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封面设计艺术初探
2016-04-29何敏芝
21世纪,书籍已经是一种文化商品,这就要求书籍设计也要适应市场的需要,一本好书即使有再好的内容,如果没有好的面孔,一个能吸引人注意的封面,也会被埋没在书架上。“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封面设计应该具有视觉冲击力,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因此书籍封面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富有广告性。书籍封面,它从属于书籍,不能脱离书籍而存在,它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为书籍的内容服务。设计师在进行封面设计时不能随心所欲的自由发挥,而是要遵循封面的设计原则,能够充分反映书籍内容的精髓,能形象直观地揭示出书籍内容所要传达的意蕴。
一、书籍设计
书是信息的载体、是智慧的钥匙、是全人类的营养品。书是伴随一个人一生最好的朋友。一本好书,除了其本身内容写得好,还要拥有漂亮精美的外表,使图书在琳琅满目的书海中,视觉上为读者所喜爱,拿到手里以后,感到赏心悦目进而爱不释手。这就体现了书籍设计艺术的重要性。何谓书籍设计艺术?如果用一句话简单的概括,可以说:书籍设计艺术是对书籍的美术设计。也有人这样定义:书籍设计是书籍的造型艺术,是书籍出版过程中关于书籍各部分结构、形态、材料应用、印刷工艺、装订工艺等全部设计活动的总和。总之书籍设计艺术不单单是为书籍设计一张封面,而是以书籍的整体形态为载体的多侧面、多层次、多因素、立体的、动态的系统工程。
二、书籍封面
1.封面的概念。书籍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含着封面、扉页、环衬、插图及版式设计等内容。封面设计在书籍设计中占据着及其中重要的位置。书籍封面具有保护图书和为图书做宣传广告的双重功能。一本好的专著,除了其本身必须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引人注目、耐人寻味的封面设计。封面也称“书封”,“书皮”。“封面”的概念,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广义的封面,二是狭义的封面。这个概念是针对内文设计而言,指包在书籍外部的整体,其中包括正封、封底、书脊、勒口等各个部分,是对书籍包封(又称护封)的总称。狭义的封面另一是狭义的封面,这个概念是针对书脊、封底、勒口而言,指包在书籍外面、书皮的前面的部分。
2.封面的分类。封面包括平装和精装两种,平装书的封面是最先与读者直接接触的,故其设计不仅要保护书籍,传达信息,还要起一定的广告作用。平装书的封面包括前封、后封和书脊。精装书比平装书更加精美、耐用,多用于需要长期保存的经典著作、精美画册等贵重书籍和经常供人翻阅的工具书籍,在材料装订上都比平装书讲究。精装书的封面一般在外面还有一张护封,这样,精装书的护封便与平装书的封面作用大致相同。精装的封面设计,包括书壳设计和包装设计两部分。精装的书壳,又称为内封、硬封;包封又称护封,精装的包封都要有勒口。
3.封面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封面的几个构成要素虽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这种整体性更多的是体现在设计者的构思理念中,强调的是各个部分之间内在的联系。作为一部具有立体特性的书籍,不仅封面设计要考虑三个面,甚至是作为书边的三个面也在经营意匠的范围之内。既然是立体的三个面,而且这三个面一般不会同时展现在读者面前,因此它们除了彼此具有联系之外,还具有各自独立存在的意义。如当书平放在架上时,主要展示面自然是正封;而当书插入书架或彼此相摞时,书脊就成了主要展示面;当读者要了解书籍的价格等信息时,就会翻看封底,另外,同样作为封面主成部分的前勒口虽然并不是直接呈现在外表,但它与封面封底之间的联系性不仅因为印刷时处于同一平面上,也关乎读者翻阅时心理空间的联系性,所以既是独立又联系的有机部分。
根据上述特点,封面的设计在统一的基础上,既可以采取各个部分相对独立的五段式设计手法,也可以采取一体化设计的手法。
三、封面的设计原则
