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全程化职业指导实践探索研究

2016-04-29张文鲜

知识文库 2016年13期

近年来,日益增长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使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其中高职毕业生就业劣势凸显。为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就业竞争实力,高职院校必须进行职业指导改革与实践。本文从“三全育人”理念中的全过程化角度出发,对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进行探索研究,旨在缓解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完善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

一、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所面临的困境

2008年,自教育部要求“所有高校要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或必选课”以来,高职院校开展有关职业指导方面的工作有许多年了,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从现状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特征的比较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职业指导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差,成效不显著。

首先:职业指导课程留于内容的传授,忽视社会实践。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但职业指导课程主要以一门陈述性知识讲授的方式进行,如介绍就业政策法规,职业分类,职业道德等等。教学形式及其单一,课时量较少,与社会脱节,缺乏实践性的教学,不能充分发挥职业指导课程理实一体化的作用。

其次,重视短期的职业指导,忽视全程的职业规划。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主要面向毕业班,对毕业生实行短期的职业培训,例如帮助学生了解准备就业材料,提高就业技巧等方面,以便毕业生就业时现学现用,它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系统性和全程性。职业指导并非一时之事,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持续性,不是突击能奏效的。最后,职业指导教师缺乏,职业指导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队伍一般由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组成,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职业指导教育,专业化水平不高,不能向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指导,而只是依靠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相近专业背景进行指导工作。由于职业指导老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所以很难给高职学生提供专业有效的职业指导。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困境。对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进行改革和探索势在必行。

二、全过程职业指导的构建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中的全过程角度出发,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应该贯穿整个大学期间,是从新生入学开始到毕业结束一个较长时期持续进行的事业,并非仅仅毕业时期的匆促补足,职业指导思想要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应分阶段进行,在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目标,并选择恰当的培养方式和途径,以增强学生正确规划人生的能力。全过程的职业指导构建的实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一年级阶段:加强职业启蒙,形成基本职业理念期。

在一年级阶段,职业指导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认识自己,初步了解职业指导的相关内容,认识到职业指导的总要性。根据这一目标,首先在大一新生入学时,加强新生入学教育。由于高职教育是专业教育,学生从入学开始,基本确定了专业方向和从业走向,所以职业指导又带有很强的行业和专业特点。新生入学教育主要围绕着专业知识的介绍,学校实训室的参观,学长学姐交流会等活动展开,旨在提高大一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爱好。其次,完善大一新生的专业导师制。确立由专业老师担任学生的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辅导,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情况,了解职业和专业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信心。最后,通过系统的职业素质测评系统,帮助新生认识自我,明确个人的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

2、二年级阶段: 加强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综合能力期。

在二年级阶段,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强化其职业技能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是这阶段的主要目标。在这阶段,可以利用学校专业的社团平台、不同级别的专业类竞赛、邀请社会上专业同行来校开展讲座等方式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技能。同时,在这一阶段,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实践活动,特别是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三年级阶段: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加强就业心理辅导期。

对于大三即将毕业的学生,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题的求职训练,做好毕业班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搭建良好的就业信息平台。这一阶段主要向毕业生传递就业的相关信息,包括法律知识、政策信息、招聘信息、资源信息等,培养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能力;就业策略指导,主要是通过就业招聘各个环节的训练指导,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求职技巧方法,着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做好毕业班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通过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开展的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构建全过程的职业指导必须从贯穿新生入学到大三毕业的全过程,主要以职业指导课为基础,以大一到大三这三个年级阶段开展职业指导相关活动为依托,当然这些实践活动也必须纳入到职业课程的学分体系得以保障。

三、小结

近年来,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现阶段,造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这与高职院校的就业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是有一定关联性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育部明确规定各高校要认真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完善校内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作为负责教育的主阵地,各高职院校要积极的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树立正确职业规划理念,开设职业指导课程,改进指导教育体系,完善学生职业指导体系,提高就业服务水平,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引进科学的测评工具,建立贯穿大学整个阶段的全程化职业指导教育。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