学校由于缺乏对实验任务计划表的制定不能满足普遍学生开展个人实验的需求,自然也就不能对大多数学生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1.2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2.1管理手段陈旧,工作效率低下

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之前,多数高校实验室均采用人工登记方式进行对设备的各种记录,而这种管理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速度慢,出错率高,信息完整度低下,而其不便性在进行查询工作时显得尤为突出。这种管理方式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效率及其低下,从根本上而言就不符合于当今社会的适应性要求。

1.2.2设备保养工作不到位

高校在读学生的数量在扩招之中不断攀升,对其实验室设备的使用频率也在不断提高,而实验室中的仪器相对比较精细,在高频率的使用下其零部件极易受磨损,仪器也极易出现故障。此时若不对仪器进行定期的维修保养,仪器的使用寿命将会大为缩短,既增加了学校的经济负担,又影响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1.2.3没有全周期的从事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之前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都仅限于对实验室相关设备的使用,资金变动以及基本的技术信息,而对于非常重要的设备维修信息则不够完善。这导致维修员在设备出现问题之后对之进行维修之时缺乏相关的历史参考信息,使得维修人员的工作量大大的增加,加长了维修时间的同时也提高了维修成本。

二、相关处理措施

2.1实验室管理改革

2.1.1构建实验课程新体系

为符合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设计出独立的实验课教学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是最为有效,合适的方法。在保证课程必须的基础性实验课基础上,将隶属于理论课的实验课重构成一门独立,专业,富有创新性和综合性的实验课程,这是尽最大可能开放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基本条件。

2.1.2教学与科研的有效结合

教师在进行适合的科研课题时可选择性的让学生参与到其中,让学生尝试性的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提前感受一下从事自己喜欢的课题研究的感觉,也有有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遵照基础到综合再到设计的顺序有序的进行实验教学,把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地去制定适合学生的实验教学大纲。

2.2实验室设备管理改革

2.2.1学校鼓励自行研制或联合研制仪器设备

严格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通过自身研制或者联合研制出的仪器设备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强,性价比高,利用率高和极大程度上的节省开支的优点。并且若是让学生参与这种研制过程所获得的客观利益非常可观,因为在这种过程中,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培养,这是通过常规的设备获得方式中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2.2.2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的开发

有效利用当下的先进技术建立实验室管理系统并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在该系统中由管理人员负责数据的录入,统计和查询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工作效率极高,并且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无误,也能达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资源的目的。

实践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其灵魂,我们要为实践创造一切能达到最佳状态的条件。

(作者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