构思是进行封面设计的第一步,一个好的封面设计,在构思时必须做到典型性、深刻性和艺术性。而这些都是仅仅围绕着书籍内容进行的。封面设计不能只追求形式美感,没有内容的封面设计,是对内容的误导和对读者的欺骗,没有丝毫的意义。封面设计应该是封面形式与书籍内容的完美结合,书籍封面设计的形式决定于书籍的内容,书籍封面的设计又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封面设计不是单纯的一种技术性的制作,它还应具有思想性、鲜明性地显示书籍内容,起到衬托、加强以及突出书籍内容的作用。因此封面的艺术设计必须从正确而又概括地体现书籍的内容出发,使封面设计的构图、构思、文字、色彩等处理,都循着这个方向进行。封面作为书籍的外貌,它是读者了解书籍内容的一个窗口,好的封面不只是内容的解释,它除了要很好的阐述内容,更应是内容的延伸。一个好的封面设计应该是书籍内容的体现。在这个前提下,书籍封面也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可以是一件有独立价值的艺术作品,但又必须具备有思想性、欣赏性、时代性、新颖性、装饰性、艺术性和个性等特点。
四、封面构成要素的设计
1.正封。首先我们来看正封。正封是封面设计最重要的部分,所以设计师在这方面下的功夫最多。作为视觉传达艺术,正封传达信息是通过文字、图形和色彩这几项基本要素。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要素,但设计师却能像万花筒那样演化无穷的变化形式。书封设计是减法的艺术,美国画家安德鲁·怀斯说过:“画面表现的东西越少,观众接受的东西越多”。在信息时代,人们的眼睛充斥了太多烦乱的画面,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的人群、各种各样的电脑特技等。书籍要用它特有的书卷气来征服读者。反之,如果书封的色彩、形象过于繁琐、艳俗,和人们接触的其他媒介便没有什么差别,也就失去了书籍的个性。在封面设计中要不断推敲、反复斟酌,繁难易简,把想象的空间留给读者,用简练的设计手法概括出作者所想表达的最本质的东西。
2.封底。我们都知道,书籍在人的视觉中并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六面的、立体的、多层次的整体。书籍设计的美感,绝不仅仅来自封面,而是来自书籍设计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的美。封底的设计形式有很多种变化,虽说它不像封面和书脊那样总是处于主要展示面的位置,但这种空间也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书底的常见形式大致有几种:一种是重复封面图形,既封面封底完全相同。第二种是设计图形对封面图形进行补充,但不重复封面上的文字信息(书名、作者等)。第三种是以文体的形式对该书的内容或作者的情况进行简要介绍,使读者不打开书就能了解到基本的相关信息。第四种是传统型的设计,即在封底的中部设计一个标识图形或小装饰图形,在左上角或右上角印上相关人员的名单,如责任编辑、装帧设计、摄影者等。随着设计者们的不断创新,封底的形式也必将越来越丰富。
3.书脊
图1
○1书脊设计的整体性:书脊又称“封脊”。书籍的内页形成一定程度,经过装订后,便在书籍的订口部位形成了书脊。书脊设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书籍设计整体的一部分。书脊设计要与封面设计的风格相一致,与封面相呼应。如:书脊上的书名最好是封面书名的重复与再现;书脊上的图案要素可以是封面图案要素的重复,两者相互呼应,这就有助于书籍设计的整体风格臻于和谐统一;书脊与封面、封底的图案可以是一张完整的画面(见图1),画面随着封面到封底的展开,在书脊处形成自然的转折,然后再安排书名等文字。
○2精装书脊:精装书的书脊,有平脊与圆脊之分。圆脊是精装书常见的形式,其脊面呈月牙形,优雅的弧度给人以柔软、饱满的感觉。圆脊既可以使书增加厚重感,又可以使后书具有温和感,打开后会形成一个小的空间,有的书籍甚至在书脊的内页做上必要的设计,增加书籍的感染力。平脊则与封面成90度角,此书脊大多与硬封匹配,形成平整、挺拔之感,现代感较强,但适合于不超过25mm的书籍,否则,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书口部分容易隆起,有损了美观。另外,粘连书页的脊头和丝带的颜色要和封面及书心的色调取得一致。
4.勒口。最后谈谈勒口的设计艺术。最初人们设计勒口主要是为了实用,作为精装书的护封必须将硬封包裹起来。后来发现勒口能让书面保持平整,不至于因为翻阅次数过多而产生卷角等现象,便将这种形式运用于简精装甚至是平装书中。勒口部分可以是封面图形的延续,也可以仅有底色而不安排其他的内容;大多数书籍的设计是充分利用勒口的位置向读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在目前常见的设计中,有的在前后勒口位置上分别安排作者的照片及相关简介、责任编辑、设计者等信息,有的则印上丛书或套书信息等。
