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

2016-04-29杨晓鹏

知识文库 2016年13期

在注意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缺失的同时必须要关注高校中师生的关系,高校体育作为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学生提高身体素质、锻炼身体机能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高校体育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着眼于师生关系的改善。而造成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中交往缺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重视与同学的交流,指注重于填鸭式的教学过程,在理论知识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从而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以下,我们将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重建提出建议。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1、教学交往的基本概念阐述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也越来越成为一个被大众所关注的问题。在师生交流这一环节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其课堂上所教知识的了解程度,而学生也可以从老师这里获取更加多的知识以及提升对老师的好感度。教学交往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将师生交往灌注到教学课堂上,让师生之间更加信任,为老师能够更好的教学打下基础。

2、教学交往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教育环节中的教学交往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加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教学交往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高校必须完善其体育教学体制,只有给学生的思路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才能在体育学习上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能力。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喜爱,学生往往只能将思路局限在教师所构建的条条框框中,这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发挥有着很大的打击。因此,为了加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教学交往,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与老师交流,说出他们的真实想法,将教与学变成一个具有互动性的整体。只有这样,师生才能没有压力地进行交流,而在体育课堂中也能合作的更加愉快。

其次,为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交往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当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加强对每一个学生性格、心理诉求等方面的了解。对学生的了解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展开有着巨大的作用,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更加体谅老师而老师也更加关爱学生,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

在大环境下,高校的整体教学模式就是以老师的授课为主,学生的思考反而为辅。这是颠倒且不健康的一种学习方式。长此以往的话,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将会越来越低,师生交流越来越少。老师和学生转变为两个阶级,这对学生的学习是十分不妙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在师生之间毫无芥蒂的交流,体现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思维的火花往往能在师生心灵上埋下一粒种子,再辅以培养,必将开出一朵师生友谊之花。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构建教学交往的策略

1、在教学过程中,高校体育老师应当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诱导学生与老师进行交流。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也体现了一个高效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交流能力,专业素质不够硬的教师以及思维比较古板的老师往往很难做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总结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体育教师缺乏相应的知识将会很难满足学生在交流环节中的各种疑问。因此,高校体育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只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跟得上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以及学生们广阔的思想维度。

2、高校体育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其实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思考、自我拷问、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的环境。因此为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达到教学交往的完美实施,教师就必须因地适宜,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管理理念,这对学生的创造性以及互动性都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

3、高校体育老师还应在课堂之外进行自我总结及评价。古人云:“温故而知新”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时时回顾自己的所作所为才能总结与发展。而教师的职责就是在教学交往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学生在这样一个环节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以及生活习惯进行评价,并且鼓励学生改进,从而提高学生的总格素质。在师生互相交流与评价的过程中,师生关系拉近了,这无疑是一场共赢的博弈。

4、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发挥自己的主管能动性之外,离不开学生的配合,因此在高校的体育课堂上,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的习惯。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必须是积极的、主动的。课堂就应该是一个充满求知欲的天堂,而学生往往才是主角,学生只有发挥自己的主人翁作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及看法,敢于反抗“权威”,才能与教师在精神层面互相交流,完成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教学交往。

四、结束语

在新型的教学关系中,教学交往往往对高校体育教学有着巨大的作用,只有不断完善高校体育教学的各种教学制度,最大限度地突出教学交往在教育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才能改善教师与学生之间固有的交往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以及高校教学质量,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而在教学交往这一环节中,教师与学生的主管能动性也被放大,这对师生之间培养出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有很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