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2016-04-29李广兴郭亚琦
要做好学前教育工作,就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好教学语言的运用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学前教育工作。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语言能力,首先还是应该培养其职业意识,由职业意识来带动学生学习教学语言的积极性,然后加强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言训练,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具有更强的教学语言应用能力。
一、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语言运用能力面临困境的原因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就是要学习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然后在幼儿园等机构就业,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人才。他们所需要面对的是幼儿,需要学会如何跟幼儿交流。幼儿不仅仅要跟幼师进行交流,还需要跟着幼师学习语言,所以幼儿教师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教学语言的运用方面还比较薄弱,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其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还有很大比例的学生来自于农村,那么各地的口音都会影响到普通话的使用。
其二,绝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这个专业之前,对此没有过多的接触和了解,对这个专业比较陌生,那么他们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兴趣就不够浓厚,甚至在学习语言运用过程中,会觉得很无聊、幼稚,所以学习缺乏积极性。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1.树立幼师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教学语言的积极性
要做好一名幼师,首先就需要具有职业意识。很多学生对语言运用的学习不感兴趣,就是由于他们对这个职业不了解,也没有职业意识。幼儿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一个教授的过程,还需要跟幼儿进行情感和语言的沟通,这就需要幼师能够适应自己所教的幼儿的心理特点,并且了解他们对语言的接受能力,才能够投入到语言运用的学习中。如果幼师能够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就会吸引幼儿学习和模仿,将会给幼儿带来很好的示范作用。这种责任感和职业意识就可以给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很强的责任意识,使得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地学习如何运用教学语言。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职业意识时,就能够对幼师这一职业具有更大的热情,感受到幼师是一个既轻松又紧张的非常有魅力的工作,那么就能够更加积极地学习教学语言的运用。
2.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口语训练
要做好学前教育工作,跟幼儿进行交流,还是需要使用更加规范的教育语言。那么幼师的教育语言就应该具有规范简练、生动有趣的特点。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们使用规范和简练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都需要使用普通话,并且需要做到发音准确,分得清前后鼻音等,不要带口音,否则可能会使得很多孩子学习的语言也带有口音。同时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使用方言口语和一些网络语言跟幼儿交流,避免幼儿听不懂。在对幼儿解释一些词汇时,也要尽量简单解释,抓住重点。这样才能够使得幼儿的语言能力得以增强。
另外,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要尽量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幼教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使用生硬、官方的语言,会使得幼儿害怕幼师,影响幼儿的情绪。所以教学语言需要具有艺术性。首先语言要比较形象,幼儿对于语言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但对于形状、颜色等已经具有初步的认知并且会比较感兴趣,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把一些非常书面的知识转化为有趣的现象,帮助孩子理解。比如在教幼儿数数的时候,就可以学小鸭子游泳,用“嘎嘎”的叫声来引导幼儿数数,效果将会比较好。其次,幼师的语言需要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幼儿还是比较喜欢富有情感的交流方式,比如幼儿在将很多东西进行分类时,幼师可以跟孩子们说“这些小鸟、小猫、小草和小花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吗?”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非常积极地参与到分类游戏中,一旦孩子们完成,幼师还需要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们能够具有成就感。
另外,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学会如何讲故事。幼儿在哭闹的时候,讲故事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但如果只是生硬地念故事书上的故事,就很难吸引孩子的兴趣,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学着如何将故事书里的故事转化为生动的语言讲述出来。那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就需要首先自己阅读故事,然后将一些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研究讲故事的语气、语调等,并且使用柔和的声音讲述,还可以结合一些肢体动作,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三、结语
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语言运用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帮助同学们树立职业意识,能够对语言运用的学习充满兴趣,然后还需要对同学们进行专项练习,比如锻炼学生的语言规范性和简练性,让同学们使用口语讲故事,并且进行指导,让他们的语言能够更加生动形象,这样才能够在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作者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