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冠词“探究—发现”式四步导学法

2016-04-29李鋆

知识文库 2016年21期

通过“a/an巧串巧辨;顾名思义:数词表数量;巧借修辞找感觉;练就“火眼金睛”不被相似‘忽悠’”四个针对性极强的教学片断的精心设计,紧凑、活跃、高效,巧妙复习了不定冠词a与an的区别以及它们和数词one的用法对照、定冠词the的用法及与冠词有关的相似、易混现象。教学过程渗透着在“探究中发现、在对比中感悟”的设计思想,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复习冠词语法知识,感悟冠词语用功能,帮助学生达到尽可能准确运用冠词的学习目标。

基于以往教师在冠词授课内容上照本宣科、语言上使用理论性较强的工具书式的语言、缺乏创意,不符合学生学英语的心理特点和接受知识的“口味”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学生对冠词不感兴趣并频频出现各种错误的冠词教学状况,我们在从事《“探究→发现”式导学策略在英语冠词教学中的应用实验研究》【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2015-HJYY-031)】中,依据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设计出“在探究中发现 在对比中感悟”的《英语冠词“探究-发现”式四步导学法》。

步骤一 a/an巧串巧辨

〔a/an结伴同行〕A hen (/hen/ n.母鸡) laid(/leid/ v.产蛋) an egg.

〔句意品味〕一只鸡下了个蛋。

〔启发与点拨〕a与an同属不定冠词,侧重表示同类事物中的“一个”。a 用于以辅音音素(而不是辅音字母)开头的单词或字母前,如上句中 的a hen (又如:a \"T\" / ti:/);而an则用于以元音音素(而不是元音字母)开头的单词或字母前,如上句中的an egg (又如an \"h\" )。

由此,学生搞清了“一小时”是an hour(因为hour一词虽然以辅音字母h开头,但它不发音,是个哑音字母,而后面的our是以元音音素开头的,所以其前面要用不定冠词);\"一张单程车票\"是a one-way ticket(因为单词one是以辅音音素开头的,所以前面应当使用不定冠词。)。从而避免了学生将不定冠词a与an的误用或混用。

为引导学生由例及类、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我顺势让学生按照26个字母的顺序一一排查一遍,看还有哪些辅音字母的读音是以元音音素/e/开头的呢?学生很快归纳出来:f,h,l,m,n,s,x,并且明白了当我们要说某个单词中含有一个上述字母时,要用an而不能用a 。接下来,我“趁热打铁”,问学生除了上述a one-way ticket(一张单程车票)外,谁还能举出来例子说明单词虽是以元音字母开头但它的读音却不是以元音音素开头,所以要在它的前面加上“一个”时仍然要用a?学生能够迅速举出例子“a useful book”,并得出结论:凡以元音字母u开头的词前面若需要带表示“一个(种,……)”的冠词时均应该用“a”,因为 元音字母 u读/ju:/,是以辅音音素/j/ 开头的。

另外,有两点需要顺便告诉学生:1.a若用于价格、速度或时间名词之前,则含有\"每一……\"的意思,例如:We have three meals a day.我们一天吃三顿饭。2.a和 an还出现在一些固定的搭配及习惯用语中,例如:a bit of 一点儿 ; have(take) a look at 看一看 ;have a rest 休息一下;have a meeting开会;have a good time玩得很高兴; put an end to… 结束 ; keep an eye on密切注视……;等等。

(点评:近义词的特点是“含义相似,用法易混”,而教学的技法体现在“在句子中教,在句子里学”,这比单纯列举型更富趣味性,更能激发学生辨析近义词的求知欲。把易混词 a和an串在一句话里,让学生通过诵读去品味、领悟,继而教师再进行解说、点拨,通过辨析性诱导,帮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同时援引课本里“原汁原味”的例句来佐证,从而使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教师“趁热打铁”帮学生举一反三、巩固强化,最终达到让学生准确掌握运用含义相似、用法易混的近义词语的复习目标。)

步骤二 顾名思义:数词表数量

为避免学生将a/an与one混用,首先要以类聚词,即上所述,a/an同属不定冠词,用在名词前,表示该事物的类别,指同类事物中的“一个”;而one是数词,它用于名词前时表示该事物的数量而非类别,如:one egg表示\"一个鸡蛋\"(而不是两个、三个……).为使学生真正搞清楚这一点,我以常见的数学运算作为组织教学的切入点,例如:告诉学生“一加二等于几?”应译为: What’s one and two?由于上述原因,显然不能说:What’s a/an and two?这样就使学生茅塞顿开了。为让学生弄懂one还表示数量对比关系,我让学生先看几句谚语或成语:

One boy's boy;two boys are half a boy;three boys are no boy at all.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石二鸟。