图2
五、封面的设计要素
封面承担着传达书籍内涵及相关信息的重要任务。作为视觉传达艺术,封面传达信息是通过文字、图形和色彩材料、工艺这五项基本要素。
1.文字。书名、著作者名、出版社名,是书籍封面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这是封面的功能性所规定的。
○1书名——读者关注的中心:一本书籍的封面都要有书名,以标明书籍的身份,告知读者这本书大概是什么内容。书名字的设计,在书籍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一个精美的封面,离不开好的字体设计。在许多封面设计中,没有其他的图案,只有文字本身,同样能产生非常好的设计效果。设计师在进行封面设计时,不但要注意把握文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读者在视觉感受中体验到美感,还要根据书籍的内容决定文字排列的形式,调节字体形式的点、线、面抽象形式的律动,使视觉不断有新的感受,并体现出书籍的总体风貌与特色。因此文字本身也具有装饰性的功能。当书籍封面有图形和文字配合,字体的处理就应该考虑和图形的呼应关系,根据图形的大小,复杂与简单的程序处理字体的视觉强弱效果。书名设计与图形设计要有主有次,有强有弱,要做到层次分明,合理地运用封面有限的空间。如《非常品红楼》的封面设计(见图2)。在封面设计中,书名之外的其他要素,如纹样、图案、色彩、图片等都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说诸要素是夜空里的繁星,书名则是苍穹中的明月;如果说诸要素是各种乐器奏响的音符,它们的合奏则是为了突出书名规定的主旋律。
图3
○2书名——表达情感的符号:书名的字体,无论是汉隶、秦篆、楷体、宋体等,笔画或粗或细、或重或轻、或拙或巧,字体或拉斜或压扁,均会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格式塔心理学家阿恩海姆认为:形状通过展示自身的本质,能够唤起人类自身心灵感应的“力”。 他提出了“心理-物理场”的概念,揭示出物理形状的“场”与精神现象的“场”存在着共同的力的结构,如:竖线显示出一股向上的力;横线给人以平展的伸感;宋体字拉斜之后给人以不稳定的游动感;黑体字的粗壮给人以庄重严正的感觉。奔放的行草给人豪放雄浑的气魄;清秀挺拔的宋体能渗透出一种温婉的清丽美感。因此,在封面设计中,政治书籍的书名,往往用端庄庄重的字体来体现崇高;浪漫的爱情观小说的书名,往往以拉斜的宋体与缠绵的情节相对应。有的设计师在书名上加上投影,是汉字与封面形成微妙的空间感;有的用电脑把书名做成立体浮雕,以表达书名的庄严或辉煌。《帝国沧桑》这本书的书名用了隶书,书名几乎占据了整个封面空间,古朴拙重,结构充实,历史感强(见图3),同时书名还被处理成斑驳的效果,视觉上更显得沧桑,突出了书籍的内容。阿恩海姆的“心理-物理场”原理所揭示的形体与视觉之间的心灵感应关系,为书籍设计家利用书名字体的形式变化来调动读者的情感提供了理论依据。
2.图形。封面的图案创意是封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封面设计的视觉重点。图形是通过视觉语言的形式来传达和表现书的主题的,是以摄影、绘画等艺术手段使书籍的装饰设计更具个性。在封面设计中,图形可是具象的,也可是抽象的。
○1具象图形:具象图形是以写实的形象称为具象图形,封面上的具象图形除摄影以外,都是采用点、线、面的方法来造型。
图4
○2抽象图形:是将封面作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分割,一般无具体的形象,也没有具体意义的纹样,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设计是将结构外显为形式外表。当然,这种分割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色块的;可以是色彩丰富的,也可以是简洁明快的两种色(见图4)。一件成功的抽象形态的设计,封面上既没有可以让人辨认出来的现实化图形,也没有可以让人引起联想的寓意图形,设计师仅仅通过合理的结构安排和层丰富的色彩处理,却同样能够给人以悦目的视觉感受。
