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小学数学教科书中价值教育的研究

2016-04-29付玥

知识文库 2016年13期

中小学开展价值教育是当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而我国在价值教育方面的研究才是刚刚起步,理论基础尚不完善。在现代性价值危机的影响下,需要及早重视价值教育。本文拟通过对中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价值教育的有关内容进行梳理和剖析,使一线教师能够正确、充分的了解中小学数学教科书,并能够清晰地了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价值教育,更好的激起其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数学教育中价值教育的涵义

1、价值教育的概念

价值教育是国际教育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它是西方国家在面对现代性价值危机时提出并实施的一种新的教育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即价值是一种体现在主体和客体之间需要满足的关系。本文所指“价值教育”是建立在马克思的价值观念之上的,即价值是一种体现在主体和客体之间需要满足的关系。价值教育就是能够满足学生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实现自身的价值态度、情感、行为的完善以融入其生活行为之中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2.数学教科书中价值教育内容的含义

孔凡哲教授认为“数学教科书作为数学课程的主要载体,是数学教育得以落实的主要渠道”。数学教科书是数序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它直接反映并体现着数学课程所规定的学习内容、数学思想和数学理念等。其基本职能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的基本线索,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提升。数学教科书中的价值教育也就是通过对教科书掌握和研习,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推理、逻辑、抽象的思维模式以及严谨的态度,养成认真勤奋、主动探索、乐于实践、克服困难以及实事求是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二、中小学数学教科书中价值教育渗透内容

数学教科书作为数学教育的一种手段和载体,有关价值教育内容也应当准确地、细致地渗透到教科书中,无论是在数学教科书的显性或隐性结构中,还是在动态的解构和建构过程中。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数学教科书中的价值教育不仅蕴含在数学知识中,还存在于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对学习和生活兴趣和好奇心,从学生日常生活中他们所熟悉的情景中设置问题,或是一些图片的展示、一个问题的自由讨论交流、一个公式的来源和一个数学家的故事等,都可以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唤起他们的学习和探索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养成注意观察生活,探索生活、发现生活、热爱生活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精神;数学教科书的编制就是为了将浩瀚的数学知识中的精髓经过挑选和整合传授与学生,使学生掌握数学思维方式和其蕴含着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和抽象等数学思维,这是数学这门学科的本质要求;其次是在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和问题的解决当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力,养成探索、质疑、批判、反思、求真求实和创新的数学精神,并将其充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中去,成为他们以后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素养。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数学教科书问题设置的背景中和数学材料编制当中,无不渗透着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比如,儿童与自我相关的内容有眼睛卫生、注射疫苗、坚持跑步等这些问题分别在例题、主体活动中出现,这些内容穿插在题目之中的目的是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等。

三、数学教科书如何能更好的体现价值教育内容

1.数学教科书的语言编制要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科书所承载的育人目标决定了它是以服务学生、传授数学知识、传播数学思想和培养数学精神为目标的。所以中小学数学教科书的语言体系必须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另外,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配以图片的说明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中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并不完善,所以在一系列数学、符号和文字的包围之中附加几张生动的图片能够帮助学生缓解严肃紧张地学习氛围,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精髓。

2.所涉及内容要贴切中小学生日常生活

数学教科书中价值内容的渗透是无不存在的,在联系习题和讲解数学知识的同时,采用一些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例,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不至于枯燥无味。这样的设置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善于观察,善于提问,善于思考。所以,在中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编制时要注意所涉情景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3.数学教科书价值教育内容的编制要符合时代潮流

中小学数学教科书价值教育的渗透还需注意紧跟时代潮流,关注国家、世界的热点问题,自古以来,我国学者就有“俩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弊病存在,不仅在教学内容上紧跟时代发展,反应热点问题;在教学工具等方面也需要让学生学会操作和使用新的设备来辅助学习。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