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军人身体心理训练
2016-04-29邢祎赵彩娜
随着军事科技的飞速发展、高精尖武器装备的迅速列装,未来战场的复杂性和残酷性空前提高,必然对军人的全面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指战员在具备过硬的军事素质、专业技术、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基础上,更要具备强健的体魄、敏锐的头脑、充沛的精力、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团队精神。
军事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军事活动和部队战斗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战争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高精尖武器广泛应用,战场空间广阔,全天候、跨时空机动,电子战、信息战、心理战,远程立体饱和打击,战场信息实时传输等,战争样式空前多样化。参战人员全天候处于精神高度紧张,体力消耗巨大,神经系统工作强度超负荷,智力、心理素质等各项品质面临巨大挑战。军人体质体能水平的提高,超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具备,靠的就是平时严格系统的身体心理训练。只有充分认识到进行身体心理训练的重要性,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好训练,才能更好的进行军事斗争准备,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一、身体心理训练在军事斗争准备中的作用
(一)增进和提高官兵身心健康和体能储备水平
我军历来重视军人身体心理训练。毛泽东同志早在1925、1926年主办广州农讲所时就曾讲过:欲野蛮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就是说旺盛的精力、过硬的心智、强健的体魄是官兵完成任务的根本保证。系统严格的身体心理训练,能够增强官兵体质,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和攀、爬、跑、跳、投等基本能力,并增强身体抗病能力,磨练心智,增强应对各种复杂环境的能力,使机体处于良好状态。这些素质对于参战官兵顺利完成作战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官兵顽强的战斗作风
战争充满着危险与挑战、是血与火的考验。战场环境的残酷性和复杂性对军人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代军人要能够忍受大体力消耗、疾病侵袭、意外打击、极度疲劳,并能够始终保持乐观的情绪和不屈不挠的斗志,才能经得起战备和战争的考验。
(三)提高官兵应对各种复杂环境的能力
战场战况瞬息万变,各种不可预知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这就要求参战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调节和环境适应能力,快速适应各种突如其来的恶劣条件变化,提高生存和作战能力。身体心理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机体神经、骨骼、肌肉、血管、呼吸和内分泌各个系统的机能,提高人体各个系统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快速适应能力,有利于提高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兴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化能力,使兴奋和抑制更加集中,提高战场即时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保障战斗能力的有效发挥。
二、我军基层部队身体心理训练实施现状
(一)基层官兵对身体心理训练的重要性理解不够
1.对未来战争特点认识不够足
有些官兵认为,现代战争是高技术装备的较量,人的因素已经不是非常重要了。殊不知越是在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就越高,对参战人员的身体心理素质要求也越高。高技术的装备最终需要人来操纵,指挥决策要靠人来完成,人体的机能状态直接影响武器装备战术、技术性能的发挥,影响指挥和决策的准确和果断。如海湾战争中,美军先动用特种部队深入敌后实施“斩首”行动和瓦解敌军,作战人员经历了严峻复杂的危险境况。战后,作为战斗力绝对优势方、“战争胜利者”的美军却受到了“海湾综合症”的长期困扰。可见,过硬的身心素质是完成任务的关键因素。在高技术条件下,对官兵身心素质和体能水平的要求是更高而不是降低了。
2.对身体心理训练作用认识不到位
部分官兵对身体心理训练的作用认识还不到位,认为身体心理训练等同于娱乐,和一般意义上的军事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没有太大关系,作用只是娱乐身心。其实,军人的身体心理训练不仅可以提高体能体质水平,提高身体、头脑的灵活性敏锐性,而且还可以磨练意志、培养勇猛果敢的品质和战斗精神,传递友谊、培养信任和团队协作的品质和能力等。身体心理训练是上述品质精神的最有效载体,是单纯的体能训练和其他的军事训练不能替代的。
3.对科学训练缺乏必要的了解
部分官兵缺乏系统的身体心理训练培训。有些带兵人缺少开展身体心理训练的有效方法和科学指导,盲目性强。有些营连主官急功近利思想严重,不注重整体素质能力的提高,只进行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如,有些部队提倡每天坚持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起和五公里跑训练等。官兵每天在极度疲劳和单调乏味的重复性训练中度过,导致机体疲劳累积,免疫力下降,体内乳酸和有害物质堆积,训练伤病也就不可避免发生了,并且挫伤了官兵的训练热情。
(二)基层部队在开展身体心理训练方而还存在薄弱环节
1.基层部队年度身体心理训练计划执行不力
军人身体心理训练是军事训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各国军事界的重视,它对培养官兵综合素质和良好的战斗作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层部队的官兵都比较年轻,思想活跃,体力精力充沛,身体心理训练如能集实效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寓训于乐,必然会受到广大官兵的欢迎。但部分基层部队在制定和执行年度训练计划时,缺乏对新一代兵员特点和新的《军人体能锻炼标准》的研究,一直受旧的训练体制的影响,抓“老几样”,导致部分官兵产生厌烦情绪。
2.基层部队没有编制专职负责人员
在我军基层部队,身体训练占了部队训练的较大部分时间,但因没有编制专职职务岗位,由谁来组织,什么时间组织,怎样组织训练等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说明。基层部队的大部分指挥员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身体心理训练的有关理论,对如何组织训练,怎样才能发挥训练的最大效能缺乏专门的研究,导致训练层次上不去,训练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导致大量运动伤病发生。
3.基层部队的训练设施相对不足
很多基层部队没有充分重视身体心理训练在部队管理、提高战斗力方面所能发挥的特殊作用,对相应的训练设施建设、经费投入偏少,或者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考虑,致使原有的设施没有得到及时的维护、补充,长期没有新的建设投入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基层部队的训练设施甚至远远落后于其他社会阶层的企事业单位,这也是当前制约基层部队身体心理训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加强基层部队身体心理训练的应对措施
(一)军事院校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上应发挥更大作用
军事院校肩负着培养未来战场上中坚力量的重任,军校毕业学员素质的高低、全面与否,直接决定着我军的全面建设。身体心理训练作为军事人才必备素质的一个方面理应受到军事院校的高度重视。当前,受院校编制体制的影响,在与部队身体心理训练相关人才培养规模和数量上,还满足不了部队训练的需求。军事院校应健全和完善有关身体心理训练方面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复合型一专多能的军事人才,不断推进我军身体心理训练在基层部队的普及和提高,这是提高我军官兵整体素质和作战能力的必由之路。
(二)落实基层部队专职人员编制
基层部队应落实身体心理训练方面专职岗位的编制。如,旅、团级单位应至少配备一名专业参谋,负责制定本单位阶段性训练计划并监督指导本单位的训练。营连级单位应配备一名专业的、至少是兼职干部,制定本单位半年或季度等短期训练计划,并具体指导训练。基层连队应至少培训一名专职士官担任教员,负责制定周训练计划和具体组织实施训练。这样,才能够在部队构建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将身体心理训练纳入科学化、正规化的道路。
(三)加大对基层部队训练设施投入
各级机关应加强对基层部队身体心理训练的重视,加大精力和物质投入,完善和加强设施建设,为基层部队开展身体心理训练做好基础保障。
综上所述,在军事斗争准备中,全面提高军人身体心理素质,把军人身体心理训练的地位提到应有的重视高度,对于我们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者单位: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