3.色彩。色彩优先于形象,尤其在远离识别上,色彩对人的视觉冲击力比形象更强烈些。设计颜色时,首先要考虑色彩的主调,一个封面一般以一种颜色为主调,可以让一种颜色的面积大一些,并占据画面的主要位置,而其他的色彩占据较次要位置。因为色彩的主调是由面积较大的颜色块来控制的,这样即保持了主色调,又产生了对比层次,使设计在统一中有变化。设计主色调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的色彩引起的不同的心理与情感效应,如红色代表热情、喜庆;黄色代表愉快、高贵、浮华;绿色代表健康、生命、清纯、安静、和平等;黑色象征严肃、悲哀;白色象征洁白、高雅等。在设计时要注意色彩引起的人的情感倾向,掌握好色彩的表现力,在封面设计上进行合理的运用,创造出有寓意、切题、独特的封面来感染读者。如系列丛书“世界名画中的圣经故事” 中《圣诞》、《圣母子》、《受难》、《下十字架》,每一本书分别收录了几十幅相应的画像来进行内容 阐述,而每本书也分别运用了不同的色彩,它们都很好的表达了书的内容(见图5)。如《下十字架》这本书的封面运用了赭红色,这种暗淡的红色烘托出了耶稣被从十字架上卸下的一刻是令人心情沉重的一刻。除了主色调之外,封面还放入了相应的黑色图案,有效的向读者传了书籍所要讲述的内容。
图5
4.材料。封面纸一般要比内文纸厚,这是封面的保护功能决定的。封面材料一般用铜版纸,也用铜板卡纸,以及各种各样的特种纸,有的还用涂塑料做封面。32开书籍的封面,一般要用157克以上的铜版纸。16开的书籍,为了使书籍封面挺拔,可以用200克至300克的铜版纸。现在一般都在印好的封面覆膜,膜分为有光(亮膜)与无光(亚光膜)两种;覆有光膜的封面显得光彩夺目,覆亚光膜的封面比较文雅含蓄。
○1平装书封面材料:平装书一般用纸材,有的也采用上光和裱透明膜等技术,以便封面的牢固和清洁。具体使用应结合书籍的性质、内容、定价等多方面的因素。
○2精装书封面材料:精装书的书壳一般用硬板纸。荷兰板是一种最常用的材料,质轻而挺,天长地久不会翘起。精装书的书壳,一般是在荷兰板上裱涂塑纸、丝绸、亚麻布,也可以用特种纸裱在上面。在精装书壳的上面可以压粉片、烫金、烫银,效果庄重而精美。
5.工艺。选择封面的印制工艺,是封面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印刷工艺包括铅印、胶印、平印、胶印,还有覆膜、烫金、烫银、起鼓、压凹、UV等。
六、表现手法
书籍设计的表现手法有具象、抽象、装饰、寓象等表现手法。
1.具象表现手法。其特点,运用写实性手法,读者能从直观形象中了解书籍的内容、性质、给人的印象是真实的、立体的,即以书刊中的实有材料或形象来反映书籍内容。
2.抽象表现手法。即以极为抽象的构图来表达书籍深层次的思想内涵。抽象的表现是一种提炼、升华、概括和再创造,这种封面设计需要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做基础 。
3.装饰表现手法。装饰性的运用已比比皆是,封面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手段也已积极加以运用。就是用纹饰的方式设计封面,包括自然形纹样和几何纹样。这类形式的变化很多,即可以是简洁的几笔几画,也可以是繁琐到满版花纹。但无论纹饰的形态、结构和色彩如何经营,都必须与上面文字的体式、大小和排列相适应,从而使封面的各个部分之间发生有机的联系。《惜春记》的封面设计将装饰表现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见图6)。
4.寓象表现手法。在这种表现手法中,封面图形的创意是非真实的,确切的说是超现实的,就是指形象可辨,但所表述的情形在现实中却是不可能的。这样的表现手法,更多的是具有隐喻性,而这样的封面设计又是最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当然,意象的表现就需要设计师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图形造型基础。
七、结语
封面是一本书的脸。设计者要善于用丰富的设计艺术语言,造就书籍封面的各种表情,与读者沟通。封面设计要做得创新、得体,能让人接受和欣赏。设计师在设计时要注意封面的书名、色彩、图案、材料等各设计要素的讲究。如色彩要为表达书籍内容服务;图案要新颖、大方;在选择材料时知道哪些材料的感觉柔和,哪些在翻阅时容易弄脏等。封面设计的构成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衬托的,是一个多种要素联系在一起的系统工程。设计师不能随心所欲的进行封面设计,而是在设计时能够充分反映书籍内容的精髓,能形象直观地揭示出书籍内容所要传达的意蕴。封面设计还要与书籍设计的整体相协调,才能如交响乐一样奏出感人的乐章。
(作者单位:北海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