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90后”大学生党员质量提升探析
2016-04-29杜春茂
自从2008年首批“90后”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后,“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90后”大学生是在经济全球化、思想文化、价值观多元化、信息网络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且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这些因素必然使“90后”大学生形成了他们这一代的独有特点,如:自我意识强、视野开阔、思想开放,但同时,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等等。“90后”大学生这些特点的存在也为高校党员的发展和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大的考验和更高的要求。
一、“90后”大学生党员质量提升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
作为大学生主体的“90后”大部分有着坚定的政治信念,他们要求入党是出于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热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希望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分子,为共产主义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从而不断使自我得到完善和提升,实现自我价值。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十分模糊,如:由于缺乏政治理论学习,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认识不够,因而,并没有明确的入党动机,入党的要求是在老师和父母的要求或影响下提出的,又或者是看到其他同学入党,从众心理或虚荣心的驱使使他们也要求入党。甚至有个别学生的入党动机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如:有的学生把入党作为今后增加就业机会或个人地位提升的砝码。而造成入党动机多元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的因素,如: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就业形势的严峻等;也有学校的原因,如: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的不到位等;同时,也有家庭的影响,如:家庭教育方式、父母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等。
(二)学生自我意识强,缺乏团队意识
“90后”成长的时代背景和家庭结构,使他们自我意识强烈,不希望父母、老师、朋友过多干涉自己,遇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而信息网络化使很多“90后”的大学生过分依赖网络,而在实际生活中不善与人交流,不懂如何与他人相处,在集体活动或实践工作中往往缺乏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党员发展培养机制不健全
一是党员发展的标准不科学。目前,高校发展学生党员过分强调学习成绩、是否担任学生干部、获奖情况等,却往往忽视对其思想政治素养的考量。二是对于党员的教育往往只重视对其入党前的教育,而对党员入党后的教育则相对放松,这不利于“90后”大学生党员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四)党员教育管理队伍相对薄弱
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党建工作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目前,高校党员的发展、考察、教育等工作往往由辅导员承担,但辅导员的日常学生管理工作已相当繁杂,因而,无法将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上,同时,辅导员的政治理论水平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状况,这些都将影响到大学生党员质量的提升。
二、90后大学生党员质量提升的对策
(一)端正入党动机,提高理论水平
入党动机的端正与否直接影响到学校党建工作的成败,因此,要提升“90后”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必须在入党前端正其入党动机。首先,进行必要的理论教育,提升大学生政治理论水平,如: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的宣传和学习,从而端正其入党动机。其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以年轻人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进而端正其入党动机。如:通过视频、主题班会、专题演讲、讲座、报告会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党的光辉历史、路线方针政策,激发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心和决心。
(二)提高团队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90后”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往往比较自我,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增加同学间的交流、协作,增强班级向心力、凝聚力,进而增强“90后”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或鼓励学生通过加入学生会、学生社团等,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可以通过三支一扶、社会公益、青年志愿者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激发“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90后”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提升,进而提升“90后”大学生党员的质量。
(三)严格党员准入制度
在发展“90后”大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这一高校党建发展工作总要求,坚持“先从思想上入党,再从组织上入党”的观念,真正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组织发展原则,从思想政治、日常表现、实践工作、学习成绩、群众基础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切实保证和提升大学生党员的质量。
(四)建立、健全党员质量考察、评议机制,形成思想教育长效机制
根据“90后”大学生的特殊性,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对党员的质量进行客观的考察、分析,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拿出对策,进而改进,从而使“90后”大学生党员的质量不断改善和提升。同时,“90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稳定,比较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因此,要深化入党继续教育,保持党员教育和管理的连续性、持续性。
(五)提高党员管理队伍的水平
党员教育管理者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党员质量的高低,因此,要提高“90后”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必须首先提升党员管理队伍的水平,建立健全党员管理队伍的培养、选拔、激励制度,从而进一步调动党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党员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进而促进大学生党员质量的提升。
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只有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党建工作的新形成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才能不断提升大学生党员的质量,为我党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山东英才学院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