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驱动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2016-04-29汪丽娟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中的四项基本技能,四个环节具有紧密的联系,例如,学生只有进行大量的阅读,才能够在写作过程中拥有更加清晰的思路,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也更加顺畅。然而,我国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主体,一味的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理解都是教师总结的,因此阅读以及写作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为了提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质量,英语阅读驱动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为了实现人才的有效培养,我国深入贯彻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希望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理念,促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并在积极主动进行知识探索的过程中,提升学习质量。针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来讲,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引导学生从阅读材料中寻找写作资料、素材以及思路,英语阅读驱动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有效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效率。
一、高中英语阅读及写作教学中的不足
首先,教学理念陈旧。现阶段,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在教学中通常以教师为课堂主体,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并运用题海战术促使学生熟练应用各种词汇、语法等知识。然而,这种教学理念,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学生只能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不仅没有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对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长此以往还失去了对英语知识进行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看到和学到的词汇、语句以及文章框架等内容无法灵活的应用于写作当中,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成长生。
其次,缺乏实践教学内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做题来完成的。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知识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针对英语写作来讲,学生需要灵活的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实现创作。然而,学生在这一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不足,产生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
二、应用英语阅读驱动法提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通过阅读更加有效的掌握文章结构
高中英语写作学习过程中,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都需要拥有清晰的脉络,对事件整体和想要表达的中心论点进行充分的描述,在此基础上,结合恰当的词汇以及正确的语法,才能够创作出符合要求的作文。而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内容包含多种形式,如小说和戏剧等,教师在利用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过程中,应当从文章的脉络即框架入手。在阅读过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并针对每一段落的中心思想进行总结、概括,引导学生思考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从而在阅读中不断养成总结和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缕清文章脉络的过程中,可以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阅读灵活的应用语法知识
语法知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直接的影响,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只有正确的应用语法知识,才能够对各种复杂的句式进行理解,与此同时,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只有正确的应用语法知识,才能够提升写作水平。而阅读教学是学习语法知识的重要环节,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遇到的语法知识应引导学生立即展开练习。
例如,针对“1988年他出生于上海”这一句来讲,在进行英语表达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会选择“He was born in Shang Hai in 1988”这样的句式,然而学生在阅读中还可以发现,“born”一词在很多情况下也被用作状语放在句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对“born”的不同用法以及在句子中体现出来的功能进行总结,学生只有对不同的用法进行充分掌握以后才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应用,在写作中也才能够对语法知识进行灵活应用。
(三)还原文阅读法
学生在大量阅读基础上,能够对各种题材以及各种层面的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在写作过程中,思路也将更加清晰,应用的语言、写作的角度都将更加精确。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逐渐对文章进行深刻的理解,还原文阅读法的有效应用,能够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学生在对文章进行阅读以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复述的形式还原原文,还原时不要求丝毫不差,注重学生对文章重点以及精华的理解程度即可。
新时期,在积极进行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从英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角度出发展开了探讨。我国传统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固定的文章结构以及写作手法等,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时期,在应用英语阅读驱动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阅读中自主总结文章结构并对语法知识进行探索,从而对英语知识产生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也能够更加灵活的应用于写作当中,极大的提升了写作质量。
(作者单位:攀枝花市大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