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思路

2016-04-29于江杨

知识文库 2016年13期

在世界体育运动中,篮球运动具有广泛的普及性,它以自身的优势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也吸引着高校学生这一群体,篮球运动对他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高校要重视篮球课程,并积极寻找新的教学思路,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篮球项目是一项具有影响力的运动项目,在高校中开展篮球课程,很大程度上调动大学生运动的兴趣。另外,大学生在进行篮球运动的过程中,形成了顽强的意志,树立了团队意识,提高了应变能力。篮球课程是学生学习篮球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篮球课程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力的发展,心理素质的提升,进而影响到篮球运动的普及。在新课程背景下,篮球课程不但要落实教学目标,而且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运动,主动学习,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一、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变身“顾问”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和身体逐渐发展成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比较理想。既然他们愿意学习篮球课程,出发点肯定是对篮球运动比较感兴趣,内心存在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带着对篮球运动的知识匮乏主动求知。在新形势下,我们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准他们的兴趣点,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在保证有序开展的情况下,教师要隐身成为课堂的顾问,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现状,改变讲述者的身份。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提供宽松的活动空间,让学生积极思维、主动锻炼。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篮球技术动作的理解自主去练习,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会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进行指导,他们就会专心听讲,加深印象,大大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教师隐身为课堂的顾问,并不是对学生不管不问,而是用我们明锐的眼睛,发现问题,纵观全局,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动作和不良行为。

二、引入新型多媒体教学技术

现代科技的普及惠及到人们的方方面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奏,促进了社会的飞速发展。势必,现代科技手段引入到篮球教学中,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篮球运动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的活动,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也是篮球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多媒体的慢动作展示,变静态图像为动态人物显示,学生清晰地了解到每个动作的要领,以利于学生理解吸收。另外,专业运动员完美的动作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产生了对完美动作的渴求感,提高学生分析动作和运用动作的能力。

在高校篮球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但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目的。

三、动作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环境是设定好的,教学内容也是设定好的。而实际上,篮球技术是一项开放性的技术动作,在篮球教学中,动作技术的学习应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会受到环境以及比赛气氛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教给学生动作,学生在实践的时候就会不知所措。这样的教学学生已经脱离了课堂,没有实践的单纯讲解,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会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是完全是失败的。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篮球教学要把学生在运用动作技能时可能遇到的环境渲染到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就是自己以后遇到的内容。营造真实的环境可以根据所学的某项技术动作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篮球比赛环境。给学生创设真实的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映出学生真实的掌握程度,这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无法预见的。

四、实施小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树立团结意识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篮球课程教学中,要把团队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每一节课中,让学生明白团队的重大意义。篮球比赛是一项集体项目,比赛的胜利不是靠一个人的优秀表现,而是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

在学习技术动作的时候可以分团队学习,也就是分小组学习,把基础较好的学生设立为组长,帮助组内其它成员共同进步。最后通过比赛的方式比较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评价他们的综合能力。这样学生在练习动作时会铭记团队概念。

五、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篮球教学评价内容不够全面,课堂上只注重技术考试,忽视了学生体育态度的评价,严重阻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要把动作的掌握、能力的发展纳入评价的内容。考虑到全部教学的连续性,应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给予学生具体而真实的评价,这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让学生课上学到的内容能学以致用,改变传统教学假把式的状态,让更多的学生喜欢篮球,怀着热情来学习,还要让学生了解篮球蕴含的合作精神,满足体育教育的要求,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潮流。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