One arrow,two hawks.一箭双雕。

学生非常感兴趣,并在观察、对比中发现和得出上述结论。

在此基础上我进行适当拓展,让学生说出北京2008奥运会的口号,学生很快答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随即告诉他(她)们其英文翻译为“One world,one dream.”这里的one是个形容词,表示“一致的;同一的”的意思。

(点评:教师为帮助学生弄清楚冠词a/an 与数词one的用法区别,以常见的最简单的数学运算作为组织教学的切入点并引入包含数量对比关系的谚语,这些都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绝不会让其感到索然寡味,从而诱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探究意识;引用北京2008奥运会的口号“One world,one dream.”又增添了时代气息,拉近了课本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成为复习过程中的又一个兴奋点。〕

步骤三 巧借修辞找感觉

教师一般都会告诉学生: the用于单数名词前意思相当于this(that),如the boy即this(that)boy;the用于复数名词前意思相当于these(those),如:the pictures即these(those)pictures。问题是何时要用the?学生往往把握不准。为此,我巧借修辞句导学定冠词the——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这为人熟知的语句其实包含了被称为“联珠”或“顶真(或顶针)”的修辞格。它同英语中的修辞法Catchword Repetition(或Chain Repetition)一样,是一种特殊形式的Repetition(反复)。故而上文可译作:

Once there was a mountain . On the mountain there was a temple. In the temple there was a monk …

由是观之,学生自己即能总结出来:当我们首次提到某物时用a/an,接下来再次提及同一事物时就要用到the了。上文中“有座山”即“有一座山(a mountain)”,紧接着“山上……”即“在这(那)座山上( the mountain)”。同理,“有座庙”即有“一座庙”( a temple),“庙里”即“在这(那)座庙里”(the temple)。显然,学生也就明白了前面所提到的错句Here’s a book. In a book we can see some pictures.中第二次提到同一本 \"book\"时,其前应用 the 。

(点评:这种教法,即引导学生对含有Repetition(反复)语言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并在上下衔接、气势连贯、节奏感强的语言现象中,对定冠词的用法产生深刻的领悟,从而得出规律性结论。)

不过,the的用法并不就如此简单。课本中列举了其诸多用法,但都是叙述性语言,为增强趣味性,帮学生巧记、速记,我精心编制了“口诀式记忆法”——

The的用法巧记歌

特指、双方心目皆熟悉;上下文中前面内容已提及;举世无双好霸气;序数词、形副最高级;专有名词及习语,固定搭配加乐器。

它能完全概括出定冠词the都用在哪些词之前或之中。我让学生通过以上的归纳总结、提示加联想,把书上的例词、例句烂熟于心。

(点评:把课本里条文列举式、理论性较强的工具书式的语言转化为顺口溜式的、通俗的教学语言,化枯燥为生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步骤四 练就“火眼金睛” 不被相似“忽悠”

作为教学设计的最后一步,我提醒学生注意冠词的一种“怪异现象”或者说是它的“怪脾气”。那就是―――\"冠词缺变形神离\"!即某些短语中有无冠词或冠词的变化会造成\"貌合神离\"。即看上去相似,而实际意义与表面意义差异甚大。例如:

1.有无不定冠词a:at table(用餐)/at a table(在桌旁);2.有无定冠词the:go to school (去上学)与go to the school(去学校);leave school(辍学)与leave the school(离开学校);in hospital (住院)与in the hospital(在医院里);by day(在白天)与by the day(按日计算);in front of (在……前面)与in the front of(在……前部);out of question( 毫无疑问)与out of the question(不可能的);take place(发生)与take the place(代替)等;3.冠词变化:a number of(许多)与the number of(……的数目)等。

通过列举、归纳,我要求学生要善于透过其表面的相似看出其实质的不同而不能被其表面的相似所\"忽悠\",注意对比、勤于积累,课后再好好\"消化消化\",力争人人都能成为运用冠词的能手——\"冠词通\"!

本导学法通过针对性极强的四个教学片断的精心设计,紧凑、活跃、高效,巧妙复习了不定冠词a与an的区别以及它们和数词one的用法对照、定冠词the的用法及与冠词有关的相似、易混现象。教学过程渗透着在探究中发现、在对比中感悟的设计思想,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复习冠词语法知识,感悟冠词语用功能,体现了新课改精神、新课程标准理念。课堂设计所用素材能以激趣开始,学生主体参与性强,教师告别“填鸭”式照本宣科地单向灌输,在启发式教学中梳理知识,总结规律,学生在科学学习流程带动下参与交互式学习。复习中注重激活学生思维,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结论水到渠成,学生不再感到语法枯燥无味。教学过程和效果在师生和谐、默契的互动中得到优化,学生在“探究-发现”、“观察-对比-感悟”中把知识转化成了能力。

本文系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2015-HJYY-031)《“探究→发现”式导学策略在英语冠词教学中的应用实验研究》主要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信阳市浉河区教科所)