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6-04-29鲁建明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逐步深入,我省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社区体育建设日新月异,人们对社区体育的需求日益扩大,那么如何搭建平台,推动社区体育的深入发展,实现高校与社区体育体育资源共享,利用高校人才、场地优势,把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社区体育事业发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自国务院颁发了《全民健身纲要》之后,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人们把城镇社区体育作为开展健身、休闲娱乐以及提高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阵地,越来越被重视。目前,我省社区体育事业还处于发展阶段,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与社区体育的信息、人力、物质、文化等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与此相比,我省高校拥有丰富的体育运动硬件设施和丰富人力资源,不仅可以为广大群众提供健身的场所和必要的体育指导,还可利用已有的体育科研为群众进行体质监测。基于此,合理有效措施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将大大有助于我省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和实施。
1. 河南省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高校体育资源存在利用不合理、社区体育资源配置不足的现象,我省学校和社区体育的一体化发展起步较晚,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高校体育资源,繁荣体育市场,使之发挥最大效益为社区居民服务,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1.1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推进了体育资源优化整合和人才资源共享。这不仅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着场地设施不足,组织管理机制不完善,社区体育的管理者、指导员缺乏专业的科学管理知识等问题,而且能够提高政府管理效能,提升周边社区居民体育运动质量,增强体育锻炼的强烈愿望,有效推进全民健身纲要的有效实施。
1.2 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创建了高校师生与城镇居民之间和谐社会关系,增强高校体育的社会辐射功能。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以及人们对体育的理性思索不断深化和人类自身认识水平的逐步提高,这些因素的合力促进社区体育得到空前的发展。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有效发挥其社会功能,提高高校的职能,增进高校与社会互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1.3 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构建了体育资源有效使用的新模式。高校体育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承载着各种体育现象发生、发展和变革的动力,而且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还能转换成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资源,并进而带动和催生社区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不仅是体育产业与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托, 而且将对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有利于社区体育和谐发展,有利于体育资源创造新的效益,有利于体育产业的优化发展,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和实施。
2. 河南省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现状分析
当前,我省社区体育发展存在场地、设施、专业人员等资源稀缺现象较为严重,社会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着市场结构不合理、产品供给不足以及主体比较单一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体育健身运动需求。同时,我省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比如:高校与社区尚未成立组织机构,资源共享内容、模式以及活动的开展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当体育运动的触角已经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社会对体育的需求增强了,现有的各类体育资源不能完全满足这种需求,那么努力实现高校资源的社区共享,将极大的缓解这些矛盾,并且可以为我省节省大笔的体育建设经费。
2.1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认识不到位。
我省的社区体育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社会制约因素,社区体育运动设施和资源存在场地短缺、经费少、指导人员缺乏,一些社区甚至无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迫在眉睫,如何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开发体育资源服务人民群众的生活,已成为目前地方政府和高校在体育资源经营管理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但仍然没有得到他们的共同重视。
2.2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理念不清楚。
高校体育部门的领导都认为体育资源共享是保证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学校没有把推进体育资源共享这项工作当作重要工作来抓,地方政府和学校没有认识到借助学校和社会优质体育资源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繁荣体育文化产业,满足大众需求,促进各项体育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2.3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管理机构不健全。
从当前社区体育活动组织来看,地方政府主导比较少,主动牵头与高校对接较少,缺乏配套的相关制度和运作机制,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组织运作模式缺陷等问题,使得高校与社区体育活动对接不平衡。由于人民群众对社区体育认识不足,存在自发性和盲目性,他们与正式社区体育组织以及高校体育组织缺乏联系,出现了社区体育运动缺场地、缺经费、缺指导人员的局面,使得高校体育设施和人才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我们只有健全机构,畅通渠道,才能不断探索高校和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新路子,才能调动各方资源,不断满足社区体育活动需要,有效推动高校体育事业繁荣和社区体育健康、有序的发展。
2.4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处于随机状态
随着《全民健身纲要》的顺利实施,我省高校体育建设和体育资源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从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情况看,共享内容较少,共享面太窄,共享处于随机状态。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处于随机状态,总体上来说是一种无序状态,这种无序状态造成了高校优质体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没有实现优质体育资源效益最大化,这种状况的出现,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建立体育资源共享管理机构,缺乏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直接影响到学校参与体育资源共享的积极性。
3.河南省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主要路径
3.1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构建高校和社区体育管理机构
国家规定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公民参加体育活动创造必要的场地、设施等基础条件,大力支持、扶持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同样,《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也要求地方政府、高校等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同时要加强管理,提高使用率和服务质量,并且能够更好的为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和技术保障。这为地方政府和高校在整合体育资源科学利用方面提供了有力依据,按照这些规定,需要我们要成立专门协调机构,服务人民群众,政府应该积极组建高校与社区体育联系的组织,设立专门负责人,负责沟通协调,联合共融,繁荣体育市场,进行体育资源优化整合。
3.2搭建平台,积极推动高校与社区体育的合作发展
我省为人口大省,体育人口基数较大,广大城市居民对社区体育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虽然我省体育设施基础建设投入不少,特别是优质场馆建设投入较大,优质体育资源大多集中在高校和地方政府,一般很少对群众开放,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社区体育服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合理规划体育资源,充分发挥高校场馆优势,向社区开放高校体育资源,缓解社区体育锻炼场馆设施不足,同时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引导组织社区活动,这不仅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社区体育服务的自身优势所决定的,也是繁荣体育文化,顺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3.3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模式。
我省社会体育发展面临最大的问题,体育人口和运动需求的不断增加与体育资源相对缺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镇社区体育缺少场地设施,社区体育设施管理缺乏人才,破解当前发展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紧紧依靠社区范围内的学校,学校设施向社区开放,广泛吸纳社会体育人才参与体育活动组织,社区设施向学校开放,利用其锻炼的时间差,使双方的体育资源被充分地利用和调配,提高体育资源使用效率,逐步形成学校和社区体育资源共享一体化模式。这样既不影响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秩序,反而能够吸纳社会体育资源,使学校和社区体育资源能够得到合理使用和共同提升,逐步化解了矛盾,繁荣了市场,优化了结构,整合了资源。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单独靠任何一方的力量都不能有效解决我省社区体育资源供需严重不足的问题。结合当前我省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现状,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社区体育资源开发的重视,积极搭建桥梁,联合高校寻求体育资源对外开放新模式,与社区体育实现优势互动,才能突破难题,满足社区体育发展和人民群众体育活动的需要。高校领导的也应积极作为,占据主动,引领风尚,充分认识社区体育的公益性和福利性也会给学校体育产业带来巨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政府体育部门应加强与高校的沟通,建立机构,形成有效对接,促成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的合理共享,繁荣体育市场,优化整合体育资源满足人们需求。
4.2建议
高校和社区成立专门机构,积极推进体育资源的社会化、市场化。构建共生理论体系,学校与社区体育的一体化发展,从而为我省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一体化研究提供新视野。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一体化,正是把二者作为一个统一系统来整体考虑其发展,从而缓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社区体育日益增长的体育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
积极推行体育俱乐部建设,探索高校与社区体育融合新途径。通过借鉴国内外社区体育俱乐部建设的经验, 构建适合我省高校学区、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模式,不断规范运营策略、项目设计、资金筹集等内容,创新组织管理模式,通过俱乐部开展体育竞技项目和丰富多采的社区体育健身与文化活动,以达到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合理共享,推动我省的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效。
项目来源:河南省教育厅2016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6-zc-136
(作者单位